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与汴京说再会
2020-08-11仇春霞
仇春霞
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对于蔡襄来说喜忧参半。
先说喜吧,蔡襄因为帮助仁宗皇帝摹制了真宗皇帝亲手所写的《奉神述》,他那80岁的老母亲被赐予冠帔。不久,他的长子蔡琇得赐太子中允。
而蔡襄的忧,则源于他的新职务。这一年七月,他权知开封府。该职务的风险系数大,因为全国权臣显贵基本集中在开封府,干得好升迁没问题,干得不好落职也是相当容易的。
恰好此时,有两件棘手的事落在蔡襄头上。一是仁宗皇帝要给刚刚去世的宠妃张氏以皇后礼仪进行安葬,此事引来言官们一阵口诛笔伐。但仁宗皇帝很不甘心,他的一些小动作引发了纠纷,案子就发到了开封府。二是有人告发63岁的老宰相陈执中为了护宠妾,在大冬天里撸起袖子把家里的婢女给活活打死,案子同样被发到开封府。
北宋 蔡襄《安道帖》 26.8厘米×35.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无奈被贬出京
好了,一边要审讯皇帝,一边要审讯宰相,天上的流星坠落到了蔡襄的头上,他没有荣耀高升,而是坠落了。因为处理事情不得力,他被赫赫有名的“铁面御史”赵抃(1008年至1084年)弹劾,只能引咎辞职。
至和二年(1055年)二月,蔡襄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到泉州任知州。
蔡襄是非常不愿意离开汴京的,这时他才44岁,没犯什么大错,之前的资历也稳步积累,目前的头衔已经是“龙图阁直学士”,后面再积累就可以进入两府三司的核心领导层了。可这一下放至少三年,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
在离京前,蔡襄给“安道侍郎”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襄再拜。自安道领桂管,日以因偱,不得时通记牍,愧咏无极。
中间辱书,颇知动靖。近闻侬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请,固佳事耳。
永叔、之翰已留都下,王仲仪亦将来矣。
襄已请泉麾,旦夕当遂。智短虑昏,无益时事,且奉亲还乡,馀非所及也。
春暄,饮食加爱,不一一。
襄再拜,安道侍郎左右。
谨空。二月廿四日。
这封《安道帖》的意思是说:自从你去广西负责平叛之后,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无法经常与你通信,真不好意思。其间你给我写了信,使我对你的情况略有了解。最近听说侬智高在南边闹叛乱,你上書朝廷请求抓捕侬智高,这真是一件好事。欧阳修(1007年至1072年)、孙甫(998年至1057年)都已经留在京城了,王素(1007年至1073年)很快从成都回京城(王素将接任蔡襄的知开封府一职)。我已经请求到泉州去就职,很快就离京了。我智短虑昏,对国家也没什么帮助,就打算回家奉养老母,其他事也帮不上什么忙。春天来了,多注意饮食,照顾好自己。
这位“安道侍郎”就是景祐三年(1036年)为疏救范仲淹而知名的“四谏”之一余靖(1000年至1064年),其余三位是尹洙(1001年至1047年)、欧阳修和蔡襄。他们都是私交甚好的朋友,只是每个人的命运都不一样。
北宋 范仲淹《师鲁帖》32.8厘米×39.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被朝廷“忘记”的知己
余靖在“四谏”中最年长,才学兼优,是著名的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团成员之一。他沉默寡言,不好行乐。千载之下,仍然能感觉他像一头很能负重的耕牛。他在疏救范仲淹时火花四射,自己也被灼伤了,被贬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监管酒税,在地方上待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朝廷需要找个人到辽国谈国事,突然想起了他,他就成了出使辽国的外交官。
这是个苦差事,因为汉人自视为主人,夷戎是边民。但当时的辽国是名符其实的上位国,要在强大的辽国面前保持北宋的尊严,不要脸的人不能派,只能派不怕死的人。不怕死的余靖平安归来,后来升迁为知制诰,任史馆编修。后来,他再次被派往辽国,结果因为学习辽国人的语言被外放,一沉就是多年。
