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客家籍外交官群体的护侨活动
——以美洲为例

2020-08-12叶小利

丽水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遵宪排华华工

叶小利

(嘉应学院政法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关于晚清客家籍外交官群体的整体研究,最早见于《粤籍华侨华人与粤地对外关系史》,该书分析了晚清客家籍外交官兴起的背景及其外交活动,而且多专注于何如璋、黄遵宪、张弼士等知名外交官在日本、南洋的外交活动。对晚清客家籍外交官的护侨活动的分析也大部分局限于东亚,或者关注某一外交官如黄遵宪的护侨行动等。其实经过对史料的挖掘,在美洲的客家籍外交官除了时任旧金山总领事的黄遵宪外,还有诸如黄锡铨、古今辉和钟宝僖3 位客家籍外交官,他们(如表1,笔者根据《黄遵宪全集》《梅县文史资料》《梅县客家杰出人物》《梅州侨乡月报》等整理)在美洲的护侨活动也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当时在美国、加拿大的排华风潮之下,与当局积极交涉、维护华侨合法权益,实属不易之事。然他们仍能恪尽职守,将华侨视为国民,竭力维护之。

表1 晚清任职美洲大使、领事/ 副领事客家籍外交官

一、积极进行有利于华侨的对外交涉

1.力争美洲华侨出入境的合法权益

时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的黄遵宪刚一到任,便面临美国最严重的排华时期。1882 年5 月6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史上第一个针对某一特定族群的限禁外来移民法案——《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也就是俗称的排华法案,尽管允许在1880 年以前居留美国的华工以及持有中国政府英文证件、说明依约有权之华人(通常为华商)可暂时自由出入美国,但是对于1880 年以后的华工严格限制入境。同时美国社会不断出现排华暴力,在华侨聚居数量颇多的加州洛杉矶和旧金山情况最为严重。特别是在旧金山,旧金山海关官员拒绝回国探亲的华工重新入境,或回国探亲的华人,如到期未返,则将其财产抄没[1]。甚至,根据1884 年修改的排华法案,对于途经旧金山的华侨(时华侨去往美洲须先在旧金山登岸而后再转往各地),不管其国籍如何,都不准其登岸,或者借故留难。

本来排华法案主要禁止华工入境,但是“累及往来之商人”。时巴拿马华商途径旧金山换船回国时被美国海关拒绝登陆,此事之后,有许多由美回华的华商以及华工都不敢回国,而借道美国的华商、华工也遭遇留难。

黄遵宪得知此事之后时刻关注进展,并上奏大使郑藻如建议与美交涉。按照美国法律程序,此事需经过司法审判,当时较为正直的美国司法官员费卢“断令该商上岸”,并“此后自他国前来自商人,不领执照,亦能上岸”,但是没有作出最终的裁决。此事让黄遵宪了解美国政治体制运作方式——三权分立下司法独立,有任何争议可诉之于法庭。这让其在处理华侨出入境事务时,非用中国之方法而是采取美国司法程序方式去交涉,聘请律师、进行上诉、依约依法辩驳。

黄遵宪认真研习中美新约以及美国《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条款,聘请、询问美国律师麦家利士,研究之下,得出以下看法:其一,新约和新条例禁止的是新到美之华工,而非之前居留美国而后由中国回美的华工和华商,甚至借道的华商和华工也不在此限制之内;其二,“一则谓中国发给商人执照原按照新例,原不过借以表明此人系不在限制值内者,故借之为凭据,并非为禁止彼等往来”[2]467;其三,“华商来美须凭护照,然未行新例之前,其人不在中国,则彼等来美无须执照”,“则华商之自他国前来及曾居美国再来者,均无须持照”[2]467。按此观点,黄遵宪决定要求华商备好汇票、商据等身份证明,先自行核定华商之身份,然后在巴拿马华商案诉讼审理过程中,依据新约驳控旧金山海关曲解《新例》,最终促使美国法官作出裁决“华商由他国来者,均无须执照”。经过黄遵宪的努力,这场诉讼获得了胜利,根据美国英美法系的惯例,此判决可作为而后类似案件的判决依据。于是黄遵宪“将判词洋文刊布,分交个轮船公司,寄与各国,以便各处船主搭载,矣详细译就后再函告各处华商,令其如悉”[2]467。并且根据华侨欧阳锦堂的建议向郑使者建议:“宜请宪台将费卢所断持见外部,托其转交户部(类似美国民政部和移民署),请户部饬知各处税关一体遵办,并请其出示布告,庶各国船主闻知,更无推诿。”[3]促使美国移民署函告美国海关,将费卢判决向华侨布告。

