APP下载

《黄帝内经》形神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2020-08-12李冠睿艾福帅刘晴晓闻炎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内经形神黄帝内经

李冠睿 艾福帅 刘晴晓 闻炎

摘要:形神理论是《黄帝内经》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中形神理论的阐释,进而论述了这一理论对于治疗精神类疾病等各类疾病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内经 形神 影响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现存书籍中最经典的著作之一,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是中医学现存文献中最早的经典,它汇集了秦汉以前的学术成就,是一部“治病的法书”,养生的宝典,也是一部百科全书[1]。

中医学对于“神”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而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形神一体观的中医养生理论是《黄帝内经》中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之一,为现代临床诊疗提供了诊疗思路和方法。《内经》将心作为调节心理、生理活动的最高统帅,把形、神整合成统一的整体,这是中医学对心身理论的独特见解[2]。形神关系从哲学上讲其本质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从医学上讲实质是机体与机能、肉体与精神的关系[3]。

《黄帝内经》中的形神统一观对于形体与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作出了解释和说明,指出精神统一于形体,精神和知觉感觉是由形体所产生的生命活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视),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味。” 经文告诉我们,视、听、嗅、味等感觉认为是由气血津液注于各孔窍而产生的生理功能,说明各种感觉统一于形体,这些感觉是由形体所产生的生命活动,与形体的关系密不可分,也表达了古人的形神统一的思想。

《黄帝内经》对于高级神经中枢支配的思维活动也作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认为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最早是由形体产生,也进一步说明了形体与精神的密切关系。《灵枢·本神》记载:“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之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经文告诉了我们关于人体生命的产生、神的活动形式以及人之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也说明了神是由形体产生的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形体作用于神,神也反作用于形体和其外界物质,二者相互影响。

《灵枢·本神》记载:“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经文告诉我们,五脏皆藏神,所以又称为“五神脏”。患者神气的盛衰反映了内在脏腑精气盈亏情况,即神是脏腑气血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神的变化可以诊察五脏的常变、虚实[4]。这句话也说明了神与形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灵枢·本神》所记载的情志与五脏关系的理论是《黄帝内经》形神统一医学思想的又一体现[5]。

《黄帝内经》的形神理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治疗中,可以运用针灸和中药的疗法来调理心神和气机,使气至病所,标本同治,形神合一,从而使患者的不良神志得到转移从而使患者获得康复。《素问·汤液醪醴论》记载:“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经文告诉我们,医者的治疗方法通过人体正气(神机)才能发挥治疗效应,如果病至“形弊血尽”的“神不使”则回天乏术。经文同时也告诉我们,这些调理和治疗作用的发挥,必须以患者心境泰然、神志安定、充满乐观和信心为前提,即患者要守神,否则将会导致疾病难以好转,甚至加速恶化。这就是《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记载的“神不使也”“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医生的治疗措施只有通过病人的“神机”才能发挥其治疗效应,“标本相得,邪气乃服”[6]。除此之外,医者在审证处方用药和针灸时也要注意守神,以便能密切观察到患者的细微反应。总而言之,守神是患者获得好疗效的前提。

人体之神有调节精气血津液代谢的作用,如果人体之神不能良好地调节气血的正常代谢,则人体之气郁滞于胸胁中,程度逐渐加重,从而形成“微结”的病理状态,即会出现从炎症到癌症的转变,如从炎症性口腔疾病发展成为口腔癌。这也说明了“神”的改变进而会影响气的运行和代谢,从而使“形”发生改变,所以形神理论与炎癌转化也密不可分。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但神又能驭气统精[7]。神调控和主宰着人体内脏腑形体官窍的机能活动及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这个调控过程的人体所必需的。另有中医学者周永红[8]、张俊龙[9]、郭增元[10]等提出“脑主神明”论的观点,说明神与脏腑组织相关。

因此,炎癌转化的过程都是受神的调控和主宰的,当神不能良好地调控和主宰人体的机能活动时,就有出现炎癌转化的可能性,如从炎症性口腔疾病发展成为口腔癌。如果这种病变情况继续发展,继而出现“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等少阳病兼太阴病症状,这是在“形变”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感觉异常的“神变”,以上皆说明了“形”与“神”相互影响,同时也强调了现代临床各类疾病诊治中调神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发展,现代人所处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与古代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完全不同了。一方面,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使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加,从而压迫着人们不断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感,容易遭受更多的挫折和打击,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创伤。严重者会导致《黄帝内经》中所讲的“神不使”,进而危及患者自己及周围人的生命,众多非常严重的精神疾患如抑郁症、躁郁症和躁狂症等皆是由于这个潜在的社会因素所导致的。在治疗方面,根据《黄帝内经》所记载,应先治神,若病至“神不使”时,必不可治,这也是由于错过了疾病初期的最佳治疗时期,发展到了非常严重并难以控制的时期。这也是《黄帝内经》形神理论所阐述的疾病发生机理和预后,对后世的疾病治疗和养生调护起到了指导意义。人若要恢复自身健康,同时改善心理健康,必先养神,“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中医养生强调养心,通过调节心态,缓解身心压力,这也是《黄帝内经》向我们传达的养生理念和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庆其.《黄帝内经》核心理念[J].中医药文化,2018,(13)6:33-38.

[2] 刘增恒、何裕民:心身医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363.

[3] 刘长林.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131-140.

[4] 贺娟,苏颖. 内经讲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67.

[5] 贺娟,苏颖. 内经讲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87.

[6] 裘沛然:裘沛然选集,285-297.

[7] 孙广仁,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03.

[8] 周永红.确立“脑主神明”是藏象学说發展的必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6(3):35-38.

[9] 张俊龙.从“脑主元神”建立中医藏象学说新体系构想[J].中国医药学报,2001,16(4):67-68.

[10]郭增元.从植物状态论“脑主神明”[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4(12):70-71.

猜你喜欢

内经形神黄帝内经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内经》理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黄帝内经》修辞格英译研究
明代医家芮经墓志铭考释
赵养军·老兵石屋
浅谈“生病起于过用”与养生
“以形写神”
腔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42例临床观察
《黄帝内经》“酒伤”理论析要
作画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