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总在风雨后

2020-08-10于广

基础教育(教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研作业数学

于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通过新教学的实践,我越来越感受到新课程改革为学生为教师都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学生的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序幕的拉开,我们8个班级的数学课改教师和400余名学生已走过四年的漫漫长路。在花开花谢之中,课程改革的背景已引人注目;在云卷云舒之时,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潮起潮落之际,课程目标的芬芳已沁人心脾。回首与新课程改革同行的日子,收获颇多、感慨颇多,现将我们五年组几年来参加课改的情况跟大家做以汇报。

一、改革教研方式,走合作探究之路

传统的教研活动,更多的是注重教师个体的研究,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不能较好的形成研究的氛围,不能较好的从整体上提高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集体教研则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我们年组的主要做法有:

1、同伴互助。 主要目的是交换信息和经验共享。信息和经验只有在流动中才能被激活,才能实现增值,教师不断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可以少走弯路。我们年组教师可以自选伙伴互相听课、评课15节以上,同时,利用每个数学老师教两个班的优势,在上完一个班的数学课后,随时随地地进行教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便在下一个班教学时,得到及时的更正、完善和补充,实现了“实践——教研——再实践”的教学过程,大大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案例分析。每月一次,主要是由教师互相讲述自己的教学片断和典型案例,然后就其中的一些问题或现象展开研讨,研讨的指向仍然是围绕新课改,这种交流方式教师感觉很轻松,有着教师自己真正的感悟和思考,容易引起同行的共鸣和思考,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焦点和热点、难点问题,在不知不觉中便解决了。

3、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研最普遍的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主发展的核心因素。我们教学行为中的自我反思,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我们每课(节)都做到了分别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不同的教学阶段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几年来一直坚持这样做,通过反思,基本形成了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实现了本质上的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教学水平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4、专题探讨 。每月一个专题,探讨的专题提前两周布置给教师,使大家有充分的时间去查找资料。研讨时,大家对所要研讨的专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虽然大家谈的是同样的话题,但是,因为切入点不同,视角不同,教师的观点会互相得到补充和完善,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收获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并把学习到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尝试。通过专题探讨使大家对中心论题的观点更清晰,更具体,更全面。

如:我们曾以“关于小学数學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探讨”为主题进行探讨,改变了以往单纯的听评课的单一方式,从备课开始研究,年组教师全部参与,集体研究之后,结合学生实际形成教案,然后再试教,再修改,再上课,再互相评课,把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课前,把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效果上,通过教研,我们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5、集体研修

通过集体研修能把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深入研读教材上来。在集体备课时,年组长何文达组织全组老师一起讨论、共同商榷每周一节的研讨课,并对每周的研讨课进行开诚布公的评价与修改。集体备课时,我们办公室最热闹,有时为了探讨教学中某一个细小的环节,大家像开辩论会似的,各抒己见,直到达成共识。在几个学期中我们进行了许多尝试。如: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如何让学生真诚地评价自我……。使每位教师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不自觉中把“八项技能”读懂、记熟,并用它们去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创新性,使校本教研更具有时效性。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他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他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流后,就会有许多思想,我们的校本教研就是在交流教育教学的思想,通过交流、探索,有利底促进了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6、模式构建

实施课改以来,我们年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摸索,总结出了多种注重实效、形式新颖的教研模式。如“引领式、对比式、传递式、竞赛式、反思式、互助式、问题研讨式”等,上学期,于校长精心设计并带领我们年组为全区展示了“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模式,推出《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进行研修。选择好课题后,我们各自准备这节课的新课部分,在准备过程中,每位教师都积极行动,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在报刊杂志上查找资料,有的在教育书籍上查找相关教育理论,在准备时,大家都不碰头,不讨论,为的是不干扰对方的想法、思路,使教研更具有真实感、时效性。后来,由于时间所限,我们选择三位教师汇报,其他教师参与评课、讨论。

在教研中,我们汇报了三节课不同风格,具有鲜明个性的数学课,真实地体现着新课标下的新的教育理论, 真实地展现着新课改下的全新的教学活动。根据这节课的异同,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张倩老师上完课后,针对这几节课的某些细节跟大家进行了探讨, 徐秀老师提出如何处理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何文达老师就课上大步骤提问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谈了自己的教学所感。一节普通的数学课,一次校本教研,经过大家的研讨,从实践到理论,在从理论到实践,提升了我们课堂的教学质量,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有生机与活力。