黄遵宪依据费卢的判决以及对中美新约和美国排华新例的钻研,积极为对实行新例之前已经居于美国而后由中国回美的华工和华商,争取自由出入美国的权利。1882 年10 月,时值3 名美国华侨回美,本来美国移民署已经函告旧金山海关,此类华侨可以放行,但是3 名美国华侨却被海关阻留,为此黄遵宪决定提出告诉,与海关律师反复辩驳,最后“经臬司哈富文审断,又复放行”。而后又有阿拉璧船载华工被阻留一案,黄遵宪亦提出告诉,最后也得到准予放行的公平判决。“阿拉璧船载来华人,不特持有领事执照者准令上岸,而户部布告更推及华工之在美国者再来,亦准上岸,此外,则华商由美国出口往来,领有领事执照,税关亦准放行。”[4]

由此可见,黄遵宪钻研中美新约,通过法律手段据理力争,驳控美国排华法案,并向郑使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与美有关当局交涉,积极为华商和华工争取自由出入美国的部分正当权益。

2.抵制排华,积极维护美国、加拿大华侨的合法经济权益

对在美国社会遭受排斥和暴力对待的华侨,黄遵宪也竭力与美积极交涉,保护其合法权益。当时在美国的华侨,除矿工与铁路筑路工之外,餐馆业与洗衣业便是华侨从事最多的行业,由于华侨勤奋价低,洗衣馆生意“足以夺西人生业者”,“即金山一埠,业此者既有五六千人”。加州因而对华侨洗衣馆增设限制新例,“去年曾设一例,非砖屋不能开馆;本年又设一例,非有近邻十二名实业土人荐引,不能营业”,而后新例又出,要求华侨洗衣馆“必须议局领取牌照”,但是实际上,黄遵宪已经看出加州当局时借领取牌照之名义,“苛刻挑剔,加以驱逐”。加州当局按照新例逮捕未领取执照的十余间洗衣馆华侨,黄遵宪一方面将他们尽数保释,另一方面要求洗衣馆先遵守合理的条款,如“防火灾、修水渠”。最重要的是黄遵宪再次为洗衣馆华侨向加州当局提出告诉,驳斥新例不合理之处,并持续跟进审理,由于法官苏耶与哈富文意见不合,最后将之诉之于华盛顿最高法院,为使该案件尽快审理,黄遵宪令律师将为审理期间拘捕的华侨所写之辩状上交最高法院,尽早争取公平合理判决。当时加州更通过针对华侨的苛刻“方尺空气”法例,规定每人卧室须有五百方尺空气,违者罚款或监禁,但是华侨多为贫苦人家,多聚居斗室,加州当局据此法例将很多华侨罚款入狱。黄遵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亲自到狱中命随从丈量面积,严厉要求美国官员按“方尺空气”法例给予华侨须有的五百方尺空气,最后当局不得不释放华侨,而“方尺空气”法例也最终废除。对被美国当局按排华法案拘捕的华侨,黄遵宪也竭尽全力营救,并告知雇主保留其职位。黄遵宪在美国华侨心目中,是“中国历来驻美外交官中唯一能保护华侨工作之人”[5]。

