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扬琴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地位
2020-08-12吕宥违
吕宥违
摘要:扬琴在明末清初传入的时候它就是以伴奏乐器形式普遍存在于民间曲艺和地方戏曲中,并且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民间音乐形式的兴起,扬琴也加入到一些民间器乐乐种的表演形式中,经过好几代扬琴前輩们的艺术实践与经验积累,扬琴逐渐形成能代表白已的传统地方风格特色,而且逐步形成以扬琴作为独立伴奏乐器的形式,广泛运用于各类舞台上。
关键词:扬琴;伴奏;乐队
中图分类号:J632.51;J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132-01
一、前言
回顾扬琴专业的发展历程,从建国初期扬琴专业学科在各大艺术院校的设立到乐器改革、演奏技巧的不断完善与成熟,扬琴作为伴奏乐器的地位也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二胡、板胡、笛子、笙、阮等众多民族乐器首选的伴奏乐器。
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音乐体系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大量西方乐器开始介入了民乐伴奏,尤其是钢琴,许多民乐演奏家开始选择与钢琴合作,这间接地影响了扬琴的伴奏地位,这一现象已引发了专家们的质疑,也同样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笔者希望通过论文的写作,能够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探索出扬琴伴奏艺术更多的可能性,引导大家重视扬琴伴奏艺术,充分发挥这件乐器的伴奏功能,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使扬琴伴奏艺术重现辉煌。
二、扬琴器乐伴奏艺术的发展时期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人们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了祖国的各个行业的建设中来。艺术教育方面也受到了重视,稳步地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音乐学府,一批民间器乐艺术家被邀请到各大艺术院校任教,相继创立了民乐专业学科,将大部分的民族器乐包括扬琴在内的近十余种乐器纳入到专业的教学体制中,这无形中拉近了扬琴与其它民族器乐的距离。随着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先后开设扬琴专业,在专业化体制的推动下使扬琴的演奏技法逐渐丰富,表现力不断提升,扬琴器乐伴奏形式的艺术水平得到了突破性的提高和空前的发展。
三、扬琴与戏曲
扬琴与戏曲的关系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戏曲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繁荣期——革新期——争辉期几七个时期,其中繁荣期(明清时期)正值扬琴传入中国,扬琴的介入不仅丰富了戏曲音乐的厚实度和美感,而且还将传统的唱腔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和演绎,使戏曲的风格变化多样。
扬琴作为伴奏乐器在戏曲音乐演奏时,演奏者通常都会即兴添加一些丰富多变的节奏音型与简单的和声织体,会起到丰富乐队的作用。在戏曲伴奏结构中,除了拉弦乐器占据重要地位之外,扬琴在乐队中也是格外重要的。这关系到扬琴乐手的即兴伴奏水平,乐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乐队,扬琴的作用不但表现在平衡整个乐队,而且有的时候还会直接驾驭整个乐队。扬琴作为民乐中不可多得的一件传统乐器,与戏曲艺术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在戏曲传承中发扬了中国传统音乐。扬琴与戏曲的连结不光是对传统唱腔的重新诠释,也是对戏曲音乐作品的再次创新,不仅发扬了传统的戏曲音乐伴奏功能,还为现代扬琴器乐伴奏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艺术实践。
四、扬琴与地方乐种
扬琴传入中国后,不仅在说唱和戏曲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而且在民间器乐乐种形式上也得到了普遍发展。随着扬琴前辈们不断的尝试与实践,扬琴的演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地方风格,其中最具代表的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东北扬琴、新疆十二木卡姆等。
扬琴在江南丝竹中凭借着自身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法特点有着“一捧烟”的美誉,在江南丝竹名家任晦初(李鸿章女婿)的努力下,改编了大量的江南丝竹风格扬琴独奏曲,如《三六》《中花六板少等乐曲,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佳作。
在广东音乐中,扬琴作为广东音乐“五架头”中的成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批优秀的扬琴名家的努力下,逐渐发展出了独立的扬琴作品,如《旱天雷》《倒垂帘》《雨打芭蕉》等大量具有浓厚广东音乐风格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扬琴的个性,进一步丰富了广东音乐,形成独特的地方风格。
东北扬琴的发展不同于上述地方风格的流变,在没有深厚的曲艺和戏曲的情况下,由艺人通过东北皮影戏与扬琴的有效结合创造出来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曲种,东北扬琴在赵殿学先生和王沂甫先生等前辈的努力下,创造了具有东北扬琴特色的颤竹、滑颤、揉弦等技巧,这些创新技法直接影响了扬琴的发展,丰富了扬琴的演奏艺术与表现力,奠定了东北扬琴音乐韵味十足、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五、结语
总之,戏曲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加速其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扬琴作为伴奏乐器几乎在各大主要的戏曲种类中都有其身影,因为扬琴的声音融合性、演奏上能拨能弹、具有稳定节奏的特点,在戏曲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经常在表演中起到烘托、转板、变换速度等作用,尤其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它往往充当着指挥的角色,所谓成功的戏曲表演,是扬琴演奏员带领着整个乐队与演唱演员共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