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经济学“三学三实”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8-10孙杰李正旺

中国商论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双创模式

孙杰 李正旺

摘 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探索积极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内高校的共同责任。笔者通过对高校应用经济学人才进行培养、教学、研究,提出了“三学三实”的“双创”育人模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科学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应用经济学  三学三实  双创  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8(a)--02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颁行了四份关于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全国各高校深入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着力面向学生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1 应用经济学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应用经济学属于经济学一级学科,主要指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各个经济学科,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未来的职业主要集中在经济政治和经济规划领域,还有职业教育规划、地区和组织规划领域,会计和财政领域,统计部门,或者执行其他的管理职能,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该学科更加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而目前存在着以下问题。

1.1 “双创”人才培養过程中重理论、轻应用

轻应用、重学术,轻技术、重科学,轻实践、重理论的传统教育思想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已根深蒂固。在应用经济学“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重视培养精英型人才,而轻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常以书面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缺乏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从而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

1.2 “双创”实践应用过程中重经验、轻总结

在“双创”实践应用过程中,互动式教学和翻转课堂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教学效果而言,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双创”经验的获得,有效巩固了学习成果。但在课堂活动之后会出现总结不足甚至草草收场的情况,学生课后的反馈没有明白活动代表了什么意义、有什么具体目的,这就是轻总结的表现。因此,应用经济学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对整个活动内容展开深入的思考总结,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1.3 “双创”体系构建过程中重探索、轻升华

传统的双创教育仅仅在于实践层面的探索,仅仅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方面注重部分而忽略整体,另一方面考虑微观,而缺乏宏次,从整体上看,应用经济学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研究层次需要进一步提升,没有形成较为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站在宏观层面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院校之间难以借鉴,也没有为专业培养提供参考。

2 应用经济学双创人才“三学三实”模式

2.1 “三学三实”模式

近年来,经过笔者探索,在应用经济学教学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可总结为“三学三实”,所谓“三学”,指的是课堂学习、竞赛学习和社会学习。通过课堂学习,将“双创”知识传递给学生,通过竞赛学习,将“双创”素质提供给精英,通过社会学习,将“双创”文化推广给社会。所谓“三实”,指的是专业实训、单位实习和个人实践。通过专业实训,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通过单位实习,让学生理解单位的流程。通过个人实践,让学生实现“双创”的梦想。“三学”重在理论,“三实”重在应用,三学三实,是理论与应用的结合,是经验与总结的体现,是探索与提升的积累。

2.2 特色和创新点

(1)紧密结合当前国家、省政府号召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题,关注青年最现实、最紧迫的需求,形成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双创人才“三学三实”培养模式。

(2)秉承“专业嵌入产业链,产业反哺学科群”的办学思路,着眼于“重品格、牢基础、强实践、能创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突出办学定位,明确办学特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确立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培养方式。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将知识、实践、创新、创业、阳光、诚信、合作等要素融入人才培养过程,致力于构建“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3 应用经济学双创人才“三学三实”模式实施途径

3.1 “三学”重在理论

第一,课堂学习。通过不断探索,针对应用经济学学科下的财政学、金融学、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二级学科相关专业不同年级构建了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并注重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的系统化、常态化,通过制度引导和经费支持,鼓励专任教师通过外出交流学习、培训进修、留学访问等多种方式提升创新创业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一是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创业基础》等公选课;二是面向参加有关比赛的学生开设《“挑战杯”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竞赛类选修课,三是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创业经济学》《创业投资实训》等课程;通过多年的累积、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创业培训体系。

第二,竞赛学习。“以赛促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经济学类创新创业类竞赛,例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外贸跟单大赛、大学生金融知识挑战赛、金融精英挑战赛,财经类高校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意、创业”电子商务竞赛、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等。聘请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在竞赛中开展讲座、沙龙、门诊、路演活动,主要涉及团队的组建及发展,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财务报表编制,路演技巧及PPT制作,商业模式,融资技巧,创业比赛申报,在竞赛后帮扶多家创业团队成立企业、项目落地,提供投资路演、交流推介、培训辅导、技术转移等增值服务,使得在“双创”服务从精英走向大众,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三,社会学习。一方面“引进来”。利用高校教学资源,邀请创业成功人士、精英达人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士推广创业知识、经验和技能。另一方面“走出去”,高校学者走进社会进行创业宣传、教育、引导。积极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现产教融合,实现专业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融合发展,重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资源的建设,较好地实现教学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服务行业发展。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实践创新等专业建设内容进行深入合作,为应用经济学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的持续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三实”重在应用

第一,专业实训。重视通过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优化创新,完善应用经济学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升专业知识的应用及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应用经济学专业软硬件建设的经费投入,引进和更新实习实训教学软件,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条件建设。成立实习实训中心,设立有专门的创业团队孵化室、创业沙盘教学实验室、创业辅导站、创业门诊,用于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及活动,促进学生专业实习实训参与率达到全覆盖。

第二,单位实习。伴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市场对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应当与行业企业合作密切,积极利用校外导师所在的企业资源,和知名财经机构联合举办“双创训练营”,建设专业实践基地的校外专业实践平台。开展校地合作,利用学生寒暑假期,输送学生到地市州开展应用经济学类专业的实习实训,分布在商业银行、金融证券机构、企业的岗位等。在师资培育、学生实习实践等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合作资源,合作培育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专业师资,使师生有机会到国际化的金融投资企业进行观摩和实践,培养国际化视野。

第三,个人实践。促进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应用经济学专业特色,组建社会实践队,服务经济欠发达地区,将国家的政策帮扶和优惠政策及时传达到民众中去,帮助当地经济发展,挖掘新的推广方式。促进学生开展双创活动,成立创业团队或者注册公司,主要集中在经贸、电商、科技、教育、文化传播等领域,促进专创融合,加强对个人实践的人员指导、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提升其成功几率,使其成为金融等各行业的骨干人才,学生就业创业岗位与专业契合度进一步提高,为应用经济学专业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春香.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与实施路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2).

周仲海,朱昌平,陈秉岩,等.“双创”背景下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7).

白永生,馬利,李姝琳,等.通识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8(04).

吴伯志,唐滢,葛长荣,等.“三融合、五驱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构与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

猜你喜欢

双创模式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工信部:五措施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