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怎么当好海洋一体化龙头

2020-08-11初志伟

商周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胶东经济圈青岛

初志伟

青岛的问题是胶东的问题,也是山东的问题。说来说去还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胶东五市共约5.2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却拥有5.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漫长的3000公里海岸线。从区位、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等方方面面来看,优势都非常明显。尤其是青岛、烟台、威海,在过去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独特优势,青岛人才科研力量强,烟台以海工装备制造见长,威海远洋捕捞、水产养殖与海产品深加工领先,应该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

同质与竞争

实际上,过去胶东半岛虽然有过合作,但从来没有真正融合在一起。一是因为竞争大于合作,各市之间产业同质化严重且各有优势,不怕竞争。二是竞合的利益没有充分体现,缺乏联系的纽带,携手合作的热情不够高,很多交流机制最后都不了了之。

如果没有内生的发展需要而是靠行政强力撮合,最终很难取得实效。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海上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經济示范区”等等,再到今天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各种合作的呼声掀起了浪花一朵朵。可是,发展到如今,山东海洋产业从全国第一到现在的第二。从领头羊退到第一梯队,现在还有掉出第一梯队的危险。全国到山东学习“海上山东”“科技兴海战略”,从山东兴起全国的养殖浪潮,都已成了过往的辉煌时代。

过去30多年来,山东有这么多规划,有的直接和海洋相关,为什么还是落后了,眼睁睁看着南方上去了。为什么?一个原因是因为南方做事比山东实,喊得少,做得多。就像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说的那样,“同样的政策只要给上海,上海人总是会做得最好!”

山东恰恰相反,就像过去掀起的一轮又一轮浪潮一样,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科研与产业发展不均衡

产业不强是青岛当前做强做大海洋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青岛市太平洋学会会长刘洪滨说:“青岛的海洋科学在全国位居老大,国际知名,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看是个面子工程,好看不实惠。青岛缺的是里子,缺强大的海洋产业,缺高海洋产值。青岛海洋科研的腿长,产业的腿短,是个瘸子。这个短板要弥补。”青岛的海洋科研力量不弱,但是从产业化、技术成果转化以及龙头企业数量上来看,短板明显,成为制约青岛海洋经济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产业不强是由于市场意识不足。青岛涉海产业转化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很多成果不远千里跑到外地转化,为什么不能落地青岛?青岛在体制机制、市场化程度方面与先进地区还有差距。

刘洪滨透露,青岛的海洋科研团队多为国家队,以申请、承担国家课题为主,多靠国家经费做海洋基础研究,成果应用转化的动力不足。青岛的海洋智库虽然多,但都是官办,主要靠拨款,市场活力不足。青岛的海洋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大型企业,缺乏提供海洋咨询、生产性服务业务的小微企业,缺乏企业创新发展的土壤。

这就造成了目前青岛海洋人才虽然多,号称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三分之一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两院院士。但60%以上的海洋人才都在从事海洋生物相关的基础研究,海洋装备、海洋工程研发力量很弱,前些年几乎是空白。“很多退休的高级海洋人才有经验、有知识、有能力,没有合适的土壤让他们发挥作用。”

市场意识不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思想保守,观念落伍。“要面子,缺乏创业、创新精神。”刘洪滨说。

青岛能当好带头大哥吗?

5月上中旬,潍坊、烟台、威海、日照市委书记和市长带队赶赴青岛,在官媒报道里,四市都是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青岛则是发挥好龙头作用。可见,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是需要一个“带头大哥”的,不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行政级别上来看,青岛都当仁不让。

经济圈的基础是都市圈,都市圈的核心是龙头城市。喊出当龙头城市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底气,底气来自于实力。就像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对苏浙皖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而青岛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有限,烟台、威海在许多领域都可以对青岛形成挑战,这个龙头是有些“气短”的。

青岛去年开始“学深圳,赶深圳”。深圳是海洋经济的后起之秀,却敢率先喊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的海洋基础不如青岛,但是产业发达,区位优势高,领导思想开放,很快就能弥补短板,因此底气十足。这是青岛需要学习的地方。

7月8日,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又“拜师上海”,希望上海在资本金融、航运贸易等方面予以支持。

以港口为例,整合完成后的山东港口集团落地青岛,去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3.2亿吨,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2956万标准箱,全球第三。其中,青岛港去年吞吐量超过6亿吨、全球第六,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全球第七,是北方地区最大的港口。

数据很好看。

与上海相比,今年1-5月,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3亿吨,居全国第4位,相当于上海的92%,差距并不是特别大。但货物进出口总额却不到上海的两成。

搬运箱子赚到的钱都是辛苦钱,运输港只有成为贸易港,港口的综合服务功能才会充分彰显,港口对一个城市的带动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是青岛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7月11日,第16个中国航海日发布的2020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10位为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汉堡、雅典、纽约-新泽西、东京。青岛位列15名。

新加坡依靠海洋产业的大繁荣带动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从而集聚形成海洋中心城市。伦敦港如今吞吐量微乎其微,但是作为老牌航运中心,凭借高端航运服务的优势积累,全球大量的金融保险服务、航运信息服务、海事服务、海事研究与交流、海事监管、船只鉴定评级等专业服务都在伦敦进行,是IMO(国际海事组织)所在地。

目前,青岛港也在加快由传统的装卸港、目的地港向贸易港、枢纽港转型升级。青岛在全球航运中心的排名在不断进阶,从2018年19名到去年17名再到今年15名,不断向前。青岛有条件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但是差距很大,路要一步一步走。

龙头城市还需要龙头企业。青岛的“五朵金花”开了二三十年,后继鲜有能跟得上的龙头企业。山东相比南方发达地区是“落后了一个互联网时代”,反映出过去十年青岛在信息化等方面创新不足,创新不足体现出基础环境不够好。青岛的人才培养、文化氛围等软环境是有差距的,驻青高校学科结构偏,满足不了大企业用人需要,需要到外地掐尖。这是青岛过去多少年来形成的短板,也需要时间去纠偏、弥补。

《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对胶东半岛经济圈的定位是“构建合作机制完善、要素流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辐射作用显著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不能满足现状,青岛的问题是胶东的问题,也是山东的问题。说来说去还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目前还未有具体规划,但我们希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离不开行政的宏观指导,但是行政干预不要太强,要按照市场化运作。不要像以往的政策一样,最后悄无声息地翻篇。

猜你喜欢

胶东经济圈青岛
胶东面塑——花饽饽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明月申牌?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胶东沿海的“妈祖”遗产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优势互补 整合资源 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巨龙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