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自动调节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20-08-10林青裘浔隽王金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7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

林青 裘浔隽 王金平

[摘 要]“热工过程自动调节”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原理性强,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同时,该课程与火力发电厂控制紧密相连,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需要进行课程优化和改革。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对自动调节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动调节;课程改革;教学

[基金项目]2019年南京工程学院课程建设项目“《热工自动调节》一流课程建设”(编号:YZKC2019021)

[作者简介]林 青(1968—),女,重庆万州人,硕士,南京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热工自动化研究;裘浔隽(1977—),女,浙江余姚人,博士,南京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复杂热工过程的建模、控制与优化研究;王金平(1977—),男,安徽马鞍山人,博士,南京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能源系统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226-02[收稿日期] 2019-12-03

热工过程自动调节是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应用型本科背景下,坚持符合国内外同类课程建设的教学思路,以使学生既打好扎实的自动调节理论基础,又熟悉自动调节理论在热工系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能力,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工作。

一、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热工过程自动调节课程包括调节原理与调节系统两部分,为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革与建设方案,课程组召开了教学研讨会,邀请来自生产第一线从事热工自动控制的多名专家,提出了热工自动调节课程对学生知识点的要求,包括理论和能力两个方面。课程组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梳理教学内容并优化整合,坚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制定出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知识模块顺序:①基础知识模块;②数学模型知识模块;③热工对象和调节器分析模块;④稳定性分析模块;⑤自动调节参数整定方法模块;⑥典型热工控制系统知识模块;⑦实验;⑧课程设计。

2.课程的重点:①调节系统动态过程性能的评价;②调节系统特性的数学描述方法;③调节系统参数的整定;④调节系统稳定性分析;⑤工程实际系统实例分析。

3.课程的难点:①系统建模方法;②调节系统频域分析机理;③PID调节器参数的整定。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1.自编教材。教师利用下厂工程实践和实习等机会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搜集大量最新的自动调节资料,编写了《热工过程自动调节》一书,教材融入了目前采用的一些新控制策略。

2.配合使用国际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原来状况:火电厂普遍引进国外的自控系统,资料、图纸、计算机界面很多为英文,学生虽有专业英语课,但并不专门针对自动调节的内容。用人单位认为,应加强自控系统英文资料阅读能力。课程组考虑从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中吸收一些好的思路和分析方法。

改革措施:根据学生英文水平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全使用原版教材,采取配合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方式。现用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知名大学原版教材《线性控制系统工程》。该教材对每个专题都有3个左右实际工程背景的例子,将这些实例作为自动调节课程的补充材料。我们计划逐步增加补充材料的内容。

改革效果:虽然学生对英文有畏惧感,但具体实例能激發学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并从中吸取好的思路。

3.读图能力的训练。原来状况:学过自动调节课程的学生,到工程现场仍然很难看懂自动调节系统图纸,原因是教材上的框图为精简后的典型框图,与现场工程图纸有一定距离。

改革措施:利用课程设计,进行读图能力训练,采用的是发电厂的主控制系统图纸。

改革效果:读现场图纸能力明显高于往届学生。

4.重视教书育人,加强素质教育。重视教书育人,加强素质教育,是课程组教师多年来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优良的学风和素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们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学风良好,教学互动性好,促进了教学活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对不同的章节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对教学内容加以剖析,我们提出针对不同章节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调节原理部分紧紧抓住系统稳定性这根主线,从四种调节过程开始,由浅入深地随着教学内容不断深化、不断拓宽,使学生能系统、连贯地接受知识。自动调节的实施方案很多,如何传授好自动调节系统方面的知识,是我们讨论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又一热点。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主要介绍原则性的基本方案,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自动调节系统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充分认识基本方案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为了解、熟悉现场的调节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2.透视历史,激发兴趣。抽象难懂、枯燥是本课程给很多学生留下的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透视历史的方法,通过自动控制发展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引入概念和定律[1](P2),例如,通过学生熟知的18世纪的瓦特,引出他为控制蒸汽机速度而设计的离心调节器,这是自动调节领域的第一项重大成果,从而引出自动调节的概念;从要解决离心调节器稳定的问题,引出麦克斯韦提出要建立系统动态方程的概念……从历史到现实,从实例到理论,学生在惊叹前人智慧的同时,产生浓厚兴趣。同时,给学生印发相关材料。

3.校内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在学生下厂实习时也带着了解调节系统的原理、组成和结构等任务,以便进一步加强对控制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4.教学手段。教学中,融入使用软件MATLAB,应用其中交互式模型输入与模拟环境SIMULINK所提供的示波器演示,让学生观察过程,建立较好的物理概念,通过讲解—演示—再讲解过程,克服难点,并在实验课中让学生自己组态,进行仿真。采用课堂讲课与实验室讲课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实验室的数模混合仿真装置进行实验室讲课,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四、实践教学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环节设计为以下三个模块:

1.控制原理的验证性实验(特性演示)。借助MATLAB软件,观察典型环节的动态特性以及环节中各参数对动态特性曲线的影响。

2.调节系统的工程性实验(参数整定)。借助课程组研发的自动调节软件或MATLAB软件,对单回路调节系统和串级调节系统的PID调节器参数进行整定。

3.工程实例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设计)。学生通过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的三个实践性教学模块的学习,加深对控制理论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循序渐进的分层次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从掌握单一知识到掌握综合知识,从单纯的理论知识到实际的工程知识,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学习知识转变。实践教学的设计达到了课程教学的目的。

五、实施效果

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的形式及校内外教学督导组测评,一致认为,热工自动调节课程在教学体系、内容、方法、手段上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轲轲.热工过程自动调节[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2.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