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培养的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机制

2020-08-10李超蒋楠吕焱孙宗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共青团工作人才培养

李超 蒋楠 吕焱 孙宗斌

摘 要 高校共青团工作始终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中贡献重要力量,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团员青年,为学校和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年轻才俊,形成了光荣的传统、优良的作风,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新时代共青团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从政治性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群众性建设出发,有效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

关键词 共青团工作 人才培养 网络思政 大数据

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如何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服务学校建设发展大局,坚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密切联系团员青年、有效吸引团员青年、广泛团结团员青年,是高校团委和所有团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责任所在,最终把团员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努力做好党的助手与后备军。

1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挑战

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年团员的学习生活方式也在不断的迭代变化,多元文化的对冲使青年团员对学习、科研、生活、人际交往、成长成才的的定位和思考也逐渐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而传统的共青团工作显得相对滞后,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不足,基层团组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有待加强,团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工作机制不完善,缺少配合和体系,新时代共青团工作需要清醒认识基层薄弱的现状,大力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聚焦高校共青团工作主责主业,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加强理论研究,各个党团组织凝心聚力,结合实际现状,配套联动,形成合力,构建有效的载体和平台。

2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方向

2.1精“准”调研需求,摸清成长规律具体化

通过大数据技术、信息化管理的智慧校园,全方位采集团员青年学习、人际交往、情绪等各类数据,形成个人矩阵,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整合、处理,综合量化指标和可视化模型,建立团员青年精准画像,得出个性化发展趋势和动态,精准定位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精准识别团员青年状态,掌握新时代团员青年在学习、心理、思想、网络行为方面在各个阶段的规律。

2.2健“全”提升平台,相伴团员成长常态化

构建相伴成长工作体系,实施朋辈提升計划、学长卓越计划、公寓社区计划、专业导师计划、校外导师计划、心灵花园计划,从共青团员生活环境、学习科研、心理健康、学长、辅导员、导师等多方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工作,让共青团员情感有寄托、学业有助力、成长有引领。通过深入实施相伴六个计划,既要让团员青年找到大学目标,又要保持长久动力,统筹推进上下联动,让团员青年情感有寄托,学业有助力,成长有引领。

2.3夯“实”基层组织,深化综合改革制度化

针对团的工作“政治性弱、娱乐性强”的不足和差距,将思想引领作为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探索制定“党建带团建”深度融合模式,解决班强团弱的问题。将高年级党支部、党员与低年级团支部、团员一对一对接,通过启蒙谈话+思政研讨、学业指导+生活帮扶、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党员深度参与团支部的规划发展、团员的个人成长,用党的理论指导团支部和社团,加强团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制定推优入党等制度,将关口前移,通过早选苗、早培育,推荐优秀团员青年加入党组织。

3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工作

3.1用“活”融媒体,奏响网络思政“主旋律”

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要科学研判,结合共青团员成长发展的新规律,抓住网络思想阵地,建设微信公众号、微博、哔哩哔哩等线上平台,着力提升网络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引领力,传递新思想,注入新活力,依托校园两级学生组织和品牌活动,加强融合学习借鉴与大胆创新,不谈探索,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充分发挥90后、00后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考评、评价、监督、激励体系。

3.2做“足”专业课,打造科技创新“新生态”

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通过兴趣认知、方法能力等几个维度助力学业提升,实施赢在未来计划、对点帮辅计划、相伴导生计划,从自己学习到帮助他人学习,从激发学习热情,到形成终身学习理念。培育卓越的创新能力,建立学习、科研、竞赛、实践一体化提升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除了丰富的科创活动,依托科技类社团企业,建立系统的科创培训课程,全覆盖培训,全过程指导,从学习创新到实践创业,从参加比赛到举办比赛,让创新能力成为团员青年的一个优质标签。

3.3致“敬”新时代,弘扬爱国奋斗“正能量”

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对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共青团工作须坚持精神引领、典型引路,深入挖掘学校老一代教师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优良传统。让每一名共青团员重新学习、思考、再出发,瞄准前沿热点和核心科技,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投身强国伟业,在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征程中,勇立潮头、踏浪而行,以不可阻挡的青春速度,不可估量的青春加速度,练就过硬本领,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续写时代华章书写青春答卷。

作者简介:李超,1992年3月15日,男,汉族,辽宁省朝阳市,本科,助教,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申霞,夏豪杰.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治理运行机制现代化[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06):17-22.

[2] 吴保军,黄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策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1):35-37.

[3] 蔡婕萍.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体系探索[J].教育评论,2020(03):101-106.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共青团工作人才培养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新时代下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思路与改革意识研究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团组织建设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