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20-08-10王德义高书霞张晓龙尤东江郭献军
王德义 高书霞 张晓龙 尤东江 郭献军
[摘 要]随着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环保设备制造业对环保设备工程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国内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刚刚起步,人才培养方案尚待完善。针对如何培养应用型环保设备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这一问题,文章从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框架确定的基本原则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架构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环保设备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导向
[基金项目]2015年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育改革项目《基于三维虚拟仿真平台的环境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现》(2015sjykt02)
[作者简介]王德义(1966—),男,山东烟台人,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污染控制、催化材料研究;高书霞(1965—),女,山东威海人,自动控制硕士,烟台大学光电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学、自动控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125-02[收稿日期] 2019-09-26
为缓解环保设备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紧缺状况,教育部新专业目录中增加了环保设备工程这一新专业。目前,国内仅有十余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因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尚不成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也存在不尽合理之处。我们在对环保企业和相关高校进行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对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思考与研究。
一、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杨叔子先生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厚基础、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宽口径”的人才[1]。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地方院校在教育资源的占有、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等方面与重点大学存在很大差距。这就决定了地方院校毕业生与重点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处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这种状况无形中加大了地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2]。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地方院校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是: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掌握系统的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方法、环保设备设计与制造等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能够在环保设备工程领域从事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环保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及环保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一)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确定的基本原则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我们在研究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时,需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人才培养方案应具有合理的价值取向。地方院校所承担的任务有二:一是培养科研后备人才;二是为地方发展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在构建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无论从结构模式选择、专业方向定位,还是从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和个性差异,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提供更大的选择性空间。
2.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方案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课程设计、实验和实习所占的学时和学分比重,切实保证实践教学的质与量。
3.人才培养方案应有利于学生学术精神的养成。比起有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获得的学术修养更为宝贵。可以使学生成为一名有学术精神的工作者,能够以学者的态度来思考实际工作问题,拥有高于一般从业者的思想视野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1.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技术路线。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原则,拟定出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过程中的基本技术路线。如下页图所示。
2.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我校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为:一条主线;两个基本点;三个梯次递进层次;四个专业教学模块。
①一条主线。一条主线即以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主线。
②两个基本点。一个基本点是指相对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学的安排既存在着教学上的前后时序关系,又包含了教学上的逻辑关联性,通过纵横交错、前后关联形成了一张完整的教学网络体系。在该体系中,并非每个节点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安排中既应该尊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但又不能被所谓的“体系完整性”束缚住。弄清整张网络各个节点的功能与作用,保留主框架的结构完整性,对次要节点进行合理取舍。另一个基本点是指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综合能力与基本素质包括计算机绘图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设备研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上述能力与素质的形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必要的针对性训练才能够实现。
③三个梯次递进层次。我校的环保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构建而成。第一层次由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构成,主要是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验能力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做人基本品质的学习与培养。第二层次由专业基础课程构成,该部分课程的确定依据是满足后续专业课程需要,形成比较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该部分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电工电子学、工程力学、环境工程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材料概论、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第三层次由四个专业教学模块构成,包括:专业必修课模块、专业方向限选课模块、专业方向任选课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
④四个专业教学模块。四个专业教学模块由专业必修课模块、专业方向限选课模块、专业方向任选课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构成。其中,专业必修课模块和专业方向限选课模块主要为学生提供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上两个模块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与设备设计、大气污染控制与设备设计、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保设备制造工艺学等。专业方向任选课模块可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和个性差异,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提供更大的选择性空间。实践教学模块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备研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该模块主要包括:相关课程实验、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制图大作业、电工电子实训、相关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其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主要通过已经建立的校企联合实习基地完成,其他实验、实习、实训和设计则均在校内完成。
三、結论
在实施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时,不能以牺牲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为代价,我们应将教育目标定位在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与功利性的就业率导向混为一谈,应当致力于使受教育者实现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学生当前的发展需要,更要关心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杨叔子.预则立,不预则废—关于大学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8(01):7-14.
[2]高维忠.关于优化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思考—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8,29(10):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