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
2020-08-10赵花丽刘匀伽施有志王丽云
赵花丽 刘匀伽 施有志 王丽云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的任务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而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与人才培养和办学定位相适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2016年厦门理工学院教改课题“工科类专业评估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G2016036);2018年厦门理工学院教改课题“新工科视域下应用型大学土建类创新人才培养的集成路径”(JG2018034);2019年厦门理工学院教改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建立”(JG2019021)
[作者简介]赵花丽(1974—),女,山西临县人,硕士,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研究;刘匀伽(1978—),女,江西万载县人,学士,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科研秘书,主要从事人文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331-02[收稿日期] 2019-10-12
一、导言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旨在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引领作用,这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工科建设的提出,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从单纯的“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变,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服务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一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基础工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标准。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现状
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学校的三大主体:教师、学生和管理者。教师的务实教学、学生的严谨学习和管理者的合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的良好长效机制可以使“教”和“学”形成完善的质量闭环。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现状却并非如此。
(一)教师
高校的三大主要职能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应该侧重于“教书育人”,即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能顶岗工作的社会服务型人才。然而,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教师的职称评聘、获奖评优均由科研成果决定,以至于一线教师处于教学与科研难以平衡的矛盾中。而教学质量的提升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教学研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可这方面的研究难以出成果,即便有成果出来,在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方面也起不到一点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线教师只能顺势而为,高校考核什么,哪里对自己成长有利,自己的精力就投入到哪里。
(二)学生
在当今信息化发达的时代,外界环境对学生的诱惑奇大无比,大部分学生都处于比较浮夸的状态,若没有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学生又如何能聚精会神地学习?学生的基本目标是及格就行,缺乏对知识的渴望,课堂上玩手机、打网游的大有人在,若教师的授课过程平淡无奇,又怎能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呢?
(三)管理者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旨在培养服务地方一线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然而,应用型高校教育管理者在制度和政策的制定方面,过于依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制定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考核制度与学校的办学定位有偏差,导致制度和执行两张皮,不能落到实处。
三、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教学质量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尤为重要,它是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的直接体现,是评价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根本性指标。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既可以指导和约束教师按人才培养目标来“教”,也可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侧重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基于工程教育认证“OBE”模式,教学管理制度也要分类制定,分类指导,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既要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又要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来促进教学相长。高校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教学管理过程和确保教学质量,进而使一切教学行为和教学管理活动有章可循。
(二)建立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出现不同的特征,一般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两个方面: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内部监控主要指校内职能部门、教学督导、学生等多维评价,外部监控主要是指用人单位、社会、家长等的评价。因此,构建与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必然的。内部监控应侧重于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课堂教学、过程管理、课程考核是否与教学大纲一致,是否按培养方案执行,执行情况如何;外部监控侧重于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满足社会和业界需求,是否能顶岗实习,是否与行业接轨,是否能为社会和行业所用,能否真正体现我们办学定位中的“应用型、地方性”等特点。内部质量监控注重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分析,外部质量监控着重突出对内部监控措施成效的考查,最终也应服务于质量利益相关者的需求。[1]基于此,内部质量监控乃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内部监控应该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教学日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考核方式等多维度考查;外部监控则侧重于社会、行业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和认可方面的考查。高校应始终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OBE”理念,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把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三)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学研究成果、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挂钩
高校教学任务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备课、讲授、讨论、作业、考核等几方面,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实训、实验、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另外,高校教学任务还应包括第二课堂,以培养学生德才兼备、专业以外的其他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必须建立各个环节的考核评价标准,侧重考核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在其中起主要作用,也需要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高校若把教学研究成果等同于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等考核中,则有利于调动教师深入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的帮助。
(四)建立良好的教學环境,形成真正的教学质量闭环
PDCA循环是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的一种科学程序。P代表计划,D代表实施,C代表检查,A代表改进。这四个环节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闭环管理体系。[2]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有执行计划,有实施原则,有监控标准,还必须有持续改进。高校应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建设—检查”的运行机制实施,使执行过程和监督过程形成一个循环闭合的流程;还应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质量监控和质量分析,进行持续性的教学质量改进,力求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质量得到良性循环。在整个执行过程中,必须突出以下三点:以学生为中心,以产业为导向,不断进行持续改进,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使命是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标准和人才需求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颁布,大学里“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应有所改善,高校的教学运行模式也要不断改革。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良好的教学质量闭环,使教师安心“教”,学生用心“学”,是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杭俊.国内外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对比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01):107-110.
[2]姬浩,吕美,苏兵,赵艳.基于ISO9000的高校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0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