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活动及教学平台的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案的设计
2020-08-11梁少英吴晓琴曹小萍姚慧娇
梁少英,吴晓琴,曹小萍,陈 璐,罗 艺,姚慧娇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315100)
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学习方法[1]。采取多元化、全方位的过程性评价是混合式学习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2]。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要求将传统课堂的线下评价和E-learning 线上评价相结合[3],但就目前而言,混合式学习仍以传统线下评价为主,缺乏线上评价,更少见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我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及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在多项课堂教学创新项目的积极推动下,内科护理学课程已全面开展混合式学习,在此情境下,研究者积极探索基于教学活动及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评价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方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剖析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和实践性均较强,课程内容须通过理论讲授、实训和临床护理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服务对象的护理专业实践能力。
1.1 内科护理学教学活动及教学平台 结合课程特点及课程标准要求,整理出内科护理学授课过程的7项教学活动,即理论讲授、课后自主学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课堂讨论及课后讨论)、阶段考核、病例分析、临床实践。7 项教学活动均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授课。其中,课后自主学习及阶段考核2 项教学活动,需借助人民卫生出版社研发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学习管理系统(简称人卫护考系统);课后作业(包括布置作业、学生上传作业、教师修改作业)、课后小组讨论2项教学活动需借助复旦大学对分课堂团队设计地对分易教学平台;其余教学活动在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中完成。
1.2 内科护理学课程评价
1.2.1 评价内容及要求 建立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能力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比例为1∶1。过程性评价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和操作技能3 方面,其在考核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考核护生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力求培养护生良好的人文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评价主体采用教师、护生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成绩来源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50%,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到课率)、作业完成情况(实训报告)、课堂参与情况等,共占总成绩的10%,理论阶段测验、情景模拟考核,共占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50%,以理论闭卷笔试形式完成。
1.2.2 评价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明确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50%,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①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指标过少;②每个指标所占比重没有明确;③以教师评价为主,其他主体参与评价较少;④仅以线下课堂评价为主,缺乏教学平台等线上评价。
2 内科护理学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案的设计
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结合混合式学习模式特点及开展情况,基于教学活动及教学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内科护理学过程性评价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具体方法如下。
2.1 确定内科护理学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内容 首先对我校已完成内科护理学课程学习及考核的2016 级护理专业4 个班级211 名学生进行网络调研,了解目前内科护理学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现状,总结其不足,分析护生对过程性评价的基本需求,然后通过查阅文献,初步制定内科护理学混合式过程性评价指标内容,包括指标及指标评价标准。选取我校督导组4名高级职称教师作为专家,选取我校护理学院外科护理、妇产科及儿科护理、基础护理、老年护理4 个教研室8 名教师作为同行,随机选取我校20 名2016 级护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选取的专家、同行及护生进行调查,通过评分制确定评价方案中评价指标的内容。
2.2 明确内科护理学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及教学活动权重
2.2.1 指标权重 设计好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的指标及评价标准之后,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性为其分配相应权重。本研究将采取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斯塔提出的层次分析法,评定各指标优先次序和确定权重。
2.2.2 教学活动权重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同时结合本研究小组教师意见,最终确定7 项教学活动的权重。
3 结果
3.1 内科护理学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案内容
3.1.1 内科护理学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及权重(见表1)
表1 内科护理学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及权重
3.1.2 教学活动指标分配 由于各教学活动开展方式不同,并非每个教学活动都能涉及所有评价指标,各教学活动对应评价指标如下:①理论讲授,包含指标为A1、A2、A3、B1、B2,权重为0.21;②课后自主学习,包含指标为A4,权重为0.12;③课后作业,包含指标为A3、A5、B3、B4,权重为0.18;④小组讨论,包含指标为A3、C1,权重为0.10;⑤阶段考核,包含指标为B5,权重为0.19;⑥病例分析,包含指标为B6、B7,权重为0.10;⑦临 床 实 践,包 含 指 标 为B7、B8、C2,权 重为0.10。
3.2 过程性评价
3.2.1 评价主体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他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学习活动开展方式采用不同的评价主体。如小组讨论和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为小组学习,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他评相结合,学生评价形式以量性、质性相结合,其质性评价可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不设权重,评价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进行,教师评价以质性评价、课堂观察及讨论后的课堂提问为主。阶段考核以人卫护考系统统一改卷,分数即为评价标准。其他教学活动只设教师评价。
3.2.2 评价方法 本过程性评价采取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教学平台与课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小组讨论、临床实践及课后作业3 个教学活动采取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其中,学生质性评价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不设权重。而量性评价中教师、学生自评、学生他评权重之比设为1∶1∶1。其他教学活动评价均只设量性评价。质性评价主要指学生自评及他评所提供的文字反馈信息;量化评价指按照评价内容赋予每项学习活动一定分值,7 项教学活动满分均为100分,课程结束时,按照各教学活动所占权重换算成总分,如遇有加减分的教学活动,加分后总分不能超出最高分(100 分),减分后总分最低分为0 分。
4 讨论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我校内科护理学课程全面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发生变革,终结性评价很难反映教学过程护生能力变化,也很难对护生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反馈,难以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质量做出评价[4]。而过程性评价是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保障[5]。本研究以内科护理学课程为例,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及混合式学习特点,设计基于教学活动和教学平台的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案,研究内容包括确定评价指标、计算指标权重、明确评价主体及方法4 方面。从评价指标看,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均属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没有超纲,但指标更加具体,更容易进行评价。从指标权重看,对教学活动线上评价、线下评价、线上线下结合评价的所占权重分别进行统计,获得其权重分别为0.50,0.27,0.23,提示线上评价占据较重要的位置,这可能与现代化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提高有关。此外,护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即A4 内容)指标权重较大,说明重视了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评价主体及方法看,方案中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评价方法仅病例分析教学活动采取单纯的线下评价方式,课后自主学习及阶段考核采取线上评价方式,其他教学活动采取教学平台与课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且每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方式及应用平台也较为清晰。
本研究中,内科护理学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案采取教学平台与课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案,对评价指标及权重、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均进行了清晰、合理表述。今后,研究者将对该过程性评价方案进行实证应用研究,以探索其在促进混合式教学方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