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氧化石墨烯介导多功能G-四链体发夹探针用于转录因子的高灵敏检测

2020-08-12褚秀玲

云南化工 2020年7期
关键词:发夹靶标染料

褚秀玲

(山东省泰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 泰安 271000)

人类细胞中含有超过1000种转录因子。它们浓度异常变化与许多疾病紧密相连[1]。例如,NF-κB(存在于人体各种细胞内的一类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将会导致癌症、炎症等严重疾病[2,3],已经用于临床诊断和开发相关治疗药物。所以,灵敏、快速检测NF-κB的活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荧光检测技术已被用来检测转录因子。最常用的是基于构象转变的荧光检测分析方法。该方法过程简便,但是必须构建结构复杂的探针,大大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是一种特殊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优异的机械及热性能[4]。GO能够吸附单链DNA,并可以淬灭DNA单链上标记的荧光,已被用于开发多种生物传感器[5-8]。本文设计一种具有三重功能的G-四链体发夹探针,借助GO对DNA单链的高效率吸附和淬灭荧光性能,建立了一种快速、简单、灵敏的荧光检测NF-κB p50方法,获得了满意结果。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

本文用到的探针(DNA)均由上海生工提供,如表1所示。重组 NF-κB p50购于美国 Cayman Chemical公司,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购于南京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NMM购自Frontiersci。其它试剂均购自上海国药集团。

DNA储存液(TE):10 mM Tris-HCl,1 mM EDTA,pH 8.0。

所用溶液均采用高纯水(>18.25 MΩ)配制。

表1 探针序列Table 1 Details of the DNA sequences of PROBE

表1中粗体为发夹的茎部(即为目标物的识别序列),下划线区域为发夹的环部,斜粗体部分为探针末端G-四链体。

1.2 DNA的分装、储存及工作溶液的配制

将新购买的 DNA离心(10000v/min,1min),用TE缓冲液配制成50μmol/L的储备液,振荡使其充分溶解后分装,储存于-20°C备用。2.5μ mol/L的工作溶液由 10 m mol/L HEPES(50 m mol/L氯化钾,0.1 m mol/L EDTA,2.5 m mol/L二硫苏糖醇,10%甘油,pH=7.4)缓冲溶液稀释储备液而成,置于-4°C。

1.3 氧化石墨烯吸附G-四链体探针、靶标结合探针、复合物的解离、插入染料及测定荧光

氧化石墨烯和G-四链体探针依次加入到20 mM HEPES的缓冲体系中,室温下吸附反应进行5 min,然后加入靶标NF-κB p50,室温下与识别探针结合后形成复合物,脱离氧化石墨烯,进行20 min。最后,加入染料NMM到反应体系中,5 min。体系的终体积为50μL,氧化石墨烯、探针和NMM的最终浓度分别为 0.1 mg/mL、50 nmol/L、2.0 μmol/L。测定荧光参数:激发电压为500 V,激发波长:399 nm,发射波长:620 nm,狭缝:5 nm。

2 结果与讨论

2.1 检测原理

检测原理如图1所示。G-四链体发夹探针具有三重功能,环部用于吸附于氧化石墨烯,茎部用于结合靶标,末端G-四链体用作输出信号载体。首先,探针通过π-π堆积作用被快速吸附到氧化石墨烯表面;然后,靶标NF-κB p50特异性结合探针茎部后形成复合物,复合物体积较大,与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脱离其表面;最后,插入内插染料NMM(插入G-四链体后荧光信号增强)。靶标不存在时,吸附在氧化石墨烯表面的探针无法自行解离,插入NMM后仍会被氧化石墨烯淬灭,利用荧光变化可以实现对靶标分子的快速、灵敏检测。

图1 氧化石墨烯介导多功能G-四链体发夹探针高灵敏检测转录因子示意图Fig.1 Scheme of graphene oxide-mediated multifunctional G-quadruplex hairpin probe for rapid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NF-κB p50

2.2 NF-κB p50分析的荧光光谱表征

检测过程中荧光强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染料自身呈现荧光很微弱(a),当探针加入到含有染料NMM的体系时,荧光强度显著增大(d)。当氧化石墨烯加入体系后,荧光强度明显下降(b),这说明插入到探针中的NMM的增强荧光已被氧化石墨烯高效淬灭。当体系中加入靶标NF-κB p50后,荧光强度又显著增强(c),这说明探针与靶标特异结合成为复合物,体积变大产生位阻效应,与氧化石墨烯亲和力变弱,进而脱离从其表面解离,染料NMM的荧光恢复。

图2 检测过程中荧光强度的变化Fig.2 The change of fluorescence intensity

2.3 优化实验条件

为了获得最佳检测数据,需要优化实验条件,包括探针末端G-四链体长度、氧化石墨烯浓度、内插染料浓度。

2.3.1 G-四链体长度的优化

ΔF(阳性荧光强度与阴性荧光强度之差)随着G-四链体序列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序列碱基数为17时,ΔF最大,因此,选择碱基数为17的G-四链体,对应探针4。

2.3.2 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优化

氧化石墨烯的浓度对淬灭效率影响重大,氧化石墨烯浓度增大,荧光强度ΔF先增大后又逐渐降低,当浓度为0.1 mg/mL时ΔF最大。

2.3.3 内插染料浓度的优化

荧光强度随着NMM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然后又逐渐变小,当染料浓度为2.0μmol/L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

2.4 检测方法性能

通过测定不同靶标浓度在最佳条件下对应的荧光强度,可以获得本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和灵敏度。荧光强度与目标物浓度在0.5~50 nmol/L范围内时具有线性关系(R2=0.993),经估算检测限为0.25 nmol/L,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方法。

3 结论

本文通过设计基于氧化石墨烯高效淬灭性能的多功能G-四链体识别探针,成功构建了一种简单、灵敏、快速的荧光检测方法,实现了对靶标转录因子NF-κB p50的灵敏检测,LOD分别为0.25 nmol/L。与文献报道的其他荧光方法相比较,该检测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首次设计用于转录因子的检测的三功能识别探针,并且该设计具有通用性,只需要调整对应的识别序列即可实现其它靶标转录因子的高效检测。2)该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切割酶,极大地降低了假阳性信号和检测成本。

猜你喜欢

发夹靶标染料
网络靶标理论、关键技术与中医药应用
海绵负载双组分凝胶剂对染料吸附的研究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百灵”一号超音速大机动靶标
纳米除草剂和靶标生物的相互作用
少了一个发夹
格格旗头小发夹
染料、油和水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