而黄遵宪此时的副手——副领事黄锡铨也在协助黄遵宪处理加拿大华侨事宜。当时的加拿大也奉行排华政策,特别是在域多利(维多利亚市)华侨遭受折难者较多。域多利议设管理华人之例极为苛刻。其时该埠选派绅商四人前来旧金山,递禀请为设法料理。经黄遵宪批文,发动联合众侨商,延聘律师进行讼驳。时加拿大政府也派外交人员来旧金山,又经黄遵宪面述各节,刊布新闻。最后阻止苛刻法令通过,加政府与华人华侨始得相安如故[6]。“此例纵华人有所不甘,然在域埠想无控驳之法,即诸君历试艰难,欲求土客之相安,谅亦不再行控诉矣。 唯已在英属之华商工人等,出口复来,以何为妥当凭据?新来之华商学习游历传教人等,又以何为妥当凭据?方不致混入工人,致遭抽税。此两层弟处未得闻悉,望诸公详考例文,预筹妥法,使行之可久而无弊,是为至要。”[6]

而后,加拿大当局仍然坚持征收华侨入关税,黄遵宪通过域多利中华会馆得知此事后,希望通过薛福成在英国的相关机构进行交涉,推动英国政府向加拿大当局施压以解除新禁。“敬覆者:前接来函,系为贵埠议院于本年二月改立新例加征收华人入口身税,无论新旧、无论工商,一律征收等事,钦宪均已悦悉,并于上月行文英国外交部辩论此事,兹将照会摘抄一阅。”[6]黄遵宪当时想通过上次发动加拿大侨商、延聘律师进行讼驳的做法,向加拿大当局提出诉讼,并积极建议薛福成向英国外交部进行交涉,同时推动英国伦敦的华商提请在英国的议会进行辩论,以阻止新例,可惜未能成功。但是从加拿大中华会馆赠予黄遵宪万名(民)伞、德政牌可以看出,加拿大华侨对黄遵宪护侨交涉是给予肯定与感激的。

1885 年黄锡铨旋调纽约领事。纽约当局排斥华工、华侨,侨胞常受不合理之严苛限制,动辄遭拘留,滥加罚金方释放;或今日甫释明日复拘,侨民忍苦痛久矣[7]。黄锡铨积极与纽约当局交涉,并向法院诉讼,最后才得以将部分苛例删除,华侨至感庆幸。当时有华侨已坐七年冤狱,起因是在一宗谋杀案中,纽约当局逮捕香山籍华工三人,用伪证污蔑华工并判其服拘役终身。经黄锡铨领事查实,讼于法院才得以释放。此后多有授案以误判而得释免者,“故侨胞深感清廷所派得人,使在海外谋生之游子得护保障”。

1885 年,美国怀俄明州石泉城爆发大规模排华以及大量屠杀华工事件,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便由驻美公使郑藻如指派纽约领事黄锡铨前往调查事实真相。黄锡铨立即赶赴,费时一周,救死扶伤,深入调查,并造册登记伤亡人数以及华侨的财产房屋被焚毁掠夺的损失情况,具文详细报告。清廷以此报告向美提出严重抗议,要求赔偿并严惩凶手,还要求采取安全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美国国务卿却以此暴动是外来移民间的互相殴斗、无美国公民介入为借口,推卸责任。黄锡铨于是奔走呼吁,联络纽约市巨绅、教士以及报界知名人士出面主持正义与公理, 群起责难美国政府。时任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不得不请美国国会拨出体恤金十四万七千元救助华侨受害者,此项拨款是自19 世纪初到末叶在饱受掠夺杀戮迫害的事件中华侨获得的唯一一次补偿。第二年,黄锡铨调任中美洲秘鲁任二等参赞代办使事,彼时,英属加拿大对华侨入境例有严苛,须向当局缴五百金入境费。驻英公使深知黄锡铨精通外交,便派其向加方交涉,几经周折,果允废除。惜他调任,后继者非其人,故此苛例不久又复实行,黄锡铨闻知深以为憾[7]。

