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逆力理论在提高高职学生实习期适应性中的运用

2020-08-12葛志荣

丽水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业学生

葛志荣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系,浙江杭州311231)

一、引言

2015 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明确指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要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在该意见的指引下,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方面积极探索“重实践、强素质”,理论授课和校内外实训、实习两手齐抓,作为实践课的主要环节——实习则显得尤为重要。

实习是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一个重要转变,是一次生动的职业体验。实习期间学生能否适应实习环境,直接决定了实习的效果,甚至影响就业。实习期间,学生常常出现失落感、孤独感、挫败感、心理失衡等,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困扰。实习前和实习期间开展适应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调整自身状态,适应从学校到社会的各方面变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社会中遇到挫折、困难时能及时摆正心态;培养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其在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文章从抗逆力角度对实习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索抗逆力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以期得到契合需求的研究,为学校做好学生实习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研究理论概述

沃林(S J Wolin)等指出,只有l/3 的孩子在面临严重压力时退缩,大约有2/3 的孩子并不会那样[1]。Saleenbey 将抗逆力定义为一种将匮乏、痛苦和困顿的生命经验转化的能力,这样一种能力能够帮助个体直面逆境,抵抗困难,而且还会使个体以一种健康正向的心态持续生活[2]。国内学者将这种抵抗困境与抗击压力的能力(Resilience)称为抗逆力、复原力、心理弹性、韧性。如我国台湾学者朱森楠认为,复原力是个体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激发内在潜在认知、能力或心理特质,运用内外资源积极修补、调适机制的过程,以获取朝着正向目标的能力、历程或结果[3]。

抗逆力是指一个人面对危机或困难的适应能力[4],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力,反映的是当个体面对危机时所表现出的应对能力,可以凭借个体内部保护因子激发或后天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具备抗逆力,就能够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界资源实现良性互动,理性地做出良好的适应危机情境的选择和正向解决危机的处理方法,其中包括积极的心理调适与行为[5]。

三、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1.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学生中开展实证研究。课题组选取了在浙江省内具有较强代表性的5 所院校(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宁波纺织服装职业技术、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的在外实习学生为样本。共发放问卷550 份,收回问卷548 份,问卷有效率99.6%。样本中男女生的比例分别为25% 与75%;独生子女43.8%,非独生子女56.2%;一年级43.07%,二年级12.96%,三年级43.97%。

2.研究方法

在问卷指标设计上,学生基本信息部分主要包括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专业等4 个问题。实习期适应程度部分设置2 个多选问题,询问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应激事件的类别和应对。在设置心理弹性量表时,以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为蓝本,根据高职生的特点进行调整。结合抗逆力理论的构成要素:外部支持因素(I have)、内在优势因素(I am)、效能因素(I can)三部分,对18 个观测变量萃取出“认知弹性”“成长性”“变化适应”“ 目标感”“自我效能感”5 个维度(其中“认知弹性”和“成长性”属于外部支持因素,“变化适应”和“目标感”属于内在优势因素,“自我效能感”属于效能因素),使用SPSS 23.0 进行因子分析。

四、调研结果分析

在多选题“实习期间,你的生活中存在哪些应激性事件(最少选择3 项)”中:选择“经济与就业压力”最多,共385 人次,占70.26%;其次是“人际交往关系”,共334 人次,占60.95%;第三是“学习方面”,共259 人次,占 47.26%;第四是“身心健康适应性”,共 183 人次,占 33.39%;第五是“其他”,共 165 人次,占30.11%;第六是“家庭环境压力”,共160 人次,占29.2%;第七是“受惩罚”,共106 人次,占19.34%;“亲友或财产的丧失”,共104 人次,占18.98%。

从上述数据结果来看,实习期发生的应激性事件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要集中在经济与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关系和学习方面。

