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探究

2020-08-10任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节奏感音准培养策略

任霜

摘 要:唱歌课不仅是小学音乐中的重点,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难点。高效的唱歌课能夠帮助小学生提高音乐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音准与节奏感。本文将针对在唱歌课中培养小学生音准与节奏感的策略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唱歌课 音准 节奏感 培养策略

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核心是小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以及其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些皆需通过唱歌课而实现。而在唱歌课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小学生音准及节奏感的培养,这不仅是歌唱的基础,也是歌唱的关键。而影响歌唱中音准与节奏感的因素,不仅是生理因素,还包括歌唱技巧,心理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等。若想提高小学生的歌唱能力,就必须帮助小学生克服诸多因素,在唱歌课中重视对小学生音准及节奏感的培养。

一、节奏的重要性

音乐是一种多样化的艺术,在音乐的世界中包含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西方音乐及东方音乐等,不同的音乐种类有其不同的特征及风格,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美的体验。而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也增加了音乐的丰富性及多样性,使音乐向着更加绚烂的方向发展。而促使音乐形成不同风格的主要因素就是节奏。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音乐拥有着不同的节奏,而节奏赋予其多种多样的风格及色彩。而在人们欣赏音乐时,能够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耳朵,俘获人们心灵的也是歌曲的节奏。纵观音乐发展史,优美的、广受人们欢迎与赞叹的歌曲都拥有着出众的、具有特色的节奏。因此,在进行唱歌教学时,第一步就是带领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感。只有当小学生掌握精准的节奏感,能够把握不同歌曲的节奏时,才能够实现音乐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歌唱中影响音准的因素

在小学生刚刚接触唱歌教学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跑调。而造成跑调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小学生无法在歌唱中把握音准。若想纠正小学生的音准问题,锻炼其音准水平,就必须明确影响小学生音准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而影响小学生歌唱音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唱歌方法

因为小学生刚刚接触唱歌课,所以还并不具备准确的吐字方法,无法掌握熟练的发声技巧,而这些将会直接造成音准偏差。歌唱方法对音准的影响需要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及小学生的不断练习而逐渐消除,教师应通过唱歌课教授给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

2.生理因素

因为唱歌对嗓音条件及身体条件都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生理因素也将对唱歌音准造成一定的影响。若想演奏出优美的歌声,就必须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若存在生理疾病,出现喉咙、声带乃至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都将以直接影响歌唱者的发音状态。

3.心理因素

与生理因素这一客观因素所对应的,就是心理因素对小学生音准的影响。很多情况下,小学生在歌唱过程中出现音准问题,主要是由于自身过于紧张或害怕,在歌唱中无法保持平稳的状态。

4.外部环境与演唱者生理状况因素

歌唱对于外部的环境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小学生尚不具备熟练的歌唱技巧及过硬的心理素质,若外部环境十分嘈杂,小学生无法捕捉自身发出的声音,将会对音准造成极大的影响。

三、小学音乐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1.开展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课堂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教师在进行课堂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对学生的音准与节奏感进行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将每一个音、每一个字都完全唱对,确保学生的每一拍节奏都能够符合标准,最基本的要保障学生在唱歌过程中的每一个小节不抢拍、不落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音乐表演引得听者的共鸣。良好的音准与节奏感有利于歌唱者与乐曲的完美结合,学生必须意识到音准与节奏感在唱歌过程中的重要性,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唱歌抱着严谨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唱准、唱好。

例如,在《森林的歌声》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安排学习任务的方式来进行课堂训练,本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完成二声部的节奏练习,并且了解认识十六分音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节奏对“青蛙”与“布谷鸟”进行标记,从而对十六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有更好的判断,这样学生就能够了解什么是十六分音符。了解十六分音符后,学生便需要进行二声部的节奏练习,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整个过程的趣味性,学生在听过青蛙与小鸟的叫声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二声部的歌唱练习,练习要结合青蛙与小鸟的形象进行,先让学生分声部延长,然后再进行二声部合唱,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整堂课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保障学生节奏准确,拍子准确,从而促进音准和节奏感的提升。

2.结合肢体动作,培养节奏感和音准

为了让学生在唱歌学习时能够对音乐节奏有更好的把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唱歌教学与肢体动作教学结合的方式,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通过节奏来变换自己的形体动作,这样学生在自己形体动作变换的过程中能够更准确地掌握音乐声音的高低和快慢。动作的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敏感性,帮助学生多感官地来进行唱歌学习。在利用肢体动作进行唱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示范作用,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肢体动作,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进行摆动,当学生观察到老师在音乐节奏的变换中有了动作变化,自然而然就会学到其中的精髓,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变化比较明显的歌曲,要求学生随着音乐展示自己的独创动作,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准,还让学生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结语

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唱歌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音准与节奏感教学是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为了培养学生的音准与节奏感,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堂上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音准与节奏感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够逐步掌握唱歌的方法与技巧,演唱出动听的歌曲,引发听众的共鸣,小学音乐课堂到教学效率才会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马艳霞.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07):146-147.

[2]毕翔.浅议小学音乐唱歌课的有效导入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17-18.

[3]秦小红.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2):222-223.

猜你喜欢

节奏感音准培养策略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