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20-08-10李帅麻晓飞
李帅 麻晓飞
摘 要:针对机械原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建设理念、课程内容模块、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探索。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1 引言
机械原理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等;研究各种机器中常用机构的运动及动力性能分析与设计方法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问题。
机械原理课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两部分。通过对本课程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教学和实习在学生毕业工作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目前,有一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缺乏学习兴趣,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本课程在教学模式上采用较为传统的传授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为解决上述问题,许多学者分别从教学模式[1,2]、教学方法[3]、教学案例[4]、评价方式[5]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策略。
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发现,课程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较大,教学更加注重设计与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针对学生学习现状,提出教学模式改革,对课程授课情况及后续教学规划尤为重要。
2 教学模式改革
2.1 改革目标
(1)掌握各种机构的各种分析:主要研究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运动分析和机构的受力分析以及了解动力学分析问题等。(2)能认识到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并能通过查阅手册、文献、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等技术资料分析寻求机械工程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3)能够运用工程知识,通过类比、改进或创新等方式,提出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产品、制造工艺和控制系统的合理解决方案,并体现创新意识。(4)能够对机械原理、零件和装置性能、控制系统制定实验方案,能正确操作实验装置。
2.2 课程建设理念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教育的要求,围绕“创新与创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由课程组成员、实训人员共同研讨,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机械原理基础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学做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模式上,以常用机械装置为依托,采用模块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按各功能模块对机械装置进行拆解、动手操作、加工等手段,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继而对课程过程进行整合与优化,以知识模块安排教学,在学做交替中完成教学工作,学会实践经验和技术知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专业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实施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技能为训练目标的教学模式。
2.3 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以下教学模式:以模块化教学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既要遵循教学的普遍规律,又要有个性、创造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营建优良的学习环境。有合理的教学安排,明确的思路,才能搞好教学工作。机械原理课程具有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新、变更快、抽象、难于理解等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模块化教学,边讲边学边做,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严谨创新的科学态度。
针对机械原理课程内容,将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分别为基础知识模块、理论设计模块和实际应用模块,具体如图1所示。
2.4 教学方法
根据机械原理课程知识模块,提出了图2所示的教学过程设计。
针对教学过程设计,积极开展启发式、案例式、项目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启发学生思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述各种教学方法不是孤立使用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同时借助互联网通讯软件,组建若干专业群,用来讨论学习上的问题,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从而起到答疑的目的。
3 结论
本文从机械原理课程实际出发,提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和方法,目的是為了既能够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红利,张李娴,刘洪萍,尤芳,刘宝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8): 132-133.
[2]马莉.浅析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风,2019(16):39.
[3]张锋,丁刚,孙厚涛,梁风.创意工坊在机械原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2018(35):20-22.
[4]杨强,李启森,闻聪聪,刘庆雨,司洪轩,孙昊.一种新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案例设计[J].机械设计,2018(35):153-155.
[5]李帅.机械原理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探索[J].科技视界,2019 (22):137-138.
作者简介:李帅(1986-),男,山东高密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注塑成形、铝合金挤压成形。
通讯作者:麻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