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升级助家族企业传承

2020-08-10赵路云

理财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李建华家族企业丝绸

赵路云

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型接班人,在提升家族企业的管理能力、推动家族企业国际化、加强家族企业在产业链上的竞争力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说到家族企业传承中的转型升级,杭州的万事利集团是一个典范。从技术升级、管理专业化到品牌重塑,万事利走出了一条以丝绸为载体、以品牌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文化为依托、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丝绸经典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如今不但是中国丝绸领域的隐形冠军,还被打造成“国礼”和“中国爱马仕”,成为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的教学案例。

管理专业化之路

万事利的前身杭州笕桥绸厂,是一个几近破产的小型乡镇企业。1975年,万事利集团创始人沈爱琴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厂长。她艰苦创业,突出重围,抓住市场机会进行技术升级,1995年工厂的收入已经增长到2亿元。

2003年,当年的乡镇小绸厂已经发展成为多元化的大型集团公司,企业需要传承和进一步发展。沈爱琴的女儿屠红燕饱经历练后正式进入集团管理层,担任万事利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女婿李建华也开始加盟万事利集团,此后担任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董事长。他们两个接班人为了成为合格的“经理人”和“管理者”,也经历了人生的“转型”。

品牌重塑之路

为国外品牌贴牌生产代工利润低,且完全无法延续长期发展。他们决定从品牌重塑的角度进行战略转型,来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

“礼品经济”是第一个转型策略。他们开始挖掘、传承中国丝绸文化,跳出丝绸做丝绸,实现了丝绸从“面料”到“材料”再到“载体"的华丽转身。让丝绸从一块丝巾、一件衣服,拓展到文化产品、丝绸艺术品、丝绸装饰等不同领域。目前,万事利服务过的客户超过1万家。

“轻资产转型”是第二个转型策略,也就是脱离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将生产外包,同时专注于设计研发以及品牌等高增值環节的打造。同时,万事利也进行了股权结构的调整。万事利集团原有28名股东,不是家族成员,就是“元老级”员工。为了集中所有权,他们在肯定老员工对公司的长期贡献的基础上制订出了一套与万事利合作的新方式,最终有8名股东留在了集团,90%的股份由6名家族成员持有。

“品牌转型”是他们的第三个也是目前正在做的转型策略。他们潜心研究丝绸文化,打造了52 期中国首档丝绸文化电视节目《字说丝绸》和系列精品专题纪录片《丝行天下》。在杭州开设中国第一家丝绸文化博物馆,创办浙江省丝绸文化研究会。2014年,走进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主讲《红楼梦·丝绸密码》;2018年主讲《丝绸之路话丝绸》。

未来,李建华希望万事利能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个奢侈品牌,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李建华相信,丝绸不仅仅是面料,它更是材料,是载体,可以承载时尚、文化、科技的元素。同时,他相信中国人有一种源自文化的“丝绸记忆”,而这也正是万事利在品牌重塑与转型时必须挖掘的力量之源。

企业传承需不断转型升级

从万事利家族企业传承的转型升级之路可以看出,李建华和屠红燕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型接班人,在提升家族企业的管理能力、推动家族企业国际化、加强家族企业在产业链上的竞争力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家族企业传承中的核心是人力资本的发展与传承,就这点而言,为下一代创造良好的教育机会,在下一代接班的过程中找到可以与家族企业共同发展的另一半就尤为重要。

万事利从一个乡镇企业发展到一个全球性的丝绸品牌,凝结着家族两代人在行业变化中摸索的转型道路,万事利丝绸的转型升级之路值得很多家族学习。

猜你喜欢

李建华家族企业丝绸
执著的追求
双子星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China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传·承
丝绸情调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