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联合心理、康复护理对青少年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8-10陈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1期
关键词:疼痛程度中医护理康复护理

陈兰

【摘要】 目的 研究青少年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护理联合心理、康复护理对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青少年骨折患者, 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 各40例。常规护理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 心理护理组开展中医护理联合心理、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以及抑郁、焦虑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 心理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为(279.23±10.36)分, 高于常规护理组的(250.34±9.3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099, P<0.05)。护理后, 心理护理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6.04±1.57)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6.31±2.15)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43.57±2.16)、(45.32±1.9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35、19.496, P<0.05)。结论 针对青少年骨折患者, 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可改善患者消极情绪, 调动患者对治疗的主观性, 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从而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中医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青少年骨折;心理状态;疼痛程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84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飞快发展, 骨折患者在日常并不少见, 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骨折使患者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其中以青少年最为常见, 若不及时治疗, 可引发致残隐患, 甚至死亡[1]。因此, 本文在积极治疗青少年骨折端的同时, 还应做好青少年的心理护理, 使青少年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且对不同时期出现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分析[2]。现阶段传统护理方式已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导致部分青少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现象, 因此, 临床选择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尤为重要。有关研究显示, 中医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青少年骨折患者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消极情绪, 调动患者对治疗的主观性, 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从而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3]。因此, 本文选取80例青少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中医护理联合心理、康复护理对青少年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青少年骨折患者80例, 按護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 各40例。常规护理组中, 男女比例为18∶22, 年龄16~20岁, 平均年龄(18.16±1.39)岁;骨折原因:车祸撞击8例、楼梯跌伤7例、意外摔伤10例、跑步受伤15例。心理护理组中, 男女比例为19∶21;年龄14~19岁, 平均年龄(17.56±1.86)岁;骨折原因:车祸撞击6例、落体跌伤9例、意外摔伤15例、跑步受伤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4]:①患有骨伤史;②患有心脏病、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③患有过敏史以及手术禁忌证。纳入标准[5]:①患者年龄均≥14岁;②经各项检查确诊为骨折;③患者以及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同意书。

1. 2 方法 常规护理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 具体包括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及抗感染、补液等。心理护理组开展中医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康复模式, 具体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 ①骨折引起的疼痛使青少年难以忍受, 而开放性骨折失血过多, 可引起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代偿性呼吸、心率加快以及血压降低等症状, 对于这种症状, 护理人员应积极遵医嘱帮助青少年补充血容量, 尽可能减轻青少年的痛苦。同时对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 在给予镇痛药物外, 并加上心理干预护理, 给予一定的暗示、移情、疏导等护理, 尽可能转移患者注意力, 以减少疼痛, 消除恐惧等心理。②青少年骨折时常担心骨折愈合后是否影响日常活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尤其对于长期卧床的青少年常会表现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导致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 针对此类情况, 护理人员应时常巡视病房, 并与青少年交流, 舒缓青少年心情, 告知本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成功案例, 促使青少年振作的信心, 对预后效果十分重要。③建立自信心, 对于青少年骨折疾病患者, 帮助恢复自信心尤为重要, 众多青少年因骨折觉得自己不再是完整的人等消极想法, 这些想法均不利于病情恢复, 甚至可让青少年产生轻生念头, 因此, 护理人员应当更加重视青少年的情绪以及心理变化, 应满足青少年情感、生活以及心理需求, 并允许青少年发泄机会, 护理人员均要与青少年交谈、安慰和鼓励患者, 并协助青少年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 打消轻生念头, 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恢复重新生活的勇气, 且嘱咐家属24 h进行陪护。

