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0-08-10赵艳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中学生培养

赵艳霞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精心设疑,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进一步完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制,是培养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素质教育背景下 中学生 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

在当前国际间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谁拥有创新型人才,谁就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途径,能否有效培养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学阶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高度重视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中学生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兴趣广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中学生这些心理特点,引导中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中国经历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这期间,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比较典型的就是“八股取士”,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无疑是比较先进的,确实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尤其是它严格的格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而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它包含有众多的要素,如情感要素、信息素养、道德培养等。但大多数观点都一致认为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及其关键的一环。创造活动贯穿于人类社會发展的始末,每一次伟大的创新都推动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因此,创造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第一,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各国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要靠教育。当前许多国家都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教育是集中培养未来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大力关注创新教育。由此可见,加强对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国际间竞争的必然要求。

第二,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是知识和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素质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资源支配的能力、信息提取和使用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正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培养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

第三,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国家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文件中提出:“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化特点的发展”由此可见,对中学生加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三、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第一,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培养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过程,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导对知识进行传授解惑,学生主要通过听课的形式来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所以,教师要把培养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作为自己的目标,充分的去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所以,作为教师来说,首先要提高认识,把学生作为主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教师精心设疑,鼓励学生质疑,是激发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只有去质疑才会去思考,思考了才会提出问题,进而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实现创新。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与解疑作为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质疑引出探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学生自主预习新知识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发现疑难,在解决这些疑难时,教师不要直接去告知学生答案,而是要有意识的启发学生去思考探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争辩。总之,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喜新好奇,兴趣广泛的特征,有目的有意识的设置一些生动的、形象的、灵活多样的悬念和疑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利用中学生“渴求探索,发现新事物”的心理,培养中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学生的创新潜能才会得到激发。例如: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学生有意识的质疑,解疑,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第四,改变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先决条件。传统教育的评价体系是以分数为核心来评价的,注重的是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尽管也有“三好学生”这样的评选,但实际上,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学校里,

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作为衡量他们能力的指标。尽管当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制还是传统教育的那套模式,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也正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必然会对教师如何教和学生怎样学产生重大的影响,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有助于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综上所述,每一位中学生都具有实践创新的潜能。所以在素质教学的背景下,培养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进一步完善评价体制,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崇伶.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研究,2019(14).

[2]马建表.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2012(10).

[3]占银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5).

[4]胡瑞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胡瑞文2010—2020)主要精神解读与热点、难点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2):3-10.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能力中学生培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在小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妙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发现内化教学法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