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魁巷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区域更新保护研究
2020-08-10章瑾司舵
章瑾 司舵
摘要:嘉兴双魁巷不仅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且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双魁巷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区域更新保护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研究以2017年中国政府网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同意《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为背景,以双魁巷的传统街巷空间和人居环境的探讨为基础,以双魁巷与周边片区协同发展为契机,提出作为双魁巷这样独具特色的古街巷,对其的保护与利用应当从全局考虑,全面展现古街巷固有的风情以及历史人文内涵,妥善解决古迹保护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不破坏历史遗存基础上承载现代城市功能是其核心问题,研究希冀通过形态和功能核心要素的控制来实现古街巷的文脉延续,使古民居和现代城市化发展有机结合。
关键词:双魁巷;历史民居;文化传承;区域更新;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20)07-0016-20
收稿日期:2020-06-03
嘉兴作为京杭大运河南起第二站,大运河的流经串联起嘉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保护节点,双魁巷便是这些重要节点的其中之一。双魁巷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东北部,紧靠古运河,北起光明街中段,端平桥东首,始建于1917年,全长50余米,宽2.5米,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其建筑粗犷中带有精细,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并且格局整齐紧凑,具有江南水乡明清时期“一街一河”“曲水深巷”“人家尽枕河”的独特风情。可以说双魁巷是嘉兴城区内现存最完整的一组旧式民居,在上世纪80年代初,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其周边旅游业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双魁巷独留着自己的历史文化痕迹,不仅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且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如何传承建筑和历史的文脉,在不断发展中生存,这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深思的问题。
1双魁巷的建筑特色研究
据史料记载,双魁巷当年是由宁技工匠建造,因而和嘉兴本地其他建筑略显不同,在细节处理上更显小巧精细。布局适合地形,空间适应功能,合理运用建筑材料,显得精致而亲切。码头滨水区、青石板路、街道和木制建筑等传统水乡元素共同形成了江南水乡的完整生活环境。
1.1结构和构造
双魁巷内分别建有南北两楼,略呈弧形分列于街巷两侧,门户相对,规划整齐,格局一致,都采用砖木结构,共有26间,街道房屋最初相互连接,可以从第一间一直走到最后一间,属于典型的江南小宅。建筑首层高2.9米,二楼高4.1米,为穿斗式梁架,用材较小,由瓜柱连接,精巧细致。建筑檐高为5.3米,除檐柱外其它都不用柱础。由于长江以南的阴雨天气,地下水位低,容易潮湿,所以室内通常先用石灰夯实,再铺砂,铺砖。东楼与双魁巷相交,长长的小巷从街道经过直至驳岸。街巷两端尽头各有巷门,均设有过街楼,下面有砖头砌筑的两层拱形门券(见图1)。
1.2墙与屋顶
双魁巷户户相连,所以并没有过多的暴露外墙,只有在过街楼或东楼才可以看到外墙面。砖墙外涂白色石灰涂料,历经漫长岁月,墙面斑驳,石灰脱落。为防水隔潮,墙底多用片石砌筑。二楼都是木结构,连接墙体上都开门,这样走动更加方便。
山墙起到防火作用,多为硬山式,人字形,显得更加简洁实用,且经济消耗不高。双魁巷民居屋顶上铺青瓦,整齐有序,向内排水。屋脊、屋檐、门楣、门槛、窗檐直到门前的石台阶,线条笔直舒展。街巷上部的天空呈细窄的长条形,人称“一线天”。
1.3门窗与装饰
形式多样的窗棂格是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双魁巷楼房二层门面采用一门二吊窗,门槛上装饰着精致的浮雕,窗棂为镂空花格,形式多为冰裂纹。图案是分别由中间一个等边六角形,周边极有规律地排列着“人”字三角形的装饰。听老一辈人说,中间这个等边六边形被称为“玄机”,在此周边,两两木条拼成一个“人”字,是为了展现“六面和通,以人為本”的理念,将深厚的人文观念深刻的体现在建筑上。东侧房屋的门梁为方木,西侧房屋的门梁为圆木,表示阴阳相对,凹凸有分。门楣上都用花格和浮雕做装饰,是别具江南水乡风情特色的建筑。双魁巷门楼的两侧各雕刻有五只蝙蝠,意为“五福临门”,在一二层连接处,也有很多精美的雕刻,多以寿为主,附以植物藤蔓、菊花、石榴等图样,纹路清晰,寓意美好,排列方式多种多样,有对称,有连续,富于变化。
1.4巷道
作为水乡,生活也依附于水,因此双魁:巷显得很狭窄,长长的街道和小巷夹在斑驳的高墙之中,大部分都用青石板铺就,曲径通幽。另外,双魁巷位于大运河北岸,在河岸砌筑有石帮岸和河埠,以条石铺面,方便居民取水盥洗之用,显现出江南民居中“枕水而居”的生活文化。
2双魁巷的区域发展研究
