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程化”图片:浅析融媒时代新闻摄影新变化

2020-08-12

中国记者 2020年7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灾难受众

全媒体时代信息爆炸,互联网传播对图片的吸取似无底洞,新闻网页不再受版面限制,摄影记者需要改变纸媒时代惯用的图片拍摄方式和编辑方式,在聚焦新闻瞬间的同时,更要注意“图说”过程。

追求“过程化”图片与“决定性瞬间”理论并不矛盾。“决定性瞬间”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经过新闻摄影记者长期实践检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被奉为制胜宝典。抓取“决定性瞬间”,成为中国新闻摄影记者的实践指南。“过程化”图片是由若干个“决定性瞬间”所构成的,一张照片必须饱含新闻信息,又要有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冲击力。

一、“过程化”图片能更加全面地还原新闻事实

照片是对新闻事件的呈现,但并不是事件本身。理论上新闻照片有无限种可能的呈现方式,因为每张照片只是事件动态信息截面的瞬间凝固,只是信息时间链条中的一个点,这个点的信息无论多么丰富,都只是信息海洋中的沧海一粟,只是新闻事件的局部呈现,信息含量有限。

全媒体的海量存储和受众的无限需求,使受众不再满足于几张照片的简单呈现和描述,而是希望能看到尽可能多的照片,去还原新闻“现场”,这就产生了由信息截面汇成的信息流。因为拍摄角度、拍摄景别有无限可能,理论上就有无限多种信息流。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现场尽可能多角度、多景别地拍摄照片,以达到尽可能还原新闻事件全貌的目的。摄影记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改变固有思维理念,提高摄影叙事能力;图片编辑必须在编辑手法、设计样式、上线手段上不断创新、改进、提高。

中国军网2020年2月12日的图片新闻《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吴亚玲视频送别母亲 继续坚守岗位》讲述的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吴亚玲,在母亲因病抢救无效去世后,忍受着巨大悲痛,坚守岗位,通过微信视频送别母亲的故事。摄影记者通过“战友安慰吴亚玲”“微信视频送别去世的母亲”“向医疗队员讲解防护注意事项”“帮助医疗队员穿戴防护用品”“在库房整理医疗用品”等几个典型场景展示了吴亚玲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镜头以特写和近景为主,重在表现眼神、表情、动作,让人身临其境、心临其境。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解放军报社摄影记者乔天富在6秒的时间里,用现场固定的两台相机,竖幅和横幅连续拍摄了一百多张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起飞的照片。当天晚上,向中国军网编辑部发回竖幅和横幅共21张照片。编辑别出新裁地将21幅照片(竖片11幅、横片10幅)全部编辑上网,受众打开网页,快速移动鼠标,就会发现火箭正在起飞,仿佛来到了发射现场……专题报道《“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全记录》,通过模拟动画帧动的视觉传达,是对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这种视觉效果,电视画面、纸媒报刊很难做到。网媒用连贯有序的“瞬间”图片展示“过程”,展现新闻事件、传播新闻事实、讲述新闻故事,正是它独有的优势。

二、图片“过程化”表达的几种类型

图片“过程化”表达重在讲故事。故事是一连串发生的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需要我们在情节中设计一些符合受众认知水平的矛盾冲突、戏剧元素,成为故事的高潮,让故事跌宕起伏。这些关节点的设置,则可以从人的情绪着手,使受众产生情绪共振。图片故事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有戏剧性效果的故事。生活中有些巧妙的事情,比小说和电影还生动,就靠有心人去发现和表达。2015年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东北抗联”方队里,有个1993年出生的战士叫王九三,是第九方队旗手排面第三名。世界上竟有这么巧妙的事,仿佛这个战士就是为此次“九·三”阅兵而生的。小伙子长得高大帅气、训练成绩突出、口头表达能力好,因此成为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共同追逐的采访对象,许多媒体将文字和图片组合成图片故事,在媒体上广泛传播《王九三的“九·三”阅兵梦》。

二是能够感染人的故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艺术感染力就是使受众产生生理或心理反应,就是受到“操控”,让受众透过一定的艺术形象去接受、去感悟、去联想,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华赛”2013年度《战争灾难新闻类》组照银奖《奴役的代价》,讲述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一座八层商用大楼轰然坍塌,造成总计1129人死亡,2515人受伤,酿成孟加拉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难。现场大批救援人员紧张施救,压在瓦砾中遇难者的遗体,遇难者亲属悲痛欲绝、撕心裂肺的表情动作,8幅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照片让受众身临其境,黑白影调更增添现场凄惨悲凉气氛。

