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位需求导向型培训对影像科护士核心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0-08-12曾小红何晓华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0年11期
关键词:岗位护士护理人员

曾小红, 杨 艺, 何晓华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影像科,江西 南昌,330006)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人员为确保护理工作高质量完成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总和[1]。近年来,医院管理者逐渐意识到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在个人、组织和专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展在职护士培训、提升其核心能力是满足护士需求和临床发展的必要手段[2]。影像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对各种疾病的检查、诊断结果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整个医院的综合治疗能力[3-4]。但由于岗位分散、24 h值班制等问题存在,影像科在职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同时影像科护理与临床护理知识结构、工作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沿用传统的在职培训方法无法满足影像科护士的发展需求[5]。为适应影像科护理的发展需求,本研究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对26名影像科护士进行岗位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6名影像科护士为研究对象。26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为(34.26±6.91)岁;初级职称12名,中级8名,高级6名;大专10名,本科及以上16名。

1.2 方法

2018年9月份之前,对影像科护士采用常规在职培训,包括理论授课、操作示范、晨间提问等。自2018年9月份之后,对影像科护士采用岗位需求导向型培训。

1.2.1 培训需求调查 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影像科岗位特点,自行设计影像科护士岗位培训需求问卷。问卷主要包括护士一般资料(护士年龄、学历、护龄和职称)、影响培训的因素和培训需求(培训内容、时间、方式和师资等)。问卷发放前,由调查人员采用统一指导语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取得调查对象的同意后,现场发放,填写完毕并当场回收。发放30份,回收28份,有效26份,有效回收率86.67%。

1.2.2 制订岗位需求导向型培训方案 对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归纳,结果显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资源较少,培训内容重复枯燥,授课方式不灵活等。结合这些问题,研究小组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设置培训课程,并对培训时间、培训老师进行安排。根据培训需求,确定每月培训时间不少于8 h,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96 h。培训教师由科内经验丰富、带教能力强的高级护理人员担任。培训安排在下午或晚上,每次培训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持续改进。

1.2.3 岗位需求培训的实施 ① 集中理论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影像设备原理和结构、设备保养标准、操作流程、安全防护等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提升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法制观念。每月1次,1次 15~30 min。② 情景模拟训练。主要培训影像科各机房检查流程、检查准备、增强的高压注射、健康宣教、护患沟通技巧、对比剂使用和并发症处理等。首先确定情景展示内容,由教师制定脚本、设定角色和选择演员;其次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对脚本存在不足进行修改和完善,尽量使操作过程中的语言、行为、流程和准备方法规范化、标准化;最后进行教学展示,将成熟的情景模拟训练拍摄成教学视频,通过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学习。护士按照教学视频进行情景训练,训练后现场考核,确保训练效果,2个月1次,1次1~2 h。③ 影像图像教学。围绕影像扫描方法、影像解剖基础知识、图像缺陷和医师诊断、护理的相关性,组织护士轮流参加读片会和影像诊断专题讲座,每年参加培训≥15 h,提高读片和科研能力。④ 个案查房。由护士长拟定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提出需解决的问题,护士查阅文献,在讨论会中提出各自见解,由护士长逐一讲评。每月1次,每次1~2 h。

1.3 观察指标

① 核心能力。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6]对培训前(2017年9月—2018年9月)、培训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护士核心能力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评判性思维、科研、教育、咨询、领导能力、伦理和法律实践7个维度,共58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0~4分分别代表“没有能力”、“有一点能力”、“有一些能力”、“有足够的能力”、“很有能力”。总分0~232分,分值越高,表示核心能力越强。② 护理质量。对比培训前后护士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剂渗漏率和准备完好率,准备完好指患者检查前达到要求。③ 考核成绩。包括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满分均为100分,专科理论分数、技术操作分数均≥90分视为考核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比较

培训后,护士核心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值均<0.05)。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比较(x±s,分)

2.2 培训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培训后,护士准备完好率和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值均<0.05),剂渗漏率显著低于培训前(P<0.05)。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护士护理质量比较 [n(%)]

2.3 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

培训后,护士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值均<0.05)。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x±s,分)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已由过去单纯的辅助检查逐步向造影诊疗、介入性治疗等领域发展,成为集检查、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7]。要想胜任影像科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核心能力[8]。而实际工作中,很多护理人员对新型设备了解不足、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力欠缺、急救能力较差,亟需进行针对性培训。本研究按照培训需求分为调查、制订方案和实施培训3个步骤,发现既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资源较少,培训内容重复枯燥,授课方式不灵活。结合这些问题,本研究制订了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明确了培训时间、方式、内容和师资,按计划开展了培训工作,并根据培训效果不断调整完善。

护士核心能力是完成绩效所需的关键能力,与患者病情判断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9]。夏冬灵等[10]研究认为,以满足护士需求为导向的护士分层培训有助于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护士核心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值均<0.05),与夏冬灵等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该培训模式充分考虑到影像科护理的特殊性,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形式和考评办法,迎合了护理人员的需求,提高了学习热情,使其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提高自身领导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以及临床护理和专业发展等核心能力[11-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培训后,影像科护士各项护理质量指标、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值均<0.05),原因可能与该培训模式采取集中理论授课、情景模拟训练、影像图像教学和案例讨论相结合有关。理论培训主要目的在于让护士了解仪器设备原理和结构、操作流程、安全防护和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日常护理。情景模拟训练通过将本科室护士检查操作过程中的行为、流程和语言等进行教学展示和推广应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护士按照教学视频进行模拟训练和考核,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高效,有利于提高护士护理操作技能[13-14]。培训后,护士穿刺成功率较培训前显著改善(P<0.05)。影像科是诊断、技术和护理并存的综合性科室,三者相互交融,密切相关。护士对影像知识和扫描技术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着检查质量的优劣[15]。本研究采取影像图像法作为其中一项教学方式,符合影像科的岗位特点,护士与诊断组和技术组一同学习影像诊断相关知识,协助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工作,因此培训后准备完好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个案查房通过选定讨论主题、学员文献查阅、各抒己见和教师讲评,不仅提升了护士专科理论知识水平,而且有助于其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护理措施的改善和应用具有积极作用,故培训后剂泄漏率显著低于培训前(P<0.05)。

综上所述,实施岗位需求导向型培训有助于提高影像科护士核心能力、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岗位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