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整合处置措施探讨
2020-08-11李婕
李婕
摘要:当前,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多种问题,例如:在项目前期投资调研工作方面并不扎实深入、内控制度建设也不够健全到位,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中产生了不良固定资产、不良存货、不良业务项目,这些都是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面对这些不良资产,国有企业必须思考对其的整合处置对策,所以本文从不良资产的基本理论切入,探讨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现状与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整合处置的必要性与发展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不良资产;国有企业;主客观原因;整合处置
近年来,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也在迅速追求发展转型,其基本经济发展、企业技术、设备升级换代都在全速推进。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也不得不面对自身存在的不良资产问题,如果企业无法做到处置得当,其资产流失隐患将会逐渐增大,这必须引起国有企业乃至国家的重视。
一、不良资产的概念及范围
一般国有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良资产,不良资产本身以企业所有形式存在,却是企业不可控的一部分资产,企业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对预期盈利资产进行调整分配,如果从不良资产的概念内涵来看,它代表资产丧失了部分价格或使用价值,也代表资产无法正常参与运转这一问题。
简言之,不良资产属于有问题资产,它实质上无法给企业带来应有的经济利益,但该部分资产的形态与范围都非常明确,严格来讲,不良资产不属于企业资产,不过在多年的审计工作中可发现不良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大,需要引起企业的注意。而在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中,需要结合不良资产负债展开相应的处理工作,缩小不良资产范围,确保解决不良资产问题。
二、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现状
就现有国有企业发展资料来看,国有企业并不会对自身不良资产的具体数额进行公开披露,其中全国有190家以上中央企业存在不良资产存续问题,如果按照清查制度,可了解到它们每年的经济损失都会达到2000亿元。而如果参照清查制度预计损失,其数额更超过2500亿元。总体来讲,目前中央企业的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5.6%左右,由此可以简单窥探出目前央企、国企是存在生存发展问题的,它们没有找到正确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方法,特别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善不到位。以某大型钢铁企业为例,该企业在2019年的不良债款金额达到110000亿元,占企业总资产的61.9%;不良存货与不良固定资产为30000亿元,占企业总存货资产的16.88%;不良无形资产1000亿元,占企业总资产的0.58%;不良长期投资资产为8000亿元,占企业总投资的3.76%。这说明了某大型钢铁国有企业存在经济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三、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国有企业产生不良资产的原因多种多样,下文主要从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客观原因
1.工艺技术更新换代
目前,科学技术与工艺改造发展快速,企业本身为了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在经营过程中加速工艺更新,找到自身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但这一做法可能会导致设备进步与工艺改造客观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过去一些尚未报废或折旧的设备、材料备件等资产被长期闲置,从而产生不良资产。
2.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因素
当前,国内的市场竞争机制与政策环境都相对严峻,这导致国有企业中大量不良资产产生。客观讲,市场竞争机制与社会环境因素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诸多不可控因素,也导致企业在经营方面风险系数陡增,而企业债务人也会因为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而放弃继续投资。如此恶性循环,就导致企业债权形成坏账,专利技术被严重破坏,企业长期无法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3.自然事件和意外事故
国有企业必须承担自然事件与意外事故所引发的不良资产问题。举例来说,某些国有企业在资产储备期会存在物理储备变质问题,或是企业在设备使用环境方面不达标,长此以往导致企业资产无法正常使用。而像地震、火灾、洪灾等不可抗力因素,会造成企业资产无法正常使用,最终转变为不良资产。
(二)主观原因
1.相關物质利益驱动
它主要表现在企业为完成指标、获取奖励而采取短期行为,这种短期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出现不良资产损失,但又由于利益驱使,企业不愿意处理这部分资产,甚至出现了企业对当期经营亏损问题进行递延处理的情况。另外,企业中也存在后任不理前任账的现实问题,这也会导致不良资产产生与恶化。
2.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待提升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目前某些国有企业中的财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没有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财会相关事务,甚至在指使下做假账、虚设账簿,无形中就导致了大量不良资产形成。
3.销售管理工作能力有待加强
