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 实现双赢的小学语文课堂
2020-08-10任黔蜀
任黔蜀
摘要:教师要尽可能少教,要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实现双赢。
关键词:少教多学;小学;语文课堂;双赢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教,要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才能让语文课堂实现双赢。
一、教师提问少一点,学生质疑多一些
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讲”的方式,遭到教育界内外人士一致的口诛笔伐后,由过去的“满堂灌”变为了现在的“满堂问”。这种无效提问甚至干扰提问比比皆是,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木偶人?学贵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问难是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关键,但為什么课堂上却很少看到学生的质疑呢?一是学生没有质疑的条件和时机,因为整个课堂充斥着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不会质疑,不知从何质疑,该提些什么问题。问题的根源主要在后者。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例如,我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让学生读“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然后便问:“读了这三句话,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便会从读的体会中出发,从学生的主体出发提问题:(1)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哪些事?(2)“他们”指的是谁?(3)“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生动地读句子,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诱导他们围绕中心角度提问,从而提高质疑的质量。诸如: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好?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写?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一定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多媒体课件出示: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曾经是一座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圆之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老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题目,你想知道写什么?学生心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园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毁灭的?是谁?为什么要毁灭它?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变被动式吸收为主动式探索,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好方法。
二、合作探究少一点,自主学习多一些
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主动性。主动的学习态度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研究如何使所有的、而不是部分的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个问题。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俗话说得好,一张白纸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老师指导下、家长的教育下、个体的努力下,如果能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作为向导,在学习的旅途上主动去跋涉、攀登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然而让学习在各种好奇、兴趣的陪伴下,在一个个动力的驱使下,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于是就有了发自内心的需要,“我要学”成为自主学习的一个原动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课堂上无论有无讨论的必要,都要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一番,其结果是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的“潜心会文”。诚然,我们提倡合作、探究学习,但不能无限夸大其作用,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合作、探究不是万能的法宝,不是什么内容、什么时候都适用的。我们要准确、完整地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丰富内涵,在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时要创设一定的情境,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要讲求课堂的实效,不能走过场,追求表面的热闹。必须以学生扎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对于浅显的、没有深度的问题,要让学生独立完成,不必大兵团作战,否则会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庸俗化。
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听讲、积极讨论等主动参与的外显行为,才能不断内化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目标。在教学观念上,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上,既要注重设计教法,又要注重设计学法,注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在活动形式上,要增强学生主体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习惯。应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归根结底,自主是前提,是基础,合作探究是提升,是深化。无论选用哪一种教学方式,一定要服从教育内容的需要,由内容决定形式,不能因为追求课堂的活跃而脱离学生的实际,脱离课堂授课内容和课堂环境的实际,生搬硬套地去模仿新的教学模式,那样只会走入死胡同。
参考文献:
[1] 王建丽;少教多学,让灵慧之花绽放[J];现代阅读,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