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考历史复习方法浅谈

2020-08-10齐永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复习策略

齐永杰

摘 要:如何搞好中考历史复习从来都是摆在毕业班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由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来看,历史中考目标面大点多。在新课程标准下,核心素养是学科灵魂,成为教学与考查的主要目标。中考历史复习寻求可行的策略才是关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每个目标层次的复习过程中润物无声的渗透历史核心素养是中考历史复习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历史中考 复习 策略

如何搞好中考历史复习从来都是擺在毕业班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考历史复习寻求可行的方法才是关键。由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来看,历史中考目标面大点多在新课程标准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核心素养是学科灵魂,成为教学与考查的主要目标。笔者认为,每个阶段每个目标层次的复习过程中润物无声的渗透历史核心素养是中考历史复习的必由之路;——这既是战略,也是战术。

一、设置历史专题,使平铺着的历史有了立体的归结

历史的学习是需要进行归纳、比较的,这可让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得到聚拢,从中找到异同并总结规律和认识,进而得到历史的体会与感悟。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中国近代史部分为例,始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对内反对专制统治,最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强民富的历史。课程识记层次的目标内容是最多的,也是最基础的。中国近代史部分,在知识层面上应有两方面要求:一是要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课程内容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至少有林则徐、李鸿章、梁启超、孙中山、袁世凯、陈独秀、鲁迅、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蒋介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等,这是历史人物专题。这些重要人物的事迹成就等就是要识记的,精神品质及人物评价则是理解和运用目标,实现这些目标过程中都体现了历史的核心素养。重要历史事件至少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中共七大、日本投降、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等等,这是历史事件专题。如此诸多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内容性质、意义影响、地位作用及评价都是不同层次的复习目标。重要历史现象诸如: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一步步地形成;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斗争,表现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这是历史现象专题。二是要了解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历史的发展,浩浩汤汤。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总能牵扯出“一条条闪光的线索”来;比如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侵略、反抗、探索、革命相交织的历史。

学生在了解历史人物,弄清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前提下,形成历史时空概念,理解历史变化,进行历史解释等,才能剥茧抽丝产生深层的历史认识和形成历史分析、运用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清历史史实和历史理解与判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习收集、阅读历史资料,归纳历史史实,比较历史现象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层面上,学生要以唯物史观看待评价历史,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要生成多个方面的认知:一是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灾难是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和列强侵略的结果;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停止过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斗争;三是认识到救亡图存、民族民主革命、实现现代化是民族发展出路,道阻且长;四是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理。

二、凝聚历史主题,使零散着的历史有了灵魂的归宿

人教版新编初中历史教材,全部六本教材,包括了中国的古代、近现代历史部分和世界的古代、近现代历史部分。教材编排总体上按时间的顺序,从古至今,这是一条明线;还按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为顺序,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几个历史阶段,生产力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有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科技文明史、思想文明史等,这些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在组织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按照时序的历史进程展开复习,也要考虑到主题式的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如中国古代史秦汉部分,就突出了“统一国家的建立”的主题;再如中国近代史部分,则要强调“侵略、反抗、探索和革命”的主题。还以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为例,由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列强历次发起的对中国的侵略,归纳出“落后就要挨打”的主题。再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归纳出“近代仁人志士探索救国道路,谋求民族复兴”的主题。再把第一、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得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的科学论断。学生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综上所述,历史不再是枯燥的赘述,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破茧化蝶般的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三、历史材料分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历史是从课本学来的,更是从史书资料中读来的。课本历史知识的学习是相对完整和系统的,涉猎更多的史书则是最好的补充。多年以来的历史中考非材料不可命题。中考历史试卷中,材料分析题是重要题型,活动探究题甚至选择题也是离不开材料的。历史复习时,教师要对应历史复习目标有针对性的精选历史材料让学生阅读,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

从上面的材料分析题的材料提供和问题设计我们不难看出,考点都是课程的教学目标,能不能读懂材料并答出问题就看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了。多数情况下,材料或给予了答案的提示,亦或答案就在材料中。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核心方法,学生可以依据历史史实、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客观的品评,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四、历史联系当今时代,让历史照亮未来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复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要把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积弱积贫,落后挨打等史实与今天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培养真挚的家国情怀。

新课程体系下,课程标准提出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时空观念的核心思维、史料实证的核心方法、历史解释的核心能力、家国情怀的核心价值观五个方面。读史以明志,读史以明德。要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要让学生形成开放的胸襟、坚定的民族信念,以国家富强民族崛起之大义计。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教育就是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考历史复习一定要寻求策略,让成人和成绩的目标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參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2]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开卷),第三题,材料分析题,第17题.

猜你喜欢

复习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