国有企业在销售管理工作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民营私企,他们在运作销售、赊销产品的过程中无法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到位,在产品赊销前也未对客户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导致企业信誉度与预期资金支付、评估能力全面下降,这对企业长期经营管理非常不利,整体看来销售管理工作能力有待加强。
四、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整合处置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必须合理整合处置自身不良资产,这样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在笔者看来,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整合处置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防止新增不良资产。另一方面,需要思考如何将不良资产二度盘活,变废为宝,为企业降低经济损失,这是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总结来讲,国有企业合理处置不良资产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整合处置措施
国有企业有必要针对自身不同类型的不良资产的性质、产生原因等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践盘活不良资产,实现资产优化整合处置,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
(一)加大欠款清收力度,盘活债权资产
首先,必须加大欠款清收力度,盘活企业债权资产。因为国有企业中不良资产所占比例较大,就以上文所提到的大型钢铁企业为例,其不良资产占比达到60%,这部分不良资产如果不能有效盘活,就会导致企业走向绝境。在笔者看来,强化不良债权管理、保证债权在法律地位上的有效延续是非常有必要的。要避免不良资产债权过期导致其失去法律保护。与此同时,企业应成立专门的清欠机构,对清欠人员进行约束管理,制定合适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争取从政策上激发清欠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加强实物资产管理,盘活存量资产
要强化实物资产管理,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就某些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它们是存在不良存货与不良固定资产的,且这些不良资产占据了国有企业的绝大部分资产。因此,本文认为国有企业首先应整合盘活不良存量资产,避免不良资产过分分散导致管理困难。其次应解决国有企业下属单位信息过分狭窄这一问题,从根本上盘活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管理效率,必要时也要对不良资产管理机构进行集中优化管理,科学合理鉴定、归集、考核、处置不良资产,特别要对不良存货、不良固定资产进行分析处理,例如:可采取调剂、变卖等方式处理不良资产。当然,也可采用报废回收與残值计算等方式来及时处置不良资产,避免不良资产阻碍企业正常有序发展。就目前来看,许多国有企业会采用债转股、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形式,在优化资本运营的基础上对不良债权内容进行合理处置。再一点就是多多采纳当前市场中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相关案例,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来解决问题,尽量消除不良资产。
(三)提升评估人员水平,保障评估准确
国有企业若要解决不良资产问题,还应从人下手,提升评估财会人员水平,保障财会人员评估准确,从单一季度绩效整体运行效果与数据来分析问题,保证针对国有企业的财产评估符合预期。在该过程中,财会评估人员应始终坚持对工作的饱满热情,结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做到评估准确到位、科学合理,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四)提高资产监管工作质量,杜绝不良资产
国有企业必须思考如何提高资产监管工作质量,杜绝不良资产产生。为此,国有企业应考虑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深入完善企业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良资产大量产生。在项目管理中,国有企业应做好节点控制、逐级审核,特别是结合资产经营建立符合市场规律且高效灵活的扁平化资产投资决策机制。在该过程中也要强化差异化薪酬考核制度,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活力,建立不良资产严格管理制度,推动更多良性资产渗透到国有企业中。
六、结语
国有企业存在不良资产是正常的,更是相对的,这就要看企业管理者如何看待不良资产处置整合这一问题。诚如本文所述,国有企业应思考从不同角度切入发现问题成因,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做到对不良资产的有效盘活与合理化控制,降低不良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杨剑.浅谈国有企业处置不良资产的问题和思路[J].青年时代,2018(28):287-288.
[2]张鹏.浅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J].时代金融(中旬),2016(11):132,134.
[3]吴巨.浅谈国有煤炭企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及处置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0):33-34.
[4]赵小红.浅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J].现代经济信息,2010(9):167.
[5]欧阳红.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破产重组的处置方式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9(7):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