在多选题“面对应激性事件,你会如何应对(最少选择5 项)”中:选择“积极主动解决”最多,共369 人次,占67.34%;其次是“自我调适”,共365 人次,占66.61%;第三是“和朋友一起商讨”,共352 人次,占64.23%;第四是“向他人倾诉”,共327 人次,占59.67;第五是“寻求家人的帮助”,共283 人次,占51.64%;第六是“从困难中总结经验”,共263 人次,占47.99%;第七是“相信自己可以渡过难关”,共262 人次,占47.81%;第八是“心平气和地面对苦难”,共237 人次,占43.25%;第九是“寻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共216人次,占39.42%;第十是“寻求老师或长辈的帮助”,共191 人次,占34.85%;其他应对措施选择人数较少,皆低于50 人次,占8%以下。

从上述数据结果来看,面对实习期的应激性事件,应对措施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要集中在积极主动解决、自我调适、和朋友一起商讨、向他人倾诉、寻求家人的帮助等方面,更加倾向于自主解决和向亲近的人寻求帮助。

因子分析的前提是各变量间必须具有相关性,即要求各指标代表的信息不重叠,因此进行因子分析之前要先进行相关性检验。相关性检验有两个测量指标,KMO 样本测度(Kaiser- Meyer- 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与巴特莱特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问卷 KMO 值 =0.951,大于 0.7,说明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Bartlett's 球形检验值=5693.897,sig=0.000,在自由度为153 的条件下和0.001 水平上小于0.01,球形假设被拒绝,说明各变量间存在相关性,即18 个测量项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公因子,满足进行因子分析的条件。使用SPSS 23.0 对18 个测量项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5 个公因子,并进行极大方差旋转(Varimax Rotation)。采用极大方差旋转主成分提取的方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为使提取的公共因子更具代表性,根据样本量大小以及前人相似的研究做法,以因子载荷0.5 为基准提取因子,并根据如下标准删除某些不合适的观测变量:①旋转因子后的载荷小于0.5;②同时在两个因子上的载荷都大于0.5;③删除该观测变量后,总体解释方差会增加[6-7]。最后剔除1 个观测变量,对剩下的17 个观测变量再次进行因子分析,萃取出“认知弹性”“变化适应”“成长性”“自我效能感”“ 目标感”5 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70.290%,这一方差贡献率超过了社会科学研究中60%的一般标准,所以因子分析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由表1 可以看出Cronbach's α 值为从0.615 至0.873,基本达到高于0.6 的基本标准[8],说明数据结构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收敛效度可以衡量一个构念内变量间的同质性程度,主要由因子载荷(Factor Loadings)反映出。显变量的因子载荷最小为0.513,满足>0.5 的最低标准[9],可知本研究中各观测变量对潜变量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

在5 个维度中,“认知弹性”“变化适应”“成长性”“自我效能感”“ 目标感”均值分别为3.783、3.983、3.681、4.005、3.752。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5 个测量维度中,实习生的自我效能感、变化适应最高,成长性最低。

表1 实习期心理弹性量表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文的研究分析,当前实习生的“自我效能感”(效能因素)、“变化适应”较高,反映出实习生内在的自信心、自知力和感知度较高,表明他们具有较好的自我调适能力;“成长性”(外部支持因素)、“目标感”(内在优势因素)较低,反映出实习生在寻求外部支持、明确自身目标方面比较迷茫,需要后天学习培养和提高。根据抗逆力理论,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下文分别从改善外部支持因素、强化内在优势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期适应性路径。

