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选花鸟画风格的嬗变
2020-08-12周麟芸
摘要:宋元易祚,文人在元朝统治之下备受压迫,在政治、宗教、思想、审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大量的丈人士大夫放弃仕途,隐居于林间山野,钱选就是文人隐士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是宋元绘画之间的桥梁,前期风格细腻秀润,未能完全挣脱宋人院体画的藩篱,中后期风格古拙质朴。他将两宋院体绘画风格与书写性的用笔相融合,又将一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绘画面貌具有独特的文人气质,展现出清新淡雅的审美情趣,创造了一种清逸疏宕的绘画风格。
关键词:钱选;花鸟画;宋元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5-5312(2020)18-0043-02
一、前言
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之前,多为人物画和山水画服务,接着在两宋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功利的绘画目的逐渐转变为对审美的追求,而后画院在元代被罢弃,文人脱离了政权和宗教的限制,从而可以追求更为自由和个性化的艺术。北宋开国之时建立的翰林图画院是职制完整的机构实体,召集了大量优秀的画家,花鸟画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其工谨细致、刻画入微的绘画风格除了与宫廷趣味有关之外,应该还受到了以“理学”为主的哲学观念和“格物”的影响。钱选历经两朝动荡,在当时的画坛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笔者将结合史料和前人的研究资料,挑选几件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的作品来探讨钱选花鸟画的演变和发展,如有偏颇,还请指正。
二、细腻妍丽,清丽秀润
钱选前期的绘画作品有两宋宫廷绘画的痕迹,见赵孟頫在《八花图》卷的题跋:“右吴兴钱选舜举所画,八花真迹,虽风格似近体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风格似近体”道出钱选对院画风格的学习汲取,傅色姿媚”则说明他在敷彩上与前人的方式不同,此图应该已是傅色最为“妍丽”的作品了,仍有清丽秀润、简淡自然的审美意境。钱选对物象的刻画非常严谨、细腻,但是相对于南宋院体画家精工细致的技法特点,他身为隐士画家还有独到的绘画技法。《八花图》卷从右至左分别绘有海棠、梨花、杏花、桂花、林檎、栀子、蔷薇、水仙八种折枝花卉。花叶花瓣大多用细致的线条以中锋用笔勾勒,运笔圆转流畅,有意减弱了线条的起承转合,体现出了花瓣轻盈柔韧的质感。海棠、桂花、林檎、蔷薇的叶子都以同一种用线来表现,主脉根部稍粗,以中侧锋不断转换用笔,方中见圆,叶片边缘“波浪形”的处理手法独具匠心,笔断意连,虚实相生。梨花的叶子主脉清晰可见,侧脉则若有若无,叶片主脉和边缘在敷色完成之后还用赭红色复勾一遍,柔中见涩。栀子花叶片的经脉宛若虚无,或在染色过程中色重于墨,致使线条隐去,叶片质感丰润饱满。水仙花的叶脉用“颤笔”来呈现出劲瘦之姿,而非平行匀称的长线条,颇有清逸出尘的风骨。
潘灭寿先生有云:元初诸家,如钱选、赵孟頫、刘贯道等,“高古细润,犹存宋代之遗绪”。钱选的花卉设色对比两宋院体设色已有很大的突破,在色彩的处理上运用了“薄”与“淡”的手法,整体呈现温润淡雅的绘画风格且有清丽秀润之韵。其中有客观因素:他用相对脆弱的纸本替代了结实的绢本,绢由于其质地丝滑细密,染色时可以层层附着,即使积色很厚也完全可以承受,而纸的柔韧性较差,不宜反复叠加染色。此图中八株花皆以白色敷染,白色在中国画颜料中属石色,覆盖力较强且颜色经久不变,若画法不当,便会产生凝结的色块,导致画面僵硬且刻板,失去生动之意,钱选的高超之处正是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尤其是白色,这也是个人审美趣味的流露。两宋院体在传统工笔花鸟画上的敷色手法上多以反复晕染达到厚重之感,画面紧实沉闷,钱选则另辟蹊径,有意减少了染色的厚度,以极为简淡、匀净的平染方法米表现花朵的清新柔和,凸显出画面的通透之感。不似一些院体画中的花朵,有“娇柔萎靡之态”,强调明暗凹凸,每朵都清晰分明。《八花圈》卷中海棠、杏花、林檎的花瓣边缘用极淡的胭脂和曙红勾画一笔,叶片多用石青色罩染正面,低饱和度的石绿色分染反面,遠观与赭黄的底色融合于画面,甚至看不到绿色,整体色调淡雅清丽。梨花的叶子用墨色打底,用花青沿着主叶脉分染,叶子由外缘向内从赭色渐变为青色,改变了植物的固有色,简淡中不失丰富。仔细看水仙花的花心隐约有藤黄提染,花托与花叶的相接之处用纯度更低的石青色罩染,有矿物质颜色脱落的迹象,使得水仙花清新不凡,可以说画家本人清冷孤傲的气节和深厚的文人素养直接影响了他的绘画语言,正如他写的诗句“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钱选这个时期的花鸟画相比精工浓艳的南宋院体花鸟画,造型巧妙简括,刻画细腻自然,色彩清新妍丽,画格温润淡雅,画家自身的文人气质在画中缓缓流露。