1. 2. 2 中医护理 ①情志护理:了解青少年的情绪, 用语言进行开导, 并做好安慰工作以及保持情绪平和。帮助青少年转移和改变情绪, 通过舒畅气机、怡养心神等方式, 可有效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众多患者疼痛时均可出现情绪烦躁, 可使用安神静志法, 应嘱咐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吸气, 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②骨折护理:减少患肢移动, 在必须移动时, 应取得患者配合, 移动过程中需动作轻柔, 用双手同时托住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同时在帮助患者牵引、复位以及固定时应做好解释工作, 取得患者配合, 在术后摆放于功能位或需要特殊体位, 防止畸形。③饮食护理:在饮食过程中, 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 通过八纲辨证, 应用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 使气血旺盛。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

1. 2. 3 康复护理 ①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 早期需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并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康复训练, 包括早期的踝关节背屈、趾屈以及股四头肌收缩、舒张等长训练, 中期的小腿抬高和屈髋、屈膝训练, 以及后期的下床步行训练等。②需与患者活动能力相结合, 在对骨折无影响状况下, 实施开展肌肉收缩放松运动, 从而有效促进患者血液循环, 使其体质得到有效增加, 且将创伤的全身反应减小, 从而降低关节僵硬的发生。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参照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价患者生活质量[6], 其中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4个项目, 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状况改善情况, 使用SDS与SAS进行评估, 均为分值越低表示抑郁、焦虑状况越轻。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 心理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为(246.52±9.87)分, 常规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为(247.57±10.43)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2, P>0.05);护理后, 心理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为(279.23±10.36)分, 高于常规护理组的(250.34±9.3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099, P<0.05)。见表1。

2. 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 心理护理组SAS评分为(69.13±1.12)分, 常规护理组SAS评分为(69.24±1.68)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5, P>0.05);护理后, 心理护理组SAS评分为(36.04±1.57)分, 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43.57±2.16)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35, P<0.05)。护理前, 心理护理组SDS评分为(68.43±1.98)分, 常规护理组SDS评分为(69.12±1.56)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1, P>0.05);护理后, 心理护理组SDS评分为(36.31±2.15)分, 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45.32±1.9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學意义(t=19.496, 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青少年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主要是由高处坠落以及交通事故所致。众多青少年患者骨折后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规律受到突然严重打击, 其心理平衡发生严重紊乱, 失去自我整体感, 出现不同程度的生命危险, 表现为恐惧、焦虑、惊慌以及高度紧张等行为。

由于青少年的控制能力往往比成年人要差, 因发生骨折后剧烈疼痛, 导致青少年出现哭泣、焦虑以及狂躁等症状。因此, 护理人员要以温柔和蔼的态度, 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 并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 使患者慢慢恢复理智, 逐渐进入平稳状态。同时, 护理人员的行为应做到忙而不乱、举止稳重, 以最佳的印象出现在患者面前, 使青少年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以及对医院产生安全感。有关研究显示, 中医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青少年骨折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消极情绪, 调动患者对治疗的主观性, 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从而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7]。本文研究显示, 护理前,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心理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心理护理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说明中医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治对青少年骨折效果显著, 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症状, 减少骨折伤口疼痛感, 提高患者满意度, 预后效果较高, 有效促进患者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 针对青少年骨折患者, 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改善患者消极情绪, 调动患者对治疗的主观性, 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从而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萍, 陈珏, 时华, 等. C反应蛋白对骨折患者心理及疼痛护理模式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24):128-132.

[2] 程玉萍. 舒适护理干预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29(24):4061-4062.

[3] 李雪玲. 门诊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24):234-235.

[4] 徐三霞, 罗王莉. 研究骨科四肢骨折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疼痛的影响. 中国伤残医学, 2018, 26(21):80-81.

[5] 赵传云. 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负面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22):148-149.

[6] 张采梅, 黄俊明, 李行. 健康教育指导护理对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其满意度评价.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21):2979-2982.

[7] 李玲, 何静茹. 试析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多发性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新疆中医药, 2018, 36(5):51-52.

[收稿日期:2020-03-23]

猜你喜欢

疼痛程度中医护理康复护理
个体化护理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效果
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4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