教学空间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所。在新课程中,地理课堂教学突破了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拓展到了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政治课堂可以设在能够进行政治知识学习的各种场所。这是由新课程的要求所决定的。首先,教学要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学生的能力、智慧、品德、情感态度、意志、个性、创造性、价值观的形成,是不可能都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完成的。其次,学习的主体是中小学学生,因此,学习空间的安排不能不考虑到青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他们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开放的,对教室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需要更多的直接经验和直观体验。总之,无论从学习的目标还是学习主体的特点看,课堂教学的场所不能局限于教室内,应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例如,在学习“计划生育是国策”可把课堂设在“计划生育办公室”;学习“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可把课堂设在“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或“国土资源办公室”或“林业指导站”等。

通过以上系列教研活动,激发了我组教师的教研热情,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的提高,从而达到了校本教研的真正目的。

二、别样作业设计,变枯燥为有趣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如此,数学作业又何尝不是 这样?几年来,我们对传统数学作业的“老面孔”进行了系列改革,力求变枯燥为有趣。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择几例,和大家交流。

1、让学生当“导演”, 给学生作业自主权

如学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我们年组留给学生的统一作业是让学生自己画组合图形计算面积,还要算出它的面积。学生交作业时非常兴奋,还有的学生给自己的图形作业起了些名字:“神奇机器人”、“勇往直前”、“无敌战舰”、“神奇城堡”等等。

2、提供“作业超市”,给学生作业选择权

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对作业内容的需要自然就有所不同。如我们年组的“作业超市”,让学生像逛超市一样,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及内容,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和弹性,把作业的选择权给学生。我们年组的数学家庭作业除了少量必做的尝试性作业以外,其他的采取自选的办法,可以做一些以巩固为主的家庭作业,也可以做一些兴趣题或思考题。一开始,有些同学为了应付,出现了“1+1=2”的作业,但后来同学们越做越有趣,越做越多,有些同学还结合生活实际自编题目,这样的作业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布置探究性作业,释放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了统计图表后,我们都布置了一个研究性课题: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题裁不限,一周内完成。学生们忙碌起来,每个学习小组(班级内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四人为一组,兼顾学习层次)开始分工。先集体讨论,确立统计主题,由于没有布置指定内容的作业,学生的统计题材就较为广泛。此外还可以布置学生设计租车方案,购物方案等。这种探究性作业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写数学日记,让作业成为“聚宝盆”

我们年组的学生一直坚持写数学日记。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数学课上有趣的事、想对数学教师说的话、学习中的困惑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数学日记本就像一个聚宝盆,通过长时间积累,“宝贝”越来越多。学生们不仅能根据学习内容写成日记,还能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日记不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了积累,同时也成了教师、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

5、布置“活动作业”,让作业走向生活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节,我们设计了市场小调查的作业,了解自己喜欢食品的价格。教学“24时记时法”, 我们设计访问性的作业,访问家长、老师和同学,了解他们一天的作息时间,写出自己的感受……完成数学作业真正成为一种数学活动。作业设计的“别样”,有利于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的作业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三、改革评价方式,发挥其激励作用

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评价方式的改革,通过实践,我组探索出一条“学生+学校+家庭”想结合的评价方式:一是学生自我評价(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成长记录袋等方面评价自己);二是学校综合评价(学校通过“笔试+口试+操作+日常考核”星级的形式评价学生);三是家庭监督评价(家长通过反馈卡监督评价孩子)。平时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的深广度、情感交际等方面,多鼓励赏识学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从情感上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当作业本发到学生手中, “好极了”“真棒!”“进步了,我好高兴!”“我喜欢看你的作业。”“进步真大,我好感动!”等老师的个性批语,会使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扬中获得成功体验,就会再接再厉,争取下次作业更有创造性和个性。 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获得的是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加课改4年来,教师教育观念发生巨大变化,教师变了,教学的方法变了,变得灵活多样,变得更适合于学生的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变了,变得更亲近学生了。学生也变了,变得敢想、敢说、敢做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通过课改实验,我们8个班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有4名课改教师被评为市、区骨干教师;有几十篇论文发表、获奖或交流。

猜你喜欢

教研作业数学
快来写作业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