在檀香山,祖籍梅县的古今辉凭其才智与勇武获得当地首脑的认可,并被清政府倚重,先后被清政府委任为驻檀香山领事馆的正副领事,以及中华会馆的正副商董。1899 年,檀香山被美国统治之后,美国保生局以华人居住区发生似疫非疫的流行病而出动大批差捕,将部分病者与非病者大肆拘捕,将华人区列为禁区,放火焚烧,制造惨痛的灾疫事件。领事馆立即照会美保生局,阻止暴行,护卫了华侨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古今辉还在檀香山创设中西义学,作育华裔;建惠华医院医治华人病苦,数万旅檀香山华侨无不敬佩[8]。

钟宝僖(1860—1920),又名宝熙,字文南,广东镇平(蕉岭县)新铺霭岭村人,清末外交家,先任驻巴西使馆参赞,1896 年任驻美国纽约正领事(第三任纽约领事),后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钟宝僖担任驻旧金山总领事期间,恰逢旧金山发生大地震。旧金山领事馆也毁于地震火灾之中,本身也是灾民的钟宝僖依然每天积极参与到灾后救治工作中。他积极号召当地华人社团领袖组建四组赈灾队,一组负责寻找旧金山各灾区华人灾民,将灾侨疏散各埠,老病妇孺则安置于三藩市与屋仑两处布棚,二组登记灾民,三组分发食物与衣被,四组架设帐篷。后又多次组织遣送难侨归国。同时钟宝僖在最先复刊的华文报纸《中西日报》上发出慰问侨胞通告,并向公使梁诚通告传达灾情,及向全美华人发起捐款赈灾呼吁。

地震发生时又正值美国排华风潮,歧视和仇视华人的白人公开抢劫华人,包括妇孺。理应负责维持治安的国民警卫队竟然也趁火打劫。时任清廷驻旧金山总领事钟宝僖对美国政府歧视华人、一些白人抢劫华人的行为十分愤慨,当即向加州州长和旧金山市长提出严正抗议,要求当地政府制止白人的抢劫行为[9]。由于唐人街损毁严重,美国旧金山政府想借机将唐人街搬移出市中心,钟宝僖和华人社团领袖为华人权益不停奔走,与旧金山市政府进行交涉。钟宝僖还到旧金山专程找到负责赈灾的美国官员,表示反对搬迁唐人街,要求美国政府对待灾民要不分种族,随后,驻美公使头等参赞周自齐、驻美公使梁城亲自到埠与钟宝僖总领事一起与美交涉。在全侨社的共同努力下,旧金山政府放弃搬迁唐人街。

作为弱国的外交官员,客家籍外交官群体,处理侨务过程中积极主动与当地国交涉,且不卑不亢,为华侨正当权益据理力争,敢于与西方列强抗争,充分体现出他们的爱国爱民之情和以法护侨之思想。尤其在晚清举国上下还将华侨视之为弃民、乱民之时,客家籍外交官群体却能将华侨视为理应受到中国政府保护之国民,并且以国际公法、惯例认同其合法国民身份并据此保护其正当之权益,可见其思想之独特、做法之独创,于当时可谓为中国之先进。

