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三全育人”格局下新时代高校管理

2020-08-10彭秋云

卷宗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管理

2017年2月27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三全育人”的理念,为全国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三全育人的格局下,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更加明确和强调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目标和宗旨的引导下,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效果,需要当前高校的管理工作在“全”上下足功夫。

1 “三全育人”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是“育”,但管理的关键在于“全”。“全員”强调育人主体要覆盖广泛。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成为育人的主体,不仅包含教学的教师队伍,还要涵盖在校工作的行政管理、后勤服务队伍。所有在校教职工都身肩育人责任,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有育人意识。“全过程”强调育人阶段持续且完整。要求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甚至就业的各个阶段,学校要有连贯的管理措施和机制去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强调育人内容多样多元化。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出发,有效整合和挖掘校内外各项教育资源、各项育人元素,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时空。

在“三全育人”格局下,立足学生的可持续成长,各个高校需要更加注重管理的全面性、连贯性和持续性。“全”可以有效破解当前高校管理工作中教书与育人分离,管理与育人分离,服务与育人分离等存在的现实问题,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的一体化、系统化管理水平,更有利于向社会、国家输出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 新时代高校管理工作的不“全”之处

1)“育人意识”淡薄,全员性不足。高校组织架构主要以教学、管理、服务三大单位构成。涉及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后勤服务队伍等不同类型的工作人员。因为部门与岗位分工的不同,不同类别的人员对于学生的管理有各自侧重,育人意识也是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系统的培训和管理,很难实现全员育人之责。例如专业课教师以书本育人为主,过分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单项灌输,普遍忽视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思想意识的交流和碰撞。辅导员作为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亲近的管理队伍,存在以解决问题为主的传统工作理念,缺乏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从而导致“育人”的滞后性。另外,行政管理或后勤服务工作者更是没有树立起“管理也是育人”“服务也是育人”的意识。

2)“育人阶段”断层,全过程不足。目前高校一方面对学生的教学存在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断层问题,教师在课堂或者是线上的授课结束后与学生主动的交流较少,偏向于单项输出,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反馈关注度不够,导致教学不能实现闭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管理普遍存在校内与校外断层,对于校外的空间,学校更多的处于简单的提出要求的层面,没有完备的制度措施保障学生校外的学习和生活。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高校的手要伸的足够长,管理育人才能扎实落地,育人的持续性和完整性方可有效实现。

3)“育人联动”缺位,全方位不足。传统管理模式过分强调工作职能的划分,造成每个管理单位各行其事,各自为政,教学单位只关心教学,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校各单位联动性、整体性、协同性差,这对于学生管理的全面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的信息化管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各个单位对学生的情况信息互通,管理联动,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

3 新时代高校建设与管理的万“全”之策

1)强化育人主体的思想意识。第一,树立以德育人的教育观念。时代在变,但教书育人的核心不会变,以德育人的教育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品德教育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高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专职教师执行、贯彻。每一位教师都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树立良好的品德操行的义务。第二,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管理要以学生为工作的主体,围绕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教育目的,开展全校管理工作。“以生为本”要求高校充分认识学生的核心地位,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不仅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要利用多方资源搭建利于学生生活、实践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坚守以师为荣的职业信念。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认识到自身职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更需要树立崇高的职业信仰,坚守以师为荣的职业信念,只有从内心认可自身职业的社会价值,才会在工作中饱含热情,在学生教育中充满正能量;只有充分理解教师这份职业的内涵意义,才能在教育这块土壤里,肩负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做好一位筑梦者,为他人的梦想添砖砌瓦。

2)优化顶层设计,有力保障育人阶段持续完整。制度是育人的基本保障,也是规范管理的重要依据。根据时代发展形势,各大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有效、完备的管理体系。从育人主体的管理出发,着重关注教职工的引进、培养、评定、考核、监督等每一个阶段的制度保障。从育人客体的管理出发,着重关注师生交流互动、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需要建立学生满意度调查、教学成果反馈、实践实习管理、身心健康关爱等机制。利用有机融合的制度体系,将育人主体与客体紧密联结起来,推进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都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和高情操培育,促使校内与校外都能为学生的成长护航。有了制度依据,务必严格执行落实。首先,建立责任清单,明确职责边界,所有单位各司其职,落细到事事有人管。其次,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重点记录学生学习、实践、身心健康等关键信息,在不涉及学生隐私的基础上,信息共享,为管理落准提供有力支撑。最后,利用监督惩戒制度有效监察每一个执行环节,及时纠偏改正,在不断优化中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3)协同管理,创造全方位育人环境。全方位的育人环境,需要统筹多个维度的育人力量。一方面,需要强化学校多部门多岗位的联动育人管理。对于新时代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需求,要求高校各单位重新审视协同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充分挖掘学生诉求。面临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学习、实践、心理等方面的需要,高校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后勤服务队伍多管齐下,协同提供服务。教师队伍要利用好教学课堂的主阵地,深入贯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管理和后勤服务队伍主要以网站宣传,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师生互动文化等手段,激发全校育人主体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强调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合力育人管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家长与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加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互相协作,互通信息,发挥各自优势。例如,社会弘扬正能量,大力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树立榜样力量。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向上的生活态度。

总之,在三全育人的格局下,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培育重点,也是学生学习和汲取其他理论知识的牢固地基。因此,新时代高校的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必须通过意识思想的引导、规章制度的保障、多方共同的协作,层层推进,才能逐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熊晓梅.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N].光明日报,2019-02-14.

[2]武贵龙.奏响“三全育人”最强音[N].光明日报,2019-02-26.

[3]何旭娟.高校“三全育人”的四个着力点[N].中国教育报, 2020-03-30.

[4]骆育芳.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效途径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2).

作者简介

彭秋云(1991-),女,藏族,四川绵阳,硕士,四川传媒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