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0-08-10郭晓雯姜敏李莹
郭晓雯 姜敏 李莹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在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正向积极作用,也是地方高校发展探索工作之一。在师资竞争激烈、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大环境下,随着青年教师队伍的壮大,需要强化青年教师党员培养工作,从而达到优化优秀青年教师队伍的目的。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促进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双一流;青年教师党员;人才资源;实施措施
[基金项目]2018年苏州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项党建研究校级科研项目“‘双一流背景下青年教师党员培养路径研究”(DF119006);2019年苏州大学科研配套(PT119022)
[作者简介]郭晓雯(1987—),女,江苏南京人,硕士,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姜 敏(1981—),女,江苏南通人,博士,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李 莹(1987—),女,江苏徐州人,硕士,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政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5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038-02[收稿日期] 2019-1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党建和“双一流”建设相辅相成,协同并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將青年教师中的业务骨干和优秀分子培养成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对于保持学校党员队伍“源头活水”,增强生机,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师资结构的变化,有着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比例越来越大,且逐步成了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如何将青年教师培养为理想信念崇高、政治立场坚定、道德情操高尚且业务技能娴熟的合格党员,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
“聘请最优秀的人并使他们快乐”是曾任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孔宪铎主政时总结出来的。[1](P32)对于高校来说,教师作为学校重要的人力资源,如何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发挥团队作用,从而达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良好状态。但有时事与愿违,学校只通过一纸冷冰冰的合同或者协议,通过机械的、方式唯一的岗前培训,千篇一律的岗位考核,培养考察教师,再加上各种行政约束和政策法规的要求,导致青年教师没有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思想上有所动摇,行动上有所羁绊。在教师人力资源金字塔的最底端是大量的青年教师,经过数年的培养,青年教师肯定会逐渐成为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党员就如一泉清流,润物细无声,在岗位上发挥积极有利的作用,成为地方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可以不断推进青年教师党员的培养工作,将制度化的人才管理模式逐渐转变到“以教师为中心”的发展上来。作者认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培养青年教师党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高校育人环境的塑造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和校风学风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学校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对教师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的育人氛围将决定它所培养的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地方高校,只有将青年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同频共振,才能使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源稳定下来。不管青年教师党员是在教师岗、教辅岗还是在行政管理岗,只有营造出一个良性健康的制度环境,并且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学术上、管理上的自主权,才能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第一,学校要多做听众,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保证青年教师提出合理性的建议能够被采纳,青年教师党员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第二,不同岗位制定职责时,要因人而异,不可一刀切,需充分尊重个体和个性发展,加入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让青年教师党员目标明确,使其制定的目标既符合自身需求、职业发展规划,又能体现学校发展战略;第三,创造自由、和谐的学术氛围,活泼、严肃的工作环境,为培养青年教师党员营造了有利条件。正如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老先生的泡菜理论所言:最后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浸泡它的泡菜水的味道。
二、制定发展目标,明确青年教师党员成长的方向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方式还是比较单一枯燥,比如岗前培训考试、参加讲座培训等。[2]青年教师被动输入知识,灌输理论,其实对为什么要开展对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没有宏观的理解,参加各类培训只是做了听众,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其中,而是“被迫”学习;在青年教师培训意愿没有得到充分尊重的情况下,高校只做了简单的任务下达和任务完成等工作,致使青年教师党员在理想信念、立德树人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因此需要充分尊重教师个人意愿,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让青年教师党员身临其境,感受得到组织、学校、支部对他的重视和关怀。
三、盘活校内外资源,变静为动
积极储备年轻党员干部,建立党员培育“池”,持之以恒地落实轮岗挂职,变迂为通,夯实党员干部队伍人才金字塔的基石,能够胜任各项工作的年轻干部定会源源不断涌现。同时,高校青年教师党员一定要专业化、职业化,在入职的时候其实是一张白纸,容易塑形,高校要加强培养和磨炼。建议通过校内外专家讲堂、校内外交流学习,青年教师党员夏训(暑假)、冬训(寒假)活动,来增强对岗位的理解和认同、对校内外同行的了解和学习,不断向专家、大家学习,变静为动,提升视野、提高水平。学校和组织部门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锻炼的机会,给青年教师党员压担子,使之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羽翼更加丰满。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如今的大学面临的新挑战是如何把优秀的、不同学科的人才组合起来,突破体制机制瓶颈,使青年人才跃至“奋发态”;完善服务保障体系,使人才乐享“稳定态”。因此高校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要通过物质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文化激励等形成推动青年教师不断前进的动力机制。
四、构建科学、公平、透明的准入及评价体系
无论是公开招聘还是评价考核,科学、公开、透明无疑能对青年教师党员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公开的教师招聘制度,科学完善的遴选办法,再到权威的考核评价,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青年教师的发展。[3]而对于青年教师党员这一优秀群体来说,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上,他们的表率作用及发展去向将会影响部分群体。
五、全方位关心关爱青年教师党员
对于青年教师党员来说,坚定信仰并持之以恒地按照既定目标完成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组织不仅要关心青年教师党员的学术水平、管理水平,而且要关心其生活上面临的困难问题,帮助其逐一化解,使其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寻到平衡点,通过完善配套措施,提供信息服务,在青年教师党员住房、孩子入学、配偶工作、医疗保障等方面,尽可能地为青年教师党员提供精准、暖心的服务和援助。一是思想上鼓励教师上进;加强对青年教师党员政治思想工作,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教学、管理上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党员大部分刚出校门不久,工作热情高,但经验不丰富,可以采取一些新老结合、男女结合、不同气质类型的教师结合、不同知识层次的教师结合等方式,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在“拿来”后,要在此基础上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三是学校、学部、学院领导要做到“三给”,即给机会、给动力、给时间。
总而言之,地方高校要转变青年教师党员发展观念,把学校战略发展目标与青年教师党员的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在一个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中,目标建构上趋于一致,在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中,加强青年教师党员对大学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孔宪铎.我的科大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2.
[2]周国君,童珊珊.专业化背景下大学新入职教师专业成长探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04):381-385.
[3]阎光才.学术认可与学术系统内部的运行规则[J].高等教育研究,2007(04):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