皇祐三年(1051年),余靖的父亲去世了,按惯例他要谢职守孝。没多久,皇帝的诏令就火速送达,命他出任新职。余靖则以要守完父孝再出来工作为由推辞。可是皇帝根本不容他分说,要他马上就任。原来侬智高已经沦陷了整个广西,目前正以破竹之势挥师直指广州。国家有难,匹夫有责,51岁的余靖身戴重孝、快马加鞭驰赴战争前沿。在茫茫身负王命的逃离者中,他是一位逆行者。
蔡襄写信给余靖时,余靖已经在广西干了四年。期间狄青出征,广西无大事后,朝廷就把余靖“忘”在那里了。
为好友写墓志铭
“四谏”中的尹洙也是大家的好朋友。他没有出现在蔡襄这封信里,因为他已经去世八年了。庆历初年,西夏攻打北宋边境时,3 9岁的尹洙与范仲淹、韩琦一起成为活动在一线战区的战友。可惜在“水洛城”事件中,尹洙遭受了严重的政治危机,最终被贬为崇信节度副使(治所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在范仲淹的传世墨迹中,有一封《师鲁帖》是写给尹洙的,内容如下:
李寺丞行,曾(阙),递中亦领来教。承动止休胜,某此中无事,□儿子病未得全愈,亦渐退减。田元均书来,专送上。
近得杨州书,甚问师鲁,亦巳报他贫且安也。
暑中且得未动亦佳,惟君子为能乐(阙),正在此日矣。
加爱,加爱,不宣。
仲淹□师鲁舍人左右。四月二十七日。
这封信的大意是:李仲昌去你那里,我曾让他带了一封信给你,后来又收到邮差送来你写的信。我这儿没什么事,儿子的病还没有完全好,不过已经好转。田况给你写了一封信,托我转给你。最近收到韩琦的信,很是关心你,我已经告诉他你目前比较贫穷但还比较安心的状况。天气热了,不动为佳。这样的时候正适合以道为乐。
这封信写于尹洙被贬湖北的时候,此时他正贫病交加、忧愤不已。第二年,他被迁往均州(今湖北丹江口)。这个地方离被贬的范仲淹所住的南阳只有几十公里。有一天,他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于是拖着沉重的病体前往邓州,那里有他灵魂的归宿地。尹洙将后事托付于范仲淹这位令人尊敬的师友,然后默然辞世,享年47岁。讣告送至福州,蔡襄潸然泪下,他翻检昔日与尹洙的通信,写了首悼念亡友的诗,并为尹洙写了墓志铭。
漂泊却还算幸运
相比其他朋友,蔡襄的仕途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当年“四谏”被处罚时,他被分到了洛阳,这哪里是受处罚,简直是掉到福窝里。有大领导的裁培,有朋友们纵情山水,日子可谓令人难忘。多年以后,他还于病中回忆起在洛阳的幸福生活,写下了《梦游洛中十首》,其中第一首为: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
嵩阳居士今安否?青眼看人万里情。
前面两句是梦中写的诗句,后面是醒来后续写的句字。此诗后来被苏轼抄录,即其传世诗帖《天际乌云帖》。
蔡襄的所有外任,除了洛阳和人间天堂杭州之外,就是家乡福建。相比苏轼年轻时出离四川,终生未能如愿回家乡,蔡襄是幸福的。
推辭不过再启程
蔡襄不想离开汴京,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身体不好。他有脚气病,年年复发,痛起来只能卧床休息。但是从汴京到福建莆田,跋山涉水,全程有4000多公里,得走大半年才能到,这会令他元气大伤。可是申请已经被批准,只能如期到达任所。
对于蔡襄来说,离京回闽的路途从来没有如此沉重过。出城不久,长子病逝于商丘。舟行到忂州,夫人病逝。他扶着两具灵柩,带着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万念俱灰。
蔡襄回到家乡后,在泉州与福州知州的岗位上干了六年。离开汴京回到福建的蔡襄,是不会再挂念汴京的。他除了为老百姓干了很多实事,还写出了《荔枝谱》。
然而到了嘉祐五年(1060年),朝廷又重新起用蔡襄,命其官复原职。而他已经乐于在福建工作,加上脚病难以承受遥远的路途,推辞了好几次。但是朝廷不准,他不得已只好择日起程。临行前他给朋友写了封信:
仆自四月以来,辄得脚气发肿,入秋乃减,所以不辞北行,然于湖山佳致未忘耳。
三衢蒙书,无便,不时还答,惭惕惭惕。
此月四日交印,望日当行,襄又上。
这就是蔡襄的传世信札《脚气帖》,看来他的脚气病更严重了,已经只能依季节出行了。
49岁的蔡襄此行北上,他还会再经历一次告别汴京吗?
北宋 蔡襄《脚气帖》 26.9厘米×31.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