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思考

2020-08-10郭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体制机制经济发展

郭莹

[提要]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既是新时代破解我国经济发展难题,积极应对世界范围内科技变革、产业革命新趋势、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利实现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所在。进一步推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需正确认识制约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所在,进而有效破除新旧动能转换的瓶颈,进一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拓宽经济发展新空间。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创新;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5月6日

一、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挑战

(一)体制机制障碍。一个地方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活力与潜力。近年来,虽然我们进一步深化了“放管服”改革,但仍有部分地方改革不到位,审批环节复杂,有的地方为了本地利益对市场主体提出不合理要求,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问题依然存在。市场监管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依然存在,与新经济相适应的监管新模式还未形成,新经济领域缺乏新的监管模式。

(二)路径依赖的挑战。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我们依靠劳动力、土地等要素资源投入促进经济发展,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动力应从投资驱动向效率和创新驱动转变。然而,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多地方还没有转变经济发展理念,仍然靠扩大投资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没有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有部分地区没有将工作重点转向营造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上来,这种传统的路径依赖对新旧动能转换带来了挑战。

(三)技术创新不足。过去很多科研院所、高校主要从事模仿、跟踪,复制的东西可能偏多一些,自主创新自有知识产权较少。自主创新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目前我们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加上高端人才缺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阻碍了新旧动能转换。

(四)思想观念落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行为,思想引领行为,思想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解放思想开启了经济发展理念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了经济发展理念的时代内涵,引领了经济发展理念的创造性突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与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密不可分的。思想不解放,只会导致新旧动能转换停留在口头上、政策上和文件上,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当前,不管是政府层面、企业层面还是社会公众对于新旧动能转换存在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障碍。培育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终将对现有的利益格局形成冲击,在这个过程中显然会遇到既得利益者和现有利益格局的阻碍,这也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障碍所在。

二、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路径选择

(一)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质是新旧产业交替更迭,既包括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也可以是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使其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模式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以创新驱动为主线,形成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相互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要多方发力,激发消费新需求,加强国际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外拉力。保持适度规模的外部需求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推进,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对我国挖掘外需动能提供了机遇,可以通过加快创新外贸模式增进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外需动能。当前,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多样化中高端水平的消费方式,通过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增加本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附加值等方式激活国内消费需求,充分挖掘新旧动能转换的内需拉力。

(三)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使经济提质增效。不管是產业附加值低还是产能过剩,都是创新能力薄弱的表现,要通过高端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发展、创新服务方式、加强产权保护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举措,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搭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提升中高端科技服务能力,全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系统。

三、进一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

(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活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首先要继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的水平。通过一站式服务管理,为企业、投资者提供高效的优质公共服务,实现由政府主导的要素市场转变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上来。继续简政放权,加大实施负面清单制度,着力打破一些领域市场竞争不充分,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更加有力地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加快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构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活力;继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构建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体系,破除人才向企业流动的体制障碍,实现人才在企业和政府或者科研院所间实现自由流动;构建有利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新型治理监管制度,形成既有利于市场竞争、又能维护公平公正促进市场主体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真正实现新动能加快成长,旧动能改造提升的氛围;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产业对外开放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等环境,形成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的市场环境,真正融入到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进一步完善GDP考核体系。GDP至上,这也是旧动能。我们要更多发挥新动能的作用,提高新动能在整个经济结构体系当中的作用,以此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创新引领作用,推动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要培育形成更多先发优势,培育新动力,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实现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这里创新是核心更是关键,只有创新才能培育出增长新动力。围绕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实现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技术突破,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为我国迈入全球中高端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创新具体应用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上,首先要通过创新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无论是第一产业农业还是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它们始终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这里的关键是要用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对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制造业进行改造升级,抓住现有优势产业,利用互联网、知识、数据、信息等新生产要素改变原来的标准化、单一化生产模式,重点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进而培育壮大新动能,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其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新模式为核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引进和吸收,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努力形成世界级领军企业,创新生产服务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引导生产要素和资源流向新产业新业态。最后,创新离不开高端人才和高端技术,在全社会营造有益于研发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支持。

(三)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不仅包括产业中的新产品,而且还要培育与新产业有关的新市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问题是要培育发展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产业,努力实现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进而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产业变革,促使我国迈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完善产业对外开放的相关法律法规,立足本国实际,深度挖掘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业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应用价值。通过高水平引进来和加快推進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全力建设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与科技云平台,支撑产业创新发展与智慧化改造。积极发展分享经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生产能力、创新资源与生活服务的共享,推动经济发展成果共生共享。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小广.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J].人民论坛,2015(35)

[2]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干部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17.

[3]关于培育壮大新动能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举措研究[R].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

猜你喜欢

新旧动能转换体制机制经济发展
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