(一)改善外部支持

1.创造沟通机会,融入群体

一个人在展示其能力方面的失败,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因为这个人缺乏这种能力,而往往是由于为展示这种能力提供机会的社会系统的失败所造成的[10]。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具有社会属性,只有加入群体,才能融入社会。同时社会也会在危机来临时为大学生个体筑起一道缓冲屏障,使其避免外力的直接冲击,为大学生筑起情感上的抗逆力[11]。所以,在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双导师”计划,深入到学生成长的各环节中,在学生的不同阶段分别由学业导师、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从功能上而言,“双导师”的作用可以实现互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以“星级班级”“星级寝室”“阳光标兵”等先进评选为手段,让班级、寝室以及学生个体通过沟通交流、团结合作来实现集体与个人的奋斗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升了通过协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实习期间同样会释放出积极的能量,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面对实习时遇到的各种应激事件。另外,课题组调查的这几所学校都会通过举办技能节、艺术节、体育节、外语节、美食节等校园节日,为学生精心打造生动活泼且内涵丰富的“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全国学生运动会等各类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寝室”建设,把宿舍建设成为思想教育、情感融合、素质培养的“第三课堂”。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也能抓住机会,积极参与实习单位活动,从而获得自我认同、自我满足。

2.树立校园目标,突出重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自由和约束都是相对的,没有纯粹的约束,也没有离开约束的自由。确定清晰稳定的边界,有利于学生保持清醒,把握好分寸与尺度。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以新生入学为主要时间段,通过新生自助报到系统中“通识课程”在线学习模块,让学生在线观看学院宣传片、资助宣传片、始业教育视频、安全微课、大学生文明礼仪视频等,参加《学生手册》学习、考试,为即将开启的三年大学生活指明方向。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做好外出实习岗前准备、岗前教育和岗前训练,组织召开实习动员会、主题班会等,邀请实习单位来校宣讲,让学生了解实习单位情况,给学生提供实习指南,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实习工作环境。

3.提供针对性服务,传授技能

当前大学生主要是95 后群体,他们眼界广、思想活跃、创新性强。但同时,由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独立生活能力欠缺,抗挫能力较差,抗逆力有待提高。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通过班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及各类讲座等,使学生在综合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志愿服务和自我管理意识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一方面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建立“阳光e 站”学生网上办事大厅,网上办事大厅为学生提供请假、评奖评优、最洁净校园、特色思政课预约等办理类项目和成绩、一卡通等查询类项目于一体的一站式便捷服务;另一方面,学校以心理咨询、心理普查、心理排查、心理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为抓手,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并且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予以干预。在实习过程中,安排熟悉企业状况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组建“一对X”“一对一联系”小组,为学生提供职业、沟通、交际等方面的指导。

(二)强化内在优势

1.强化人文关怀,传递关爱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指出:“显而易见的是,受到关注的时候,学生们愿意为他们喜爱和信赖的人而努力学习,积极工作。”[12]这是一种常见现象:学生因为认同数学老师,数学成绩进步很大;因为厌恶英语老师,英语成绩明显退步。所以,在校期间,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关怀,使其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着重做好“朋辈互助,关怀成长”特色品牌活动,发动青年思政辅导员、优秀学生干部组建“朋辈关怀”爱心团队,通过辅导员谈心谈话、班主任电话家访、朋辈群体正向导向等方式[13],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上、学习上甚至感情上的问题,帮助其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和心理困扰。由于一直以来的认可和信任,在外出实习遇到困难时,学生往往会第一时间向自己信任的老师、同学求助。另一方面,学校与具备一定资质的实习中介合作。由实习中介派出学历层次较高、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担任学生的实习生活指导老师,帮助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2.明确职业规划,准备充分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因为有目标,人们往往能够坦然面对、冷静处之、努力克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作为必修课列入其中。学校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行业名师、优秀校友来校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单位等方式,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尽早确定就业目标,以便学生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按照“2 年原专业学习+1年创业学习”的教学模式,面向全校有创业项目或经历、拥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大二学生招生,设置创业理论、实战等体验课程,并将这些课程融入创业实习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过硬,拥有创新意识、实干精神的创业者。这样一来,“带着目标去实习”成为学生实习期最好的精神动力,促使他们即使在逆境依然紧盯目标,采取积极的方式,不断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猜你喜欢

职业学生
PHONEY WAR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职业写作
赶不走的学生
我爱的职业
学生写话
职业尊严从何而来?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