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020-08-10王鑫刘力
王鑫 刘力
摘 要 过程性评价在教育评价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掌握其概念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有着重要价值。过程性评价常常伴随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概念出现并很容易混淆。明确过程性评价的深刻内涵以及辨析清楚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推动教育评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档案袋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22-0010-04
An Analysis of Process Assessment and Related Concepts//WANG
Xin, LIU Li
Abstract Process assessmen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master its concept and apply it in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assessment is often confused with concepts such a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developmental assess-ment,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portfolio assessment. Clarifying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process assessment and discerning the con-nec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related concepts have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Key words process assessm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develop-mental assessment; formative assessment; portfolio assessment
1 前言
过程性评价(process assessment)主要是通过引导教师、学生对教学及学习过程的关注,从而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促进个体发展的一种重要评价思想。关注过程性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也能促使教学朝着“应然”的方向发展。此外,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发展性评价(developmental 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等诸多相关概念伴随着课程改革纷纷涌现。把握好过程性评价的含义并明确与之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推动教育评价的发展与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2 過程性评价的含义
过程性评价是在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背景下提出的。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把评价的功能仅仅锁定在目标的达成上,如何评价教学效果,如何设计评价工具,是人们关注的重点[1]。20世纪40年代,受泰勒等相关学者的影响,评价功能的关注点落在目标和表现的达成度上,并将教育目标进行详细分类,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教育目标的达成度[2]。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倡导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的融合,重视评价的反馈作用,并根据反馈有效地调整教学[3]。20世纪70年代,过程性评价这一概念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斯克里芬(Scriven)首次提出,最初是用于教材改革,后来又运用于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中[4]。20世纪90年代开始,过程性评价理论基本成型,学者纷纷立足于该理论的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大致分为两种走向:第一种是从其基本概念入手,从认识论、哲学、教育学、评价学角度剖析过程性评价的深刻内涵和特点;第二种是基于该理论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来进行实证和分析。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涉及的信息给予即时、动态的反馈、解释和调整,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价值增值的活动[5]。它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总体评价[6]。接下来,笔者将从如下几方面进行阐释和分析。
评价的价值取向 过程性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依据评价者的自身需求对被评价者的选择与判断所持的一种态度、操作倾向[7]。过程性评价不仅重视学习成果,还重视学习过程中隐含的要素,属于过程性与目标性并重的价值取向[6]。
学生的经历、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引发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会包含非智力因素潜在的影响。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隐含的价值,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同时能帮助教师对其教学行为进行优化。教学过程中体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并且不断生成新目标,活动实施后的结果也成为下次活动的新起点[5]。这说明评价在对学习效果进行判断的同时,还会反过来影响学习过程。在这种“生成—发展—回流”的作用下,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变化和内隐的心理变化不断地运用于知识的建构和实践中。
评价的对象 过程性评价主张评价主体和客体的融合,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并不断进行反馈,从而作用于学习过程。从评价的形式看,常见的有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这三种[8]。这三种评价形式往往同时作用于课程教学中,学生自评具有反省作用,同学互评具有借鉴作用,教师评价具有诊断作用[8]。
学生自评是通过查看自己学习过程中保存的资料,结合学习内容的测验结果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客观地对本阶段的学习表现进行描述,并明确努力的方向,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同学互评的关键在于提高互评意见的表述质量,避免互评因同伴关系而流于形式。因此,这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并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客观、积极、有效地进行互评。针对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缺乏一对一精准辅导和评价,此时需要教师有选择性地关注重点学生和重点事件,必要时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录像并分析。此外,如何搜集和管理大量的评价信息也是教师实施评价时亟待解决的问题[9]。
