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校园文化活动的跨文化适应价值浅析
2020-08-10徐嘉璐景元书
徐嘉璐 景元书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来华留学教育研究重点集中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于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所做的探索比较有限,积累的经验较少。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近三年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例,从学术知识类、文体生活类和文化传播类的角度分析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进程,总结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困境。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国际化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教育厅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新媒体技术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证研究”(2019SJA0182)
[作者简介]徐嘉璐(1989—),女,山东临沂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科员,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景元书(1968—),男,江苏镇江人,农业气象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农业气象、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H1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117-03[收稿日期] 2019-09-20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纪元。迄今,“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的经济合作、政治交往、文化传播起到了建设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力推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这主要体现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高等院校迎来了规模不断扩大的来华留学生群体。由于文化背景不尽相同,来华留学生很容易出现跨文化适应问题[1]。依据传统的跨文化适应理论,这些问题可被归纳为四个阶段:蜜月期、沮丧期、调整期和适应期。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應主要聚焦在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和学术适应三方面,挑战主要爆发在来华学习之初,跨文化不适的矛盾交织于在华求学的各个方面。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仍在日渐完善,日臻成熟的来华留学教育事业更加关注“软件”建设,着力解决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成为来华留学管理部门的首要课题。
一、校园文化活动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意义
(一)以学业做链接,加深跨文化适应的浓情蜜意
来华留学生群体和其他外籍人士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求学求知意愿明确,对中国的语言文化和专业学习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可贵的自觉性。针对来华留学生群体的学业指导、就业能力建设以及与文化宣传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能得到来华留学生群体的首要关注。丰富和发展学术知识类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帮助来华留学生增强对所在高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对自我身份认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进而培养出深厚的对华情谊。
(二)以生活为纽带,促进跨文化适应的调整和转型
长期以来,我国针对外籍人士的社会支持建设在不断发展,高等院校对来华留学生群体的“硬件”服务也在不断升级,来华留学生的生活幸福感呈现稳中有升的状态。校园文化活动所提供的多形式咨询活动和信息沟通平台,增进了来华留学生对校园和社会支持服务的了解,便于他们体验更加完善的跨文化适应支持服务。
(三)以释放自我为力量,超越跨文化适应的沮丧和低潮
学业压力、语言难关、气候和饮食不适、东道国社会接纳度、健康问题和种族歧视[2]等,对成年不久的来华留学生群体而言,确实是巨大的挑战。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来华留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带他们走出固守本国文化的惰性心理,帮助他们适应陌生的环境,学会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进而化解在华留学生活的焦虑。
二、校园文化活动的价值
针对来华留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来华留学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各高校在开展针对来华留学生群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都更注重对自身特色和独有资源进行发挥创造,其活动实践的宗旨存在较明显的共性,可进行归类探讨。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近三年开展的活动为例,将其总结为三类:学术知识类、文体生活类和文化传播类。内容如下表所示。
此外,诸多校外单位承办的文化活动,能够帮助来华留学生群体走出“象牙塔”,全面客观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和发展中的中国,近距离体验中国文化,认知中国社会,结交中国民众,从而帮助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可亲可信的国家形象。与此同时,参与校外单位承办的文化活动,也是高校实现“服务社会”职能,开展自我宣传、自我提升的重要契机,并为来华留学的招生宣传工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支撑。
三、来华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校园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健全
多项调研结果显示,来华留学生所在院校的管理方式与跨文化适应显著相关。目前我国高校的普遍做法仍是依托专门针对国际学生设立的国际教育学院或海外教育学院,开展柔性管理,为来华留学生的校园支撑服务及所在城市的社会支撑服务提供缓冲,在其跨文化适应全程中保驾护航。所有涉及来华留学生管理的事务都必须依赖国际教育学院或海外教育学院才能开展,转移了原属于某些校内行政部门的工作内容,导致这类学院的职责与定性模糊、工作人员事务烦琐、责任重大、工作成效不显著。
(二)针对来华留学生开展活动的主题设计不够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指南。来华留学的职能由最早的“尽国际主义义务”逐渐向加强留学生的规范管理靠近。现阶段“讲好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理念在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工作往往开始于来华留学教育管理行政部门的政策文件引导,然后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对标跟进,最后落实细节、开展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影响力的扩散和价值的展示,延缓了高等院校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整体进程。
