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定调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
2020-08-10
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主要内容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做好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何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2020年农村工作具体提出了16项内容。
一是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二是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是要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四是要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是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六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七是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八是要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九是要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十是要搞好农民增收,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稳定农民工就业,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整治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十一是要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十二是要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十三是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十四是要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十五是要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稳定,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十六是要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积极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当务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
“三农”工作成效决定小康成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底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三农”工作时指出,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2020年“三农”工作成效。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行了传达学习,并指出,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精准脱贫成效显著,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同时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必须深刻认识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特殊重要性,体现在“提成色”和“稳底盘”上。
“提成色”就是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集中体现在农业农村发展滞后这一现实,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把农村的短板和弱项补上,提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成色。
“稳底盘”,则是针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挑战,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稳住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供给,稳住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市场增长势头。
保障农产品供给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2019年,中国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产量达13277亿斤,这已是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70年时间,中国牢牢将饭碗端在了自己手里。
但当前中国农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猪肉供给等短板需尽快补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这些年粮食虽然连年丰收,但粮食生产能力还不稳固,部分地方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有所抬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
此外,会议要求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全面落实省长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强调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是从政府层面提高了地方狠抓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则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应。”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会议还提出要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稳定,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紧扣全面小康 补齐8项短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对此,会议列出了8块要加快补上的短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看来,补短板要聚焦重点,解决最迫切的问题。他说,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生活饮水基本不成问题,但一些地方的生产用水、灌溉设施、生产道路、生产用电等还要加强,这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在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方面,教育等领域已经通过脱贫攻坚有所改善,下一步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叶兴庆认为,要站在老乡的角度看农村的短板,把老乡最关心、最期盼改善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补短板的优先事项,把老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补短板工作好坏的最高准绳。
專家们还表示,各地农村发展很不平衡,不能全国一刀切、齐步走,而是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现在要补的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标的短板,不是与现代化目标对标的短板,各地不能跨越发展阶段盲目攀比、揠苗助长。
2020年要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关键作用的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加强农村供水和农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三农”领域的短板。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成效,而且在促增长、稳投资、稳就业等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更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的利农惠农的重大举措。
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要采取力度更大的措施,集中资源聚焦尚未脱贫的深度贫困地区,全面完成现有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和贫困县摘帽。要提升产业扶贫质量,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巩固脱贫成果,最大限度防止返贫。对于少数的返贫人口和新发生的贫困人口要有新举措及时帮扶。这样,不仅彻底消除历史形成的绝对贫困,而且也杜绝了新绝对贫困的发生。
2020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习近平主席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全面小康,“三农”工作无疑至关重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2019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全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约34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发生率由8.2%下降到2%。
“近几年每年减贫人数都是上千万。脱贫攻坚力度还在不断加大,脱贫的基础也越来越稳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2020年要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不降低也不拔高标准,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2020年将对深度贫困地区挂牌督战,继续加快实施“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各方面的资源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确保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表示,全面实现脱贫,在具体推进中,目标需要不断细化。比如,经过实践检验,“产业扶贫”在有效性、可持续性上發挥了明显作用,该巩固要巩固,该发掘就要发掘。“产业扶贫”的产业可以是一产种植业和养殖业,也可以是二产农产品加工业,也可以是三产乡村旅游服务业,还可以是三个产业之间融合共同发展。此外,巩固脱贫成果一点也不能松懈,不能这边摘帽,那边又返贫,这都需要长期持续的工作方法。最重要一点,全面脱贫不是终点,后面还要跟乡村振兴衔接上。
实现农民收入 “翻一番”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定量指标,其中一项就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叶兴庆说,10年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需要年均增长7.2%,而2011~2018年已实现年均增长8.5%,2019~2020年只需达到2%的年均增长速度即可实现翻一番的既定目标。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农民务工人数和工资水平的增速都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农业站上新台阶后增速也趋于下行,保持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跑赢城镇居民收入和GDP增速的局面殊为不易。
对此,会议指出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稳定农民工就业,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整治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李国祥表示,转移性收入的增长空间有限,今后要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更加重视发挥农牧业收入的基础作用。一些地方畜牧业发展排斥农户,但中小养殖户数量还很大,因此要有历史耐心,让中小养殖户分享发展成果。(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