二、积极推动有利于美洲华侨的国内立策、侨务管理

1.首创护照制度,给予美洲华侨国民身份,为借道美国的华工争取合法出入美国的权利

国民出入境、到境外旅行居住须持有本国护照,在18 世纪就已成国际惯例。但当时由于清廷还实行海禁政策,禁止和限制华民出入境,护照制度更无从谈起。直至黄遵宪任旧金山总领事时期,由于美国开始实行排华法案,要求华商必须持有效执照方能入境,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清廷如何给予其执照证明其身份,黄遵宪遂依据国际惯例“捧读钧示,拟为各国来往华商给发护照,具仰护商至意,无微不到”。美国实行排华法案以后,来美的华商和借道美国的华工必须要有清廷出具的身份证明才可入境,黄遵宪据此独创出护照制度。华商知悉之后,向其请领执照,而且按照条约酌拟给发,“自二月二十日起至四月初七日止,共发去五百一十八张”,并且行之有效。时有香港轮船公司载有一持照之华商来美,“云户部电饬税关准华人上岸,税关接电,旋于申初许其人上岸矣”,美国海关准予放行。同时一方面建议郑公使,“既商户部,应请其函饬税关,以后见有此照,一概放行为恳”,另一方面“见关长些卢云,谈及此事,亦云当为代请户部示遵云云”[10]。

但是事情并未顺利,有一华商从加拿大域多利回来,虽然领有领事馆颁发的执照,但是仍然被扣留,不予入境,之后黄遵宪立即前往美国海关关长处交涉此事,要求准予放行,关长些卢云原意本来是要放行,却因为其幕僚朱霖以及总巡冒顿、博朗等人非常憎恶华侨便从中阻挠,所以本来已经得到些卢云的面许,却因其多病少理事而遭遇变数,但谓“领事发商人执照,即能作准与否,则吾不敢知,仍须户部指挥或臬司判断为准。”黄遵宪立即反驳道:“按新例第六条,商人等照由中国朝廷给发,领事系中国朝廷所派之员,且既奉钦宪命准发此项执照,应请准行。”力证中国领事颁发的护照有效,应给以放行。

尽管后来经过与美国户部(移民署)的交涉,获准予放行,但为了使中国领事颁发的执照不再受海关阻挠,黄遵宪与傅领事、律师麦家利士大商量,决定对此提出告诉,理由有三:“一则领事发照是各国通例;二则按新例第六条,商人照由中国朝廷给发,领事系中国朝廷所派之官,且既奉钦使命,由发给此照之权;三则按例第四条,税关只给工人执照,华商由此望域多利、巴拿马,如不令领事照,该处船主若不搭载,何以再来?”[10]希望法官哈门作出公正裁决——中国领事颁发华商执照合法可行,并以此为准。随后黄遵宪命傅领事会见关长些卢云,将此打算告知,提醒他如果再有留难持照华商之事,则会将此上诉法庭,而后些卢云承诺有中国领事所发执照的华商一律发行,不必上诉,此事终于以黄遵宪的努力而胜利结案。而且黄遵宪将此经验禀告郑公使,将此执照样式给予古巴刘总领事,让其颁发给古巴华商以此入美境,此后有商人从古巴领事馆领取执照,进入美国纽约,海关官员都给以放行。黄遵宪独创的给予华商的护照制度最终得到美国海关承认。

可见,黄遵宪心系华侨之难,在其职责范围内,通过对国际相关法律、惯例的熟知,以及对美国政治架构、运作的了解,用外交、法律等手段为华商、华工争取出入美国的合法权益,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利用国际惯例与美国相关法律,独创出护照制度,为华侨提供合法的官方证明,维护了华侨的权益,促成华侨对祖国看法的改观,促进了祖国与华侨联系。