根据赵孟頫在《八花圈》卷上的题跋“尔米此公日酣于酒,手指颤掉,难复作此。而乡里后生多仿效之,有东家捧心之弊。则此卷诚可珍也。”得知在此卷之后钱选很难再画出此类较为工细的画作。赵孟頫是至元26年(1289年)9月4日题的跋,这也告知我们此卷肯定是1289年或之前完成。画面没有落款,只有“舜举”钤印一枚。
三、清逸疏宕,平淡天真
根据蔡星仪教授的研究统计,钱选的落款方式有三种:一为不署名,仅于画角铃印,其中有《来禽桅子》、《八花图》卷、《桃枝松鼠》等;其二,署名为“吴兴钱选舜举”,其中有《秋瓜图》等;其三署名“霄溪翁钱选舜举”或‘‘习懒翁钱选舜举”,其中有三件花卉作品《白莲图》卷、《梨花图》卷和《花鸟图》卷。除《花鸟图》卷中段落款为“舜举写生”。①明代沈颢在《画麈》中言:“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后来书绘并工,附丽成观。”所以现在以落款的不同作为分界点,将钱选作品分成前后期,假定钱选出生于1239年,那正值知命之年的钱选,同时迎来了绘画技法的转变之际。可以看到《花鸟图》卷、《白莲图》卷与钱选前期的作品相比,表现手法已然大相径庭,画面有清逸疏宕之美。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的《花鸟图》卷有钱选的跋语:至元甲午画于太湖之滨并题,习懒翁钱选舜举。”至元甲午(1294年),钱选55岁,他在这卷作品中着重表达精神意蕴,更为简练地表现客观物象,此作绘画风格清幽、典雅且不流俗,在形似之外亦有气韵之美。整幅图卷可分为三段,每段都有题诗题跋,诗意在平面化的空间走向里徐徐展开。画卷首段描绘一翠鸟立于碧桃枝头,凝视前方,颈部用重墨渲染,身体用花青染的薄且透,羽毛的质感通
过留白和丝毛表现。桃叶用石绿分染,反叶饱和度极低与正叶区分开,部分叶脉用赭色复勒。枝干的墨色相融,用皴笔表现出道劲之姿,枝干的赭色同叶片的绿色过渡自然,色彩运用巧妙。花瓣以松动的线条勾勒,转折提按十分微妙,而后薄施白粉,花蕊用重墨取代了固有色,使得碧桃明净古雅,确有“老去无心赏芳华”的寂寥之意。中段所绘有一朵正面的一朵背面的粉白牡丹,同叶子随风摇曳,顾盼生姿,能让观者感受到清风拂米的气息,花心用朱色稍加分染,花瓣白中透粉,娇嫩的花朵与挺健的枝干形成强烈对比,可以看到枝干上用朱色复勒的线条已经偏离了原本的墨线,有可能是如赵孟頫说的“手指颤掉”所导致,“无心之举”反而营造出一种出离于形似之外的神韵。钱选赋诗:“头白相看春又残,折花聊助一时欢;东君命驾归何速,犹有余情在牡丹。”孔六庆在《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一书中认为:“钱选‘洗出气韵,‘洗出节奏。‘洗之减法的残意,与宋亡给钱选带来的伤感不无联系。”②洗”的技法与“残”的心绪相契合,画家本人的孤寂、惆怅的情绪通过诗画展现出米。造型结构相比《八花图》卷更为恣意洒脱,设色斑驳且净澈,将平淡天真的主观意趣与客观物象之色融和,具有高古之意。
《花鸟图卷》后端描绘的是一横倚的老枝梅花,梅枝以枯笔皴擦而出,老枝上出的新枝则用墨打底,平染一层绿色,最后用胭脂淡淡的勾染一道,笔墨较为写意,相比前期的画作更加疏放自由。梅花未用墨线勾勒出花瓣,直接以没骨的形式表现,薄薄的白粉已有发黑的迹象.花托用红色在局部勾染,留有空隙,花蕊不似院体画中用浓颜料沥粉塑造厚重感、立体感,只淡淡点染两三笔,使花朵轻盈透气。卷末题诗:“我貌汝失其,不逢时亦无怨。年华冉冉朔风吹,会待携樽再相见。”诗文、印章相映成趣,营造平衡的构图,富有装饰性,画面内容结合诗句更好地把情感传达了出米。《花鸟图》卷整体弱化了色彩的立体感与层次感,强调画面的平面性,富于装饰意味。钱选泥古而不拘古,将自身深厚的学识内化于绘画之中,通过将诗、书、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工笔花鸟画新的复古面貌。
四、清雅疏澹,质朴古拙
《白莲图》卷整张几乎都用不同墨色米渲染,即使是由于矿物质颜料脱落所致,也可以说明敷色原本就清淡到极致,用线利落自如,营造了“天然去雕饰”的高雅意境。
潔白无暇的莲花和遮天蔽日的荷叶错落有致地分布于长卷上,钱选赋诗“袅袅瑶池白玉花,往米青鸟静无哗。幽人不饮闲携杖,但忆清香伴月华。”诗意与画意相得益彰,洒脱自由,注入了画家自身的思想情感,转向放逸古拙的文人画风格,这是钱选晚年花鸟画的风格走向。钱选在题跋中写道:“余改号雪溪翁者,盖赝本甚多,因出新意,使作伪之人之知所愧焉。”说明在当时钱选的作品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学习模仿者不计其数,有很多伪作流传于民间,真假难辨。但赵孟頫有云:“舜举丹青之妙于斯见之,其他琐琐者,皆其徒所为也。”也可以证实钱选的艺术天赋和个人修养之高非常人可及。
钱选突破了传统的宋院体画风格,创造了意向工笔的艺术语言新形式,他的花鸟作品以具有创新性的技法特点,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一种清新淡雅,质朴古拙的审美取向,重在对内在精神的感悟和自我意识的表达,想要在隐逸的生活中保持相对独立的人格,与文人所追求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有高度的契合。
注释:
①蔡星仪,从美国所见钱选画迹与研究论钱选[J].美苑,2005(01):53.
②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M].南吕: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271-274.
作者简介:周麟芸(1996-),女,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