(三)针对来华留学生的专业服务体系不够成熟
跨文化适应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会从不同角度研究影响跨文化适应的不利因素,导致迄今学术界尚无统一分类。现阶段,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人员大都是基于其语言专业、教育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等专业背景走上了岗位,而后才学习涉外管理法律法规、开展具体工作。因为职责定位模糊、管理任务繁重,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人员在开展活动时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的现实压力居高不下,沦为危机处理的“消防员”,而非来华留学教育的“领航者”。针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所涉及的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和学术适应等方面,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人员所发挥的支持作用并不显著。
四、来华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提升建议
(一)高校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应保持同步协调发展
校园文化活动的良好健康发展离不开可靠的校园物质文化基础。在高校的管理体制中,引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部门往往是学工部门和高校团委,涉及来华留学生群体时,还会延及负责来华留学管理的国际教育学院或海外教育学院,而开展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部门往往是基建处、总务处和后勤管理部门。两支队伍在开展活动和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充分沟通和深度理解,使得来华留学生的校园管理一直处于隔离管理与趋同管理之间的灰色地带。再加上高校对校园国际化环境及氛围的顶层设计不足,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难以协调和沟通的困难。为了保障来华留学生群体能顺利实现跨文化适应,通常是来华留学管理部门自己出资出力解决问题,或者是通过对来华留学生的柔性管理来化解矛盾。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和国际化进程推进三者之间存在着互相包容、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的关系,我们应当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对精神内涵的补充和服务,让校园文化建设“软”“硬”结合,二者相得益彰,促进校园文化与国际接轨,增强中外学生的获得感。
(二)高校大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应和谐统一发展
校园文化活动与跨文化适应的良性互动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而公共政策的支撑也能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独特品格,以校风、学风为引领,开展针对来华留学生群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大学精神与来华留学生自身的文化品格有机结合,能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推动高等校园国际化制度建设。来华留学生教育是面向“一带一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围绕他们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能让来华留学生积累充足的心灵资本,帮助他们渡过跨文化适应的种种难关。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得中外文化交流的亲和力不断提升,校园文化传播的辐射力不断增强,让身处国际化校园的中国师生也能体验和享受到跨文化交际的乐趣与价值,彰显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超功利性,使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形象愈发闪亮起来。
(三)高校文化传播能力与专业服务能力应相互融合发展
西班牙学者加塞特在The Mission of the University中断言,“文化的教学和传递”是高等学府最重要的职能。高校应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着眼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对校园文化活动体系进行调整完善;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拓展品牌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加强心理干预与服务机制的建设,推出跨文化心理咨询和多语种文化支持服务,多措并举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工作人员的终生学习体系完善教师和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以教学院系为单位补充学术支持体系,激发高校管理团队的活力和动力;增强品牌文化自信,树立世界眼光,凝练中国特色,引领来华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持续健康发展;将融合与互动意识贯彻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全过程,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通过精品活动滋养来华留学生的心灵,以规范化传播的方式确保来华留学教育传播的公信力,聚焦正能量内容引导,用艺术化的手段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熏陶影响,提升高校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受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高校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学生个体认知能力的限制。各生源国留学生仍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处事。能够跳出自己的文化窠臼,以平等的心态去理解他国的陌生文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2],跨文化适应的能力只有在外界机制的不断引导下才能更快更好地得以提升。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帮助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认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进而成为“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的生力军和未来领袖;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引导中外学生互动交流,加深理解,也彰显了高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中的历史担当。
參考文献
[1]刘阳春.高校留学生跨文化管理研究—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8(05):116.
[2]张美云,刘开南.关于加强来华留学生教学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0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