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几点思考
2020-08-10马姜明李玉凤陈凤洁张卓然莫燕华菅瑞
马姜明 李玉凤 陈凤洁 张卓然 莫燕华 菅瑞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探索高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范式并进行推广示范,对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充分剖析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由“送培”到“联培”再到“合作共赢”的过程。提出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关键在于“人的合作”,核心在于“合作共赢”的联合培养理念。以此推动校所研究生联合培养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范式。
[关键词]研究生联合培养;运行机制;质量保障体系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研究生创新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构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运行机制与保障体系新范式—以自治区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建设基地为例”(JGY2018027);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高校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XJGY201810);2019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JGY2019013)
[作者简介]马姜明(1976—),男,江西永新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陈凤洁(1986—),女,广西陆川人,硕士,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办副主任(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309-02[收稿日期] 2019-12-04
研究生联合培养是培育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促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研与实操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广西加大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力度,推出了一批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建设项目,旨在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在创新基地建设模式、规范基地管理、建设“双师型”导师团队、构建产学研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引领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产学研结合,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最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直以来,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注重与外单位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培养增强了双方导师的沟通和互动交流,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基于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历史与现状,结合作者近年来对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的实践,对地方院校与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新研究生联合培养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一)运行机制
首先,要制定各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其中涉及专业方向介绍、培养目标、学制及学习年限、培养方式与方法、培养流程与要求(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辩)等。这是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所有学习活动的行动指南,也是研究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对确保研究生培养有序、高效地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实行“1+2”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制。即第一年在学院进行课程理论学习,由学院指定院内导师负责指导其日常的学习工作;第二、三年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论文的研究与撰写工作,由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受聘为学院的导师指导其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论文答辩等环节则均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
院所研究生联合培养是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有效途径。这一机制的运行,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研究生培养方式单一、目标不协调和培养质量低等问题。对于研究生联合培养具有明确规划,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研究生在已有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第二、三年再与外单位进行联合培养,为其之后两年研究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有助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障体系
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保障、安全保障和质量保障。除了学校层面的研究生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外,学院针对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如《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合作培养协议书》《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外出学术活动安全须知及承诺书》《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合作培养家长意见书》等管理办法。学院不定期前往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进行座谈,了解研究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状况,并对其提出的共性问题予以解决。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每周定时汇报其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并实行请假制度。在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辩等每个环节严格过程管理,实行淘汰制。对于毕业论文,学院统一外送,全部进行盲审,并提出和规定了毕业发表论文的要求。外聘导师参与研究生专业课程授课和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保障体系权衡了学校—学院—研究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多层次、多角度提出真正切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的保障体系,从组织管理保障、安全保障到质量保障,层层推进,不断创新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的保障体系。保障体系的确立实现了学院与外单位及时有效的互动互通、精准对接和务实合作,推行出一套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校所研究生联合培养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二、研究生联合培养关键在于“人的合作”,核心在于“合作共赢”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外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近20年以来,研究生培养经历由“送培”到“联培”再到“合作共赢”的过程。最初,学院导师经费较少,校外的研究机构经费充足,同时缺乏科研人员。后由于学院导师數量、科研经费逐步增多,研究生“供需矛盾”突出,引发了对“送培”研究生的再思考,从而出台了《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其他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理顺学院、“联培”单位和研究生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外聘导师进行考核评价[1],增强了外聘导师的责任和义务,为最终实现“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管理办法的出台效果明显,双方人员交流频度有显著增加,合作项目日益丰富,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学院能够针对自身情况,在不同时期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解决了传统研究生联合培养中责权利不明确等问题。使得学院、“联培单位”和研究生三者目标协调一致,共同发力,不断树立联合培养新理念,最大化的实现资源共享,开拓了协同创新的新视野、新路径,有助于实现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建设成效
研究生联合培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适应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对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在此模式下,对研究生进行多角度宽领域教育,有助于联合培养各主体整合各自的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战略性的统一,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外单位联合培养过程中,不断突破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由“送培”到“联培”再到“合作共赢”的局面,不断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院与外单位联合培养机制既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助力,更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实现资源共享,创造学院与外单位共同合作发展的双赢局面。
四、小结
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联合培养满足了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深化运行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的牵引下,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研究生联合培养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为学院积累了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对于研究生教育以及导师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对培养单位研究生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在接下来的研究生培养中,继续调动双方参与联合培养的积极性,既要让学院获得更多的研究生培养资源、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也要保证外单位能从联合培养中获得回报,最终形成双方共赢的格局[2],以期为校所研究生联合培养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范式。
参考文献
[1]马姜明,梁士楚,李凤英.《植物学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37-38.
[2]程宏波,曾晗,王勋.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