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2020-08-12周明
周明
摘 要: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与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探究了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存在的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构建将健康教育与身体教育作为主要内容,以推动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为核心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保证了高校体育能够和社会体育接轨,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 教学内容 高校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6(c)-0134-0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of University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Zhou M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Shandong, 256603)
Abstract: After summarizing a large amount of literature and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is basis, per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health first and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it is proposed to construct a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that takes health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s the main content and promote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y as the core to ensure tha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nnect with social sport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ifelong sports.
Key Words: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cont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 高校公共體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长期坚持教师、教材主体性原则,教学内容极度统一、个性不足,过分关注教学组织的条理性、严密性,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呆板凝滞,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不够明显。此外,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更加关注运动技术的规范化,注重练习密度及运动负荷等,使得体育教学模式刻板化、模式化问题突出,缺少针对性,阻碍了学生心理和个性的进一步发展。
1.2 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
尽管目前的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模式已经通过了多年的改革,可是依然没有摆脱陈旧、单调,以及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学到的各种技能,很多与实践生活不相匹配,实用价值不高。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国所实行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主要是照搬竞技体育项目,很少会掺杂生活体育、社会体育及民族体育等方面的内容。内容设置较为固定,学生可选择性不高,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开展身体锻炼,不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思想,体育功能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2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策略
2.1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构建体育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建设前提。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将体现体育教育的功能性作为根本出发点,将推动学生主体化发展作为根本归宿。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确立需要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作为根本目标,推动学生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养及身体素养的全面发展,此外,要关注体育人文熏陶与理论教学,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教学目标的构建还需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比如学校的师资条件、文化氛围等内容,综合考虑生源情况,做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与中学体育的有效衔接,为学生终身体育的确立打下扎实的基础。
2.2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完善
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主要是按照项目分类,这种分类方式无法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体系中蕴藏的内在价值。特别是多数高校都依据运动项目开展选项课程教学,很少深入探究项目本身具备的多元化价值是否能够在实际操作当中获得全面体现。为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要依据运动的类别进行分类,充分挖掘不同内容具备的内在价值,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内容体系,实现优势互补的目标。为了能够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将其全面落实到课程实践当中,需要构建将休闲体育、竞技体育、娱乐健身、拓展体育及传统体育于一身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除此之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要融入人文教育与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相关内容,有效弥补当前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在人文教育层面的不足,向大学生传授体育人文文化,丰富课程内容体系的内涵,提升体育教育本身的文化含量,这对于大学生体育意识、人文文化素养及体育能力、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价值,可以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此外,通过建设体育人文课程体系,能够提升体育教师的使命感与紧迫感,推动体育教师业务素养及文化水平的提升,带动体育学科朝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不断迈进。
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每学期体育理论课程中要加入人文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体育实践课程中要按照项目的不同功能与特点,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感悟运动当中的角色,体会角色责任,学习角色技能,在同伴、角色及对手互动中,领会合作、尊重与公平竞争等精神。
2.3 提升教学内容的实践价值
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将娱乐、健身、兴趣与休闲作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活动慢慢成为了大学生追求的时尚。所以,要构建可以充分满足大学生需要,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具备一定锻炼价值的教材体系。需要从大众健康的层面出发,选择那些容易开展,难度不大,可以和社会体育相接轨,对加强体育健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终身体育项目。将现代体育内容与我国传统养生健身内容有效衔接,比如气功、太极拳、木兰拳、游泳、现代防身术等健身价值相对较高,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融入到教材体系当中,从而确保高校体育能够和社会体育进行有效衔接,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获得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所从事的体育锻炼可以适应未来生活与职业发展需要,使得他们在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和环境条件下,都可以使用在校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技能加强锻炼,确保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最大化地发挥高校体育本身的教育功效。
参考文献
[1] 李春荣,王彦成,胡永南,等.构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2):102-107.
[2] 杨建荣,脱懿梅.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1):100-101.
[3] 张峰.“健康第一”理念下南京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