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工作站模式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探讨
2020-08-10唐胜利姜鹏飞唐皓高欣
唐胜利 姜鹏飞 唐皓 高欣
[摘 要]西安科技大学与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设立了校企联合示范工作站,来培养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加强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文章介绍工作站的运行机制、培养过程与培养成效等内容,工作站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同时,也促进了校企之间的合作。
[关键词]校企联合;工作站;地质工程专业学位
[基金项目]2017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西部煤炭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特色培养模式研究”(面上项目103)
[作者简介]唐胜利(1963—),男,四川仁寿人,工学硕士,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岩土钻掘工艺及机具;姜鹏飞(1988—),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工学博士,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地下资源钻采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4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058-02[收稿日期] 2019-10-24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1-2],从2009年开始,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进行全日制培养[3]。2011年继续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政策[4],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5]。地质工程专业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所需各类矿产资源、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等,这些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加重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6-7]。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为满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积极响应陕西省教育厅等部门的号召,积极主动申报了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并与2014年10月申请获批。
一、工作站基本情况
本工作站为西安科技大学与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设立,为陕西省首批设立的33个工作站之一。西安科技大学是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地矿专业为主、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系国资委直属大型国有骨干科技企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煤炭系统专业从事煤炭地质与勘探,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装备与工程领域唯一具有突出优势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设站企业与进站高校均在煤田地质与勘探、钻探工艺与机具、水文地质等领域具有突出特色与较强优势,该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的设立可以为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工作站的运行机制
(一)工作站机构设置
设站单位与进站高校均高度重视工作站的建设,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工作)小组,设立了组长、副组长、组员三级管理机构,以保障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组长主要负责工作站的全面工作,把关进站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副组长主要负责进站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制定;组员主要负责进站研究生的日常培养等相关工作。
(二)工作站管理辦法
完善的管理办法是保证进站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因此工作站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形成了专门的文件,明确了设站单位和进站高校的责任和义务,保障进站研究生培养过程有据可依。管理制度由设站单位和进站高校联合制定,其包括研究生进站的工作程序、进站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管理办法与培养方案、进站研究生的出站条件等内容。
(三)研究生培养流程
每年由进站高校对新入学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宣讲,学生自愿提出进入示范工作站培养的申请,申请的学生经其校内导师同意后由进站高校统一报送至设站单位,由设站单位根据学生填报的研究方向为其选配企业导师,企业导师确定后,学生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进行联合培养,在站期间根据两位导师的安排参与科研项目或实际工程项目。进站研究生一般在示范工作站学习3—12个月后,经设站单位与进站高校双向考核合格后出站。
三、工作站进站研究生培养效果
(一)工作站指导教师配备
设站单位为示范工作站共配备了指导教师13人,其中研究员11人,副研究员2人;进站高校为示范工作站共配备指导教师1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人。工作站所配备教师均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与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涉及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矿井水害防治、煤田地质、地球物理勘探、钻探设备与工艺、水文地质与矿井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等,均为校企双方的优势研究方向。
(二)工作站进站研究生培养情况
工作站设立以来,共有39名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进站学习,设站单位会为每位进站的研究生提供野外实际工程的实习与实践机会,一般时间在3—12个月。工作站每年均会定期邀请行业的专家给进站的研究生进行相关的科研讲座、学术报告及一些相关的培训工作,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进站研究生的学校导师主要负责其理论方面的教学,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其生产实践方面的教学,从而保证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最终,由校企两位指导教师共同对其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并要在论文中突出工程实践内容,达到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的。
(三)进站研究生培养成效
进站研究生在设站单位与进站高校的联合培养下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检索8篇,CSCD收录2篇;进站研究生在站期间授权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获得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奖项10余项。得益于完善的培养机制与高质量的培养过程,进站研究生在毕业后有一部分直接进入设站单位工作,其余毕业生也均进入一些实力较强的能源、地质类行业就业,并且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四、工作站的设立对校企合作的促进
通过工作站对进站研究生的培养,促进设站单位和进站高校在科研项目与教学平台建设方面上的全面合作。工作站设立以来,进站高校与设站单位开展合作科研项目8项,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并联合起草制定了一项行业标准。在进站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新建了多项教学实验平台,在满足研究生培养的同时也服务于企业的实际生产。
五、结语
通过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的建立,进站研究生在学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工程实践能力,这对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促进了进站高校和设站单位之间的校企合作,该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也为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提供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江兴元,左双英,陈筠,等.贵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调查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38):55-58.
[2]罗志增,席旭刚,赵杰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1):74-78.
[3]郑征,朱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浅析—以某地方高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55-56.
[4]宋志伟,解丽萍,任广萌.“以实践为中心”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施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10):19-20.
[5]薛亚平,雷卫宁,贝绍轶,等.面向新工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3):5-7.
[6]申添毅,史骁.地质类院校人才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 2018,4(18):159-160.
[7]张寿庭.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4):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