评价的内容 过程性评价主张对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给予重视,主张对学习的动机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6]。这就要求重视非预期结果,拓宽评价的视野,增强对有价值信息捕获的敏锐度。秦蕾在化学课中实施过程性评价时,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新发现和阅读书籍时引发的新思考纳入有价值的学习成果范畴中[10]。韩雪松、刘志峰关注小组学习体现的表现行为[11]。石洁丰富了评价的内容,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纳入进来[12]。藏鸿雁在对成人学习进行实证研究时,提出将网络自主学习、书面作业、实验完成情况、上课态度、小组学习等指标纳入评价的内容[13]。胡冬梅将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内容之一,并认为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两方面体现:第一,可以将所学知识通过具有创意的方式加以运用;第二,提出别出心裁的想法[14]。
评价的方法 过程性评价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6]。关于如何有效实施过程性评价,笔者将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第一,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第二,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落实。
如图1所示,完整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者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的;设计弹性的教学环节;设计评价内容、标准及考查方式;实施并监控教学计划和评价;收集评价结果;总结并反思教学过程。所谓弹性的教学环节是指教学环节可以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控。同时,在教学环节进行时,教师应留有余地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教学环节隐含的情感态度等影响因素。在设计评价标准时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避免“一刀切”,制定弹性化的评价标准和任务。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评价的作用并且了解如何评价。在实施评价时应控制好评价的强度,使其处于一个适中的范围。在网络设备较好的课堂教学中,评价结果的收集可以伴随教学计划的实施而同步进行。
评价中若涉及态度、情感等价值判断的问题,则可以采用定性的方法,以描述和记录为主。若涉及关于事实判断的问题,则可以采用定量的评价方法。例如,采用百分等级分数来评价个体所处的位置[15];确定个体对于某件事的达成度可采用五级分法,其中“5”代表“最优”,“4”代表“较优”,“3”代表及格,“2”代表“不及格”,“1”代表“最差”;评价学生得分(相对总体而言)可采用Z分数或T分数检验[15]。
评价的功能 过程性评价是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揭示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层意义,揭示“当下”学习与“未来”可能发展的关系[5]。其功能除了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判断之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积极反思,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方式和方法,不断激励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进行反思并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进,更好地应用教学策略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3 过程性评价与相关概念辨析
除过程性评价之外,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及档案袋评价都是在教育评价中常常接触的概念,也是彼此相关且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厘清这些概念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在教学中运用这些评价。
表现性评价与过程性評价辨析 表现性评价是依据一定标准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行为表现进行的观察和判断[16]。有学者对于评价中涉及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详细分类[17]。也有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中的“表现”还包括学生的想法、感受等内在的心理活动状况[18]。
就其价值取向而言,表现性评价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变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接近真实情境)对问题进行探究这一过程来观察学生的表现行为,从而对学生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着眼于分析学生的发展变化,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鼓励或提出调整建议,它属于过程性与发展性并重的价值取向。在评价内容方面,表现性评价聚焦于学生“分析”“应用”“综合”等复杂认知行为,而过程性评价主张将具有教育意义的结果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在内。从这一点来看,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更丰富、更深刻、更复杂。同时,这一点也体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实施过程性评价时,可以将“表现”中体现的内容纳入评价的范围。
发展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辨析 发展性评价是相对于甄别性评价而言的。甄别性评价(鉴别性评价)的目的是选择出满足相应条件和要求的学生,通过评价进行甄别、鉴定和选拔。而发展性评价重视学生自身能力和潜能的发展。发展性评价包含的内容相对广泛,可以是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可以是学习能力、判断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鉴别性评价通常只重视学生单一能力的培养,如升学考试时关于智力和技能方面的测验,偏向性十分明显。发展性评价是利用可持续发展观对学生行为进行动态评价的过程[19]。
有学者指出,发展性评价的提出是为了弥补现行评价环节中的缺失[20]。也有学者指出,发展性评价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关注学生、教师和教学效果的发展[21]。
可见,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促发展,它是在过程性评价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发展性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等理念相协调,此概念的提出直接指向结果的发展。而过程性评价是间接地指向学生的发展,是通过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锻炼能力,最终实现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发展性评价没有涉及具体评价任务的设计、评价标准的设计、评价的操作步骤等问题,而过程性评价则是根据其体系相应的操作步骤来实现的。因此,过程性评价相对于发展性评价而言,更容易操作,其评价结果也易于指向学生某种具体能力的发展。
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辨析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计划实施中,对照预先设计好的计划、方案的标准衡量学生的执行情况[22]。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
