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2020-08-12常竞
常 竞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北公司,天津 300450)
建筑工程受场地环境条件复杂、施工人员劳动量大、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面临较大的危险性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行业年平均安全事故发生率常年居高不下,诱发因素众多。近年来,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呈集成化、高层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工程项目投资巨大,作业期间对施工队伍的要求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也因此得以凸显,不但关系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与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强化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创新风险管理措施,积极识别潜在风险,科学防控,最大限度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1 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与道路、桥梁、建筑、水利水电等相关工程领域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性,自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至竣工投入使用的各个环节,工程项目建设各方参与主体均面临一系列风险因素。风险的两大基本特征在于损失性和不确定性,受外部因素干扰、非正常行为、偶然性事件的影响,都会产生风险问题,需要各方参与主体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提高安全水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中的风险管理控制目标在于最大限度避免施工现场各类施工安全风险的发生,确保安全目标顺利实现。通过改进工作环境、落实安全管理措施,预防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乃至重大事故。由此,风险管理还具有规划性的特点,通过风险辨识与分析,有针对性地控制风险要素,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2 风险管理价值
2.1 实现风险回避
科学应用风险管理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回避风险。在判定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发生概率较大且造成损失较大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施工计划或暂停施工作业的方式,回避与防范风险要素,排除施工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2.2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应用风险管理措施,能帮助施工单位选择多种手段和方法规避安全事故,运用程序法、工程法等方式逐一排除安全隐患,重视对施工机械以及相关设备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后续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展开预防措施,达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目的。
3 风险管理实例
3.1 工程概况
图1 建筑结构平面效果示意图
某高新技术开发区某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住院大楼的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布置1层结合架空层,地下面积6117.0m2;地上布置19层结合设备管道夹层,地上面积51 250.0m2;总层高83.5m。28.5m层高以下外墙结构形式为石材幕墙,设备管道夹层以下墙面材质为玻璃幕墙,屋顶为金属铝板。建筑结构平面效果见图1所示。
3.2 风险辨识
安全监督工作小组通过组织施工图会审、施工现场实地勘察等一系列手段,全面掌握项目结构特点、工艺技术以及环境条件,对重大安全事故部位进行辨识,制定针对性监控措施,形成风险辨识工作档案。
(1)坍塌。主楼基坑开挖深度最大值为9.75m,应强化基坑支护,预防边坡坍塌问题。地上3~5层较大梁截面尺寸为400mm×1 100mm,构架层-2层结构较大梁截面为400mm×1 200mm,施工时容易发生坍塌。工程主体高度>50m,外墙脚手架施工存在较大风险,结构整体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基础承载力、立杆受力载荷情况以及连墙拉结可靠性等因素影响。
(2)起重伤害。施工现场配置一个塔吊装置,顶升、附墙架、基础结构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架体稳定性产生影响,现场还安装有施工外用电梯装置,也同样影响架体结构稳定性。
(3)机械伤害。施工期间,由于该建筑实体楼层高,混凝土输送时泵送机稳定性无法得到可靠保障。现场搅拌桩施工期间,安全防护、桩基基础装置均可能诱发安全事故。
(4)高空坠落。施工用电梯、塔吊卸料平台可能发生高空坠落事故。通道口、电梯井口缺乏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作业人员高空坠落。脚手架架体临边、脚手板、外墙边间隙等均可能发生高空坠落事故。
(5)触电。施工用电梯、桩基、塔吊等相关设备漏电开关装置、防雷装置可能诱发触电事故。建筑机械设备金属结构带电运行,防护措施不到位也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3.3 风险监控
针对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实践中所识别的相关风险点,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监控措施。
(1)坍塌。现场主楼基坑应选用支护桩或喷锚支护形式,并组织相关专家围绕支护方案展开综合论证,确保施工的可行性。对于现场较大梁工程项目,应作为重点监控对象,确保施工方案经技术人员与总监审批通过,集中线荷载在15kN/m以上模板支撑结构体系应优先选用钢制材料,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2)起重伤害。施工现场在安装塔吊时,应在进场前安排专人详细检查其合格证、说明书等资质文件,塔吊基础应符合承载力检测标准,并经具备垂直机械检测资质的单位检测合格。顶升阶段应落实告知制度,强化技术交底,严格依据施工方案和说明书要求进行附墙架撑杆布置、垂直距离安装作业。外用电梯应严格依据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严禁与外脚手架连接使用,确保急停开关、限速器、安全钩等防护装置齐备。
(3)机械伤害。应严格依据安全技术规程和生产管理基本条例,构建针对桩机的安全操作管理制度,确保上岗人员经过全面技术培训,全面掌握桩机性能、使用及维护方法,强化设备使用期间临时用电安全保护工作,配备专门人员定期巡查,确保设备性能安全。
(4)高空坠落。沿外脚手架架体外侧配置安全立网,设置踢脚板和防护栏杆,同时,要求施工层以下区域按照10m间隔距离配置安全平网,脚手架架体内立杆与建筑物距离最大控制在50cm以内,以确保作业人员安全。通道口、电梯井口等相关区域应配置钢制防护栏杆,经钢制横杆、立杆组成防护架,按照10m间隔配置安全平网和脚手板。施工电梯、塔吊装置、卸料平台应独立搭设,不得与外脚手架平台连接,并配置防护栏杆以保障人员安全。
(5)触电。相关设备应配置专用电箱和漏电开关,架体安装防雷装置,做好关键电气设施的防漏电保护工作。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设备金属外壳应配置专用保护零线(保护零线优先选用铜芯线),标准电箱配备漏电开关,确保参数匹配关系。电焊作业专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并配备二次防触电保护装置。
4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实践中,应用风险管理手段能够科学引导工程施工作业,通过回避风险、分散风险的方式,最大限度削弱风险因素对安全施工产生的影响,确保安全监督质量,尽可能为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