□ 图1 “华赛”2013 年度《非战争灾难重大新闻类》金奖《恶化中的阿富汗饥荒》组照之一。

□ 图2 “华赛”2013 年度《战争灾难新闻类》银奖《奴役的代价》组照之一。

□ 图3 “华赛”2013 年度《战争灾难新闻类》铜奖《大马士革的战斗》组照之一。

三是有故事情节的故事。影像叙事就是将拍摄的照片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受众能够像解读文字一样解读图片内容。“华赛”2013年度《非战争灾难重大新闻类》组照金奖《恶化中的阿富汗饥荒》,记录了博斯特医院在2013年阿富汗大饥荒中,收治大批重度营养不良儿童的情况。其中一位黑袍罩身的15岁母亲抱着8个月大的幼儿,孩子张大嘴巴哭泣,面部布满皱褶,像个80岁的老人,其极度凄苦的惨状,让人潸然落泪。

三、“过程化”图片的构建技巧

“过程化”图片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各幅照片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暗示,围绕同一报道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集中反映事物本质,使不同角度的瞬间构成有机整体。加上景别、横竖幅的搭配,使过程照片的呈现更加生动活泼,更能满足受众对全部新闻事实的追求。

时间顺序。物理时间是始终向前永不可逆的,而在新闻叙事中,叙述者可以对文本中的时间加以改造,把物理时间转换成表现时间,叙述者可以选择他所感兴趣的“时间”。“时间”深刻影响叙事结构、叙事节奏、叙事角度、叙事方式以及呈现效果。“过程化”图片保持叙事在时间上的连续,能够将事件起因、发展、高潮、结果按时间顺序呈现,给予受众直观体验,揭示事物在时间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不但能够阐释主题、突出情感、展示冲突,还可以增强可信度、说服力和感染力。2013年“华赛”战争灾难新闻类组照铜奖《大马士革的战斗》记录了反政府的叙利亚自由军在大马士革一个检查站与政府军的一场战斗。8幅照片记录了自由军士兵从受到攻击,救治受伤战友,到中枪士兵死亡的全过程。

空间结构。这里的空间特指物理空间。空间结构就是在统一的主题和特定的叙事逻辑下,对碎片化空间进行整合,服务于表达的主题。在叙事过程中,必须围绕某个主题,对所选择的空间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从而实现对空间的改造,创造出的特殊空间。空间结构的叙述策略,往往主题先行,不同空间的情节或故事之间既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也没有特定的因果关联,空间结构的顺序甚至可以互换而不影响主题的表达。空间之间还会产生互文关系、对话关系。2013年“华赛”非战争灾难重大新闻类组照金奖《恶化中的阿富汗饥荒》,就是采用空间结构的方式,6幅不同环境中的照片,集中反映了阿富汗儿童正遭受的苦难和在持续战乱中面临的人道主义灾难这个沉重的主题。

多种角度。一个新闻事件或人物,既可以从一个视角来讲述,以保持一贯性,也可以通过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人物叙述。好的认识,总是要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聚“面”成“体”,多侧面、多角度地认识事物。2013年“华赛”非战争灾难重大新闻类组照优秀奖《战争受害者》,记录了一名在阿富汗战争中失去双臂的儿童阿克拉姆的日常生活,照片从多个角度反映了阿克拉姆踢球、乞讨、玩耍、用脚写字等场景,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普通人的伤害。

交叉叙事。如同评书中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交叉叙事就是把同一时间内,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两个故事、动作交替打乱组合编辑,引导受众情绪、心理和注意力,激发受众联想,启迪受众思考,造成对比、冲突的戏剧效果,构成紧张气氛和强烈节奏感,作用是引发悬念,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制造紧张气氛。2011年“华赛”非战争灾难重大新闻类组照金奖《科特迪瓦动乱》讲述了效忠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的支持者拒绝接受新总统阿拉萨内·瓦塔拉领导,由此引发动乱。组照采用交叉叙事方式,展现了效忠阿拉萨内·瓦塔拉的军队拿着武器的士兵和脱光上身的可疑武装人员,其中还穿插燃烧的尸体和受伤士兵倒在路上,让人感到矛盾的尖锐和气氛的紧张。

四、处理好“瞬间”与“过程”的关系

新闻摄影的“瞬间”与“过程”是部分与整体、点与面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发展。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分解为若干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其部分。部分与整体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瞬间”是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一点,“过程”是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瞬间”信息点的集合。影像叙事就是将拍摄的照片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叙事结构,使受众能够像解读文字一样解读图片内容。影像叙事规定观众看什么以及看的顺序,对摄影记者来说,拍的时候就要考虑后期怎么编辑、如何呈现。具体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故事,图片编辑要善于用戏剧化的情节设计,为图片报道增添起伏的故事情节,采用多种方式吊起读者胃口。

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统一的整体。”摄影记者聚焦新闻事件“瞬间”与“过程”只是吸引受众的手段,读者只是需要记者通过叙事化的手段接近真相,获取有效真实的“全部”新闻信息,而非真正的“过程”。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灾难受众
雷击灾难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