2.整合、创设美洲华侨会馆

时任旧金山总领事黄遵宪从法治角度对美国旧金山华侨会馆进行整治与革新,借以整合华侨力量,改善华侨对外形象,团结华侨联合抵制排华。

面对华侨社会地域性会馆间的纷争以及会馆内部的权力斗争,黄遵宪首先整合华侨会馆。在与各会馆商董议论之后,向郑藻如公使提出合并中华会馆的建议,“中华会馆与总会馆现议合报而为一,既据两馆绅董联名同递一禀,为之草立章程,亦经与各董商妥,仍声明佚呈请宪台核定后乃作为定章”[4]。为使会馆事务有章可循,他整理各会馆规条,替中华会馆订立章程,规范中华会馆日常事务运作,比如合并后中华会馆内部的款项,“本年聘律师麦加利士大,初虑总会馆所收回华银,不能敷用,届时向该商拨支”[4],使之成为稳定而规范的会馆,成为领事馆与华侨社会、当地政府的交往纽带。黄遵宪要求会馆聘请常年律师,按当地法律进行诉讼以保护华侨权益。有关诉讼案件,完全交给美国律师处理,会馆所聘用的麦加利士大、利亚顿律师在马典、华工假道、洗衣馆新例等案件中,帮助不少。在加利福尼亚的华侨案件,黄遵宪要求律师必须亲自处理,而在各州的案件,在告知中华会馆后,黄遵宪也要求所聘请的律师要指点一切,并代写信函。

加拿大华侨虽于1863 年开始成立华侨会馆,但以基于宗亲和地域的血缘和地缘组织为多;侨团机构往往功能单一,主要负责协调春秋祭祀和回国安葬同胞等事务。面对排华风潮日益增长的局面,加拿大域多利华侨决定奏请成立综合性侨团,整合华侨力量,超越血缘、地缘以团结的姿态去应对加拿大当局的排华措施。1884 年,李佑芹、黄彦豪、李天沛等20 多位当地侨领奏请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黄遵宪先生协助办理筹备事宜,从其向黄遵宪呈请禀文可知缘由:“忧患交迫,若不及时整理,势必至商工交困,绝万数千人谋生之门,商民等……罔知所措,了屡集中再三筹议,咸谓去外患必先剥除苛例……则必由必先这里中华会馆以联络众情,又必请设领事驻地以办理交涉……今者越国扰济揆诸分土治民之道义既挥之门外,夫复何辞,伏念大人爱民如子,畛域无分,莅往金山,仁声远播,域埠事务或奉明鉴而和解,或感声威而消弭者何止一端。”[11]在此情势之下,在加拿大华侨心目中为民办实事的黄遵宪,随后指派主事黄锡铨、通事戴永祥前去指导建立中华会馆。黄锡铨在加拿大逗留期间,收集了不列颠哥伦比亚每个华侨中心的情况[12],并且在美国旧金山订立会馆章程的经验之上,起草加拿大域多利中华会馆章程,最后勘定41 条章程。

1884 年6 月加拿大域多利中华会馆成立,成为加拿大第一个综合性侨团,并经过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转呈驻英钦差大臣备案,8 月以慈善团体向卑诗省注册立案,成为被晚清、加拿大当局承认的合法社团。1885 年,新馆成立,黄遵宪还特至送“敦孝友睦姻任恤之六行,上和亲康乐平安为一书”对联,可见其对域多利中华会馆的重视。会馆成立之后,成为晚清与华侨之间的联系桥梁,在领事馆授权和指导之下统理加拿大华侨事务,对内禁绝娼赌,对外积极抵制排华苛例。

三、结语

晚清客家籍外交官将华侨视为国民,对外交涉上力争美洲华侨出入境的合法权益,在美洲排华期间竭力维护华侨的经济权益,对内积极整合华侨会馆,减少内部纷争、凝聚华侨力量,在其内外护侨活动中都体现出爱国爱民之情,并循以法理,为当时之先进。他们不仅在涉及华侨权益的对外交涉上不遗余力,而且在此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华侨对清廷的重要性和华侨需要祖国保护的需求,遂积极推动有利于华侨的国内立策,比如创设护照给予华侨合法身份,上奏力促废除海禁、对内整合华侨等,促使清廷开始重视和保护华侨,在转变清廷对侨态度和政策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为中国侨务管理的近代化作出了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黄遵宪排华华工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黄遵宪
警惕借疫情“排华”
黄遵宪研究综述
一战时期的法国华文报刊和华工教育
黄遵宪埋书稿
爱国
蒙古国社会“排华”没那么夸张
浅析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的排华原因
鲜为人知的华工“一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