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切法结合内眦韧带折叠术矫正内眦赘皮的临床观察
2020-08-12李政赵李平通信作者
李政,赵李平(通信作者)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安徽合肥 230088)
矫正内眦赘皮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内眼角的皮肤褶皱,以此增加眼球曝光度和增大眼裂部分,达到使眼睛变大、变长的目的。以往研究多通过Z瓣法、Y-V成形法、W成形法等进行矫正,虽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术后易出现矫正不彻底、遗留手术瘢痕、复发等问题[1]。目前,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传统Z瓣法和横切法结合内眦韧带折叠术。本研究旨在观察横切法结合内眦韧带折叠术矫正内眦赘皮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并获6个月以上随访数据的94例内眦赘皮患者,遵循充分知情原则及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男4例,女50例;年龄18~28岁,平均 (22.42±2.38)岁。对照组男2例,女38例;年龄18~27岁,平均(22.30±2.4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不同程度内眦赘皮合并单睑;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随访期间未行隆鼻术、除皱术、提眉术等影响眼部软组织易位的手术。排除标准:既往内眦赘皮矫正手术史。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Z瓣法。(1)术前设计:术前详细询问病史,患者取平卧位,正视前方,向鼻侧牵拉皮肤暴露覆盖的内眦角使赘皮消失,标记“Z”形切口。(2)手术操作: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切开“Z”形皮瓣,分离皮瓣及内眦韧带,注意需保持下睑切口深层眼轮匝肌的连续性,充分分离新内眦点鼻侧眼轮匝肌与内眦韧带,并将其与新内眦点皮肤一起固定在内眦韧带上,将旋转的三角形肌皮瓣皮下缝合固定在下睑眼轮匝肌上,然后用眼科剪修剪多余的皮肤褶皱,7-0丝线间断缝合切口。
试验组采用横切法结合内眦韧带折叠术。(1)术前设计:术前详细询问病史,确定患者眼部无解剖学异常及明显手术禁忌;患者取平卧位,正视前方,向鼻侧牵拉皮肤暴露覆盖的内眦角,于近鼻侧1 mm处标记原内眦点A’,沿该侧瞳孔水平线交角10°且经外眦点的延长线上定位新内眦点A,A’-A的连线即为水平切口线。(2)手术操作: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388,10 ml:0.2 g)加1∶200 000肾上腺素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526,1 ml:1 mg)行局部浸润麻醉,沿新内眦点A垂直进针,内眦部局部麻醉药注射范围适当向内眦韧带周边扩大,采用11号尖刀沿标定点A’-A连线切开皮肤、皮下、眼轮匝肌及内眦韧带浅面,用眼科剪锐性分离眼轮匝肌纤维束,解除其对内眦部皮肤的张力,暴露鼻背筋膜及内眦韧带,用5-0微乔线纵向穿过内眦韧带进行缩短缝合,使新内眦角达到预先设计的位置,并充分暴露泪阜,嘱患者睁眼,调整内眦位置及性状,然后用7-0滑线缝合固定皮肤,形成以A’-A点重合为尖端的“V”形切口,用眼科剪修剪“V”形切口上下方多余的皮肤褶皱,用7-0丝线间断缝合切口。
两组术后外涂金霉素眼药膏(北京双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342,2.5 g),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胶布加压固定48 h;嘱患者术后48 h内冰敷,20 min/次。术后第2天术区换药并清理伤口处血痂,术后第7天拆除缝线。
1.3 临床评价
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测量以下指标,测量3次取平均值。内眦相关指标包括内眦赘皮间距(medical epicanthal distance,MED)、内眦间距(intercanthal distance,ICD)及睑裂长度(horizontal lid fissure length,HLFL)。眼外形指标变化包括:(1)容貌睑裂长度,即内眦点至同侧容貌外眦点之间的距离;(2)睑裂垂直高度,即上睑点至下睑点之间的距离;(3)睫毛暴露长度,即双眼平视时睫毛与上睑缘的交点距离;(4)睫毛上翘度,即双眼平视时大部分睫毛方向与冠状面之间的夹角。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临床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两组均Ⅰ期愈合。
2.2 两组手术前后内眦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MED、ICD、HLFL、HLFL/M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MED、ICD、HLFL、HLFL/MED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与术后即刻比较,术后6个月MED、ICD、HLFL、HLFL/MED存在一定回缩(P<0.05);试验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MED、ICD、HLFL、HLFL/MED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内眦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手术前后眼外形指标变化比较
术前,两组容貌睑裂长度、睑裂垂直高度、睫毛暴露长度、睫毛上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容貌睑裂长度、睑裂垂直高度、睫毛暴露长度、睫毛上翘度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与术后即刻比较,术后6个月容貌睑裂长度、睑裂垂直高度、睫毛暴露长度、睫毛上翘度存在一定回缩(P<0.05);试验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眼外形指标变化比较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52例,满意度为96.30%;对照组满意33例,满意度为82.50%;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的内眦赘皮矫正术多通过转移皮瓣、推进皮瓣、切除眼轮匝肌、折叠缩短内眦韧带等方式进行,虽可取得一定的矫正效果,但术式设计复杂、创伤较大、适用人群较窄,部分患者术后易出现内眦形态不佳、复发、术区凹陷或遗留明显瘢痕等[2-3]。
本研究针对以上情况,模拟正常内眦生理美学形态及细微解剖结构,将新内眦点定位在沿瞳孔水平线交角10°且经外眦点的延长线上,准确定位水平切口线,术中仅使用眼科剪分离内眦韧带浅面,重置错构眼轮匝肌和内眦韧带皮肤纤维,无需切除肌肉及皮下组织,不仅可保护内眦术区皮下血管网和眼轮匝肌下部分血管网,减轻术后肿胀,还可以减少对眼轮匝肌的破坏;此外,术中遵循个体化原则精确缩短、缝合内眦韧带,可降低内眦区域皮肤切缘张力,术后缝合固定切口与眼周皮肤纹理走行一致,可完整保护术区真皮[4-5]。本研究结果说明,横切法结合内眦韧带折叠术矫正内眦赘皮具有较明显的临床疗效,可增加睑裂长度,缩短内眦赘皮间距及内眦间距,加强泪阜暴露程度,改善眼外形,患者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横切法结合内眦韧带折叠术矫正内眦赘皮设计简便、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可从解剖层面还原内眦美学形态,虽然在术后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回缩,但在瘢痕恢复、复发、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有较大优势,可作为较理想的内眦赘皮矫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