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路径图结合案例分析演练在急诊科护士中的应用研究
2020-08-12孟颖曹娜娜
孟颖 曹娜娜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急诊科,辽宁 大连 116021;2.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
案例教学法是指运用基于案例的方法使学生参与到特殊情景下、真实世界中的案例讨论中[1],其精髓在于最大程度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2]。急救护理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3],其中覆含了大量的急救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这也对急诊科护士提出了比普通科室护士更高的能力素质要求。有研究[4]提出,急诊科年轻护士在工作1~5年都处在一个知识与临床能力的磨合期;这个时期,年轻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还存在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临床应急能力等众多方面的不足,所学知识与临床应用之间需要进一步的衔接,进而才能达到一种有效的融合和联系。如何让理论与临床实践达到有效的融合,使其快速胜任急诊科工作是所有急诊科护理管理者凾待解决的问题。鉴此,本研究于2019年3月开始了以急救护理路径图结合案例分析演练的方式对低年资护士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3月选取大连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共120人,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纳入标准:(1)在各医院急诊科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在职护士。(2)女性,年龄22~24岁,学历均为大专以上。(3)在各医院急诊科工作时间均≤3年。(4)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两组护士在年龄、学历、入科前急救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护士的授课内容、理论及实训学时均相同,授课教师均为我院急诊科教学组的非现役文职人员,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在我院急诊科工作5年以上并取得院级带教资格及专科护士资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授课,之后分组组织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观察组将所有的理论知识制作成脉络清晰的急救护理路径图,通过急救护理路径图进行理论授课,具体操作如下。
1.2.1急救护理路径图及案例的设计 由我院护理部、急诊科护士长及急诊科所有教学组人员根据授课教案设计制作急救护理路径图,主要从病情评估、急救措施两方面进行设计。现以心跳、呼吸骤停章节为例进行说明:教师首先介绍心跳、呼吸骤停的定义及病因,将制作好的急救护理路径图展现给护士,以简单直观的方式逐条讲解。护理案例均依据我院急诊科自2018年10月-2019年3月发生的真实病例改编而成,案例内容丰富、难度适宜、覆含多项急救护理措施,可充分调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其急救思维体系的构建,按照制定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急救,模拟演练还可有效提升其急救操作技能及团队合作精神。案例举例:患者,男,70岁,呼吸心跳停止10 min来院。家属代诉:由120抬下楼时突然呼吸停止,120气管插管后急送来我院,既往有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血压:53/29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50 次/min,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固定,直径4 mm,光反射消失,四肢皮肤凉,心音低顿,急查心电图:下壁心梗,不除外呼吸停止后心肌损伤。案例问题:(1)该患者目前存在哪些护理问题?(2)应采取哪些急救护理措施?(3)请根据制定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急救模拟演练。具体急救护理路径图,见图1。
图1 急救护理路径图
1.2.2演练方案的实施 将60名护士分为10组,每组6人,其中组长1人,组员5人。第1环节:各组人员根据给出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此环节结束后教师须给予总结讲评,对各组提出的护理问题及制定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补充完善,同时解答各组人员提出的问题,最后统一答案。第2环节:各组人员根据之前制定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操作技能练习,首先个人要进行单向操作技能练习,如根据上述案例提出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心电图、心电监护、心肺复苏、呼吸机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等诸多急救操作技能,个人在熟练完成单向操作技能的基础之上进行急救模拟演练,模拟演练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组长首先作为观察者、组织者和记录者,其余5人,1人扮演患者,1人扮演医生,3人扮演护士,之后进行角色互换,保证组内所有人员均能体会到不同的角色。在经过数次演练后,组内所有人员均感自己急救技能较为熟练、配合较为默契后,组长请教师进行点评,教师对于个人操作方面的问题当场给予指出纠正,避免组内其他人员再犯类似的错误,对于团队合作方面的问题则采用集体讲解的方法,重点从人员分工和措施安排方面进行讲解,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进行。
1.3评价指标
1.3.1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 采用彭美慈等[5]护理教育专家翻译和修订的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 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于课程开始前及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每个维度含有10 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回答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共6个等级,负性条目赋值1~6分,正性条目反向赋分。CTDI-CV 总分为70~420分,210分以下代表负性评判性思维倾向,210~279分之间代表评判性思维倾向性不明,280分及以上代表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350分及以上代表具有很强的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此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0,总内容效度(CVI)为0.89。
1.3.2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 采用英国著名教授Williamson[6]研制,沈王琴等[7]翻译、修订的护理本科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进行测评,包括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人际沟通5个维度,共6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不是”至“总是”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本科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7。
2 结果
2.1两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得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得分比较 分
2.2两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比较 分
3 讨论
3.1急救护理路径图结合案例分析演练可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护士的核心能力,其能力的高低决定临床护理实践水平[8-9],Zuriguel等[10]认为护生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用于临床护理,可在护理实践中促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上恢复。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由于年资尚浅,工作经验不足,遇到重大抢救时往往会出现慌乱、紧张、能力不足等现象。急救护理路径图以图表的形式摒弃了传统教学授课中繁多的文字,将关键内容归纳在一张纸上,其直观性和简洁性可帮助低年资护士在真实、复杂的临床急救护理情况中,灵活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准确找出护理问题,明确急救护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确定急救护理方案。有文献[3]表明,引导性反馈使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自我评价,可使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实际锻炼。本研究进行案例分析后各组人员进行角色扮演式的急救模拟演练,通过角色的互换演练,所有人员均能体验到不同角色的心情和需求。团队人员之间互相沟通协作,配合默契,教师在此期间起到了引导、纠正、总结、讲评的作用。由此可见,急救护理路径图结合案例分析演练可使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显著提升。
3.2急救护理路径图结合案例分析演练可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救护理路径图结合案例分析演练有助于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究其原因,首先急救护理知识覆盖面广、内容繁琐、理论枯燥,而本研究设计的急救护理路径图将所有急危重症的处理流程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大大缩短了文字的描述,使复杂枯燥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能够帮助低年资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急救流程,顺利进入角色,极大激发了她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促使她们由被动地学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学习效果大幅提升。其次,通过案例分析,可使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置身于实际的急救护理环境中,在对案例的分析交流过程中,加深了对疾病知识点及涉和急救操作的认识,避免了死记硬背的不足,使其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把握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配合医生完成各类抢救。有研究[11]表明,富有表现力的展示过程是对学生思维、性格、素质等方面的创新性开发与锻炼。通过角色扮演式的急救模拟演练,低年资护士可体验到不同角色的心态和需求,从而在实际抢救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逐渐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实际工作。急救模拟演练也可增加人员的团队意识,大家在相互配合中能够发现同组人员的技术问题并及时指出纠正、互相沟通、团结一致,共同克服困难,其业务技能、沟通技巧、配合的默契度得到不断提升。反复的演练还可有效降低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在遇见重大抢救时的紧张焦虑感,使其能够配合医生有条不紊的完成抢救。理论知识、思维能力、急救技能、沟通技巧的提高使得她们对学习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意识到学习并不像她们所想象的那么复杂、痛苦,只要方法得当,学习也同样充满了挑战和乐趣。本研究中,观察组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人际沟通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又因为案例式的分析、讨论和急救模拟演练均需组内人员的共同配合,沟通协作,因此人际沟通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路径图结合案例分析演练可显著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急救素质,急诊科护理管理者可将其应用于科室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帮助其尽快胜任急诊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