“形成性评价应用于课程编制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目的是为了完善、改进该过程。”[23]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又名总结性评价)而言的,是依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不同划分的。终结性评价在特定环境中可以看成形成性评价的某个起点,形成性评价也可以作为终结性评价中的一环。例如:在期末考试筹备中,一个阶段的单元测验便可看作形成性评价。
可见,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都关注教学活动的过程。然而,它们二者间的价值取向却不同。形成性评价更重视评价的结果,重视在一定阶段内学习效果与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价值取向方面侧重目标性。评价内容方面,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中是潜移默化渗透在教学活动过程之中的。实际上,没有通过具体方法来评价这一领域的成果,学生在反思时更多的是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忽视了情意目标的培养。在评价方法上,形成性评价更多地运用量化的评价工具,如测验和考试。量化的结果必然会导致考量一个学生在群体中的排名和位置,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而过程性评价则更重视“质性”的方法,强调开放的评价过程。在质性评价方式的参与下,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关注,对于他们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的培养起着促进作用。评价主体方面,形成性评价中学生作为评价客体而存在。而过程性评价主张评价的主体、客体相结合,平等地将学生纳入评价体系中,改变“独家评”的状况,评价结果也更为客观有效。
档案袋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辨析 档案袋评价(又名文件夹评价)是针对传统评价中只看重量化的评价结果而出现的一种评价方法[24],最初被广泛运用于艺术领域,用来收集画家、摄影家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后来被运用到教育领域。档案袋作为一种载体工具,主要用来收集和整理学生的学习证据或成果,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对学生的发展状况作出价值判断[24]。它陪伴学生某一阶段的成长,直观地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行为表现和学习成果。
由此可见,档案袋评价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实施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或方法。过程型档案袋的分类即可说明二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学生学习过程,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问题、成果和反思,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它搜集的内容往往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确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袋不再局限于纸质档案袋,更多的电子档案袋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很多学者也在致力于研究功能丰富的电子文件夹的评价系统。电子档案袋中可以存放的资料包括学习目标、作业题目、教师发送的辅助性资料、教师反馈意见、同伴反馈意见、个人网页信息等。有关学者也在探索如何构建基于电子文件夹的过程性评价系统[25]。
4 结语
过程性评价作为教育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广泛的运用。如何将这种评价方式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师和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第16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王新民.学习评价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2):77-80.
[3]张哲江.地理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4]齐文君.形成性评价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J].亚太教育,2015(7):27.
[5]张曙光.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诠释[J].齐鲁学刊,2012(4):69-73.
[6]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02-106.
[7]韩叶秀,杨成.认识论视野下学习过程性评价探析[J].教育探索,2012(2):5-7.
[8]郑明达.过程性评价的组织策略与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9):107-109.
[9]姬彦红,张建玲.过程性评价实施中教师的困惑与出路[J].当代教育科学,2013(13):23-25.
[10]秦蕾.高中化学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实践和思考[J].化学教育,2012(5):16-18,24.
[11]韩雪松,刘志峰.过程性评价在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应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6(2):58-64.
[12]石洁.对历史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学科教育,2004(4):28-31.
[13]藏鸿雁.成人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5):64-72.
[14]胡冬梅.构建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综合教学评价系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3):96-97.
[15]杨威.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5.
[16]霍力岩,黄爽.表现性评价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6-81.
[17]黄光扬.新课程与学生学习评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18]刘笛月.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功能及设计框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5):44-47,62.
[19]刘文霞.互动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行为发展性评价体系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20(7):9-11.
[20]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杨学良,蔡莉.关于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J].教育探索,2006(7):45-47.
[22]胡中锋.教育评价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3]布鲁姆.教育评价[M].邱渊,王钢,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4]李慧燕.教学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5]王冬青.基于e-Portfolio的过程性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08(8):97-1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