嘉兴作为大运河流域的重要区域,利用现有河流段将重要文化保护旅游节点串联,形成梅湾街历史风貌协调区,南湖红船红色旅游风景区及月河芦席汇历史街区等三大节点区域,每个区域依据自身特点形成不同历史文化特征。芦席汇历史街区、月河历史街区、文生修道院、杉青闸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共同形成了月芦文杉片区,街区地处市区核心商圈位置,周边人流密集,交通便利。政府建设融合中国古典水乡运河文化和近代西洋文化的历史文化街区,形成面向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其中月河和芦席汇区域历史上便是重要的民宅区域,其空间布局及建筑肌理更多体现民宅生活空间的特征,因此未来的规划发展更多的仍是新建及还原其历史街区风貌。
2.1月河历史街区——江南市井生活
月河埭东起朝东埭,西到最乐亭,长100余米。据清光绪《嘉兴府志》载:其河抱城,弯曲如月,故名。月河历史街区坐落在嘉兴市主要商业区的核心地带,是嘉兴市政府的重点投资项目,集娱乐、购物、休闲、餐饮、旅游为一体。月河通过近年的开发经营,是已经相对成熟的街区。突出传统市井商业功能,主打成为适合市民休憩为主的、传统文化产业聚集的商业休闲历史街区。来自全国的百余家老字号聚集在这里,酱园、粽子、酱鸭、丝绸、药房、蓝印花布等老品牌与现代商业携手并进,诠释“江南旧城宛在,市井繁华依然”的盛典(见图2)。2.2芦席汇的双魁巷——怀旧慢生活
芦席汇地块位于嘉兴老城区东北部,主要以历史街区和居住用地为主,街区包括芦席汇、解放路、双魁巷三个区域,内有香椽别墅、光明小学,以及秀城桥、双魁巷、分水墩等文保单位,是体现嘉兴传统水乡特色的重要区域。就地块现状及城市规划目标来看,芦席汇历史街区与月河历史街区.处于同一区域,其未来发展应是现有月河街区的扩展与功能完美的补充,未来将形成一个传统街区空间更丰富,旅游及商业功能更全面的大区域,两者动静结合,达到和月河片区共同发展的目的。
“老街区,旧时光,慢生活”,这里的原住民大部分是老人,生活步调安静而祥和,就像这里的建筑一样,久经历史,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芦席汇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开发,在功能业态上应注重与月河历史街区相互补充,以精品民宿客栈、配套休闲商业为主,植人创意手工制作等业态,为游客营造深度体验型的休闲度假文化氛围。双魁巷隶属于芦席汇片区,对于双魁巷来说,也是处于有利位置。更应该注重于本身的历史文脉开发,提升古街的人文价值,运用民俗业态提升古街的商业可行性,突出体验消费,营造江南水乡独特风格。
3双魁巷的空间特色及规划探讨
在保持双魁巷原有的历史文脉和建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缮与改造。注重保护,抢救第一,合理使用,加强管理。对双魁巷街区文化脉络、历史脉络、自然脉络进行梳理分析,优化街区的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生活环境价值等。
3.1环境契合,缝合历史记忆,触摸城市精神
城市应该具有多样性,需要城市的当代性,也呼唤城市的历史性,让居民能看到、摸到和感知到。通过保留遗存建筑、历史街区独特的形态,放大对运河文化的记忆,呈现出原时代的特征和氛围。双魁巷从建筑设计元素来说粉墻黛瓦,具有简单而淳朴的地域气息,然而由于久经岁月,木质的建筑有些已经破败。因此,通过对双魁巷建筑的观察研究,提取关键元素,进行整改和修建。在可进行修缮的房屋上进行修缮,无法修复房屋的拆除和重建应符合历史特点。保留并恢复街区原始街巷肌理,空间营造注重与历史场景的结合,组织分散的文物和纪念碑,缝制历史记忆片段。
优秀的城市设计应该具有一个清晰而自然的历史发展脉络,昨天和今天之间有着无缝的衔接。进行整体规划,在保持原有历史街区的同时,把改造的空间,以一个故事性的叙述方式,将概念规划体验给予受众,用故事的方式让人更加能够感同身受,并且愿意参与其中。引进活力的元素、完善环境、交通等,在悠然的石板街巷中古民居和现代城市化发展结合在一起,给喧嚣的城市带来一隅安宁,保留与传承城市精神(见图3)。
3.2功能复合,保留传统印记,持续和谐发展
依托运河串联文生修道院、杉青闸、芦席汇、月河历史街区,提供多元历史文化体验。可持续性包含的内容广泛,集合了文化、气候、功能、技术等内容,再综合政治、经济因素一起考虑,以哲学的方式处理发展,正如保护、经营环境,同时也是关怀、保护自己。把双魁巷的街区打开,打造城市特色风貌,注重交通环的契合,与城市步行、车行、游览流线合理连接,做好建筑与周边自然的功能复合。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不仅要考虑地域性,更需要挖掘文化、历史,传承文脉。作为城市文史休闲区的主要组成片区,在整个城市形态上,梳理城市更细的脉络,与周围的历史街区和文化区协调。空间上注重与运河、月河历史街区及文生修道院等历史遗存的契合,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
3.3空间整合,承载情怀,触摸城市精神
在规划布局及空间尺度上复原街巷的原有形态,并通过布局造景强化历史地位与特色文脉,真实展现文化内涵。传统社区的街道大多曲折,街道的方向不很明显,然而,正是由于街道空间的狭窄变化,给人的感官和心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了街道的可识别性;增加游览的趣味性,营造游览过程中的停留感,同时作为人流的聚集点,是街区历史记忆场景的体现点;植入江南园林的造园意境,营造安静幽静的高端生活休闲场所;通过对水岸的整理,恢复运河码头场景,游轮码头是运河文化的缩影,不仅承载着人们对古运河记忆的感受,同时有利于水上流线的完善。
在结构布局中,将水引人街道恢复“路河网格”的传统肌理。通过街巷、水岸、院落、码头等,共同构建运河水乡的传统构架。由水→街→巷→院→室的空间层次,完善内部空间分级,形成既变化丰富又线性连续的空间模式语汇。同时以原始街、巷、院的空间形态处理,达到历史性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契合,使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文化,又展现现代时尚生活,营造江南水乡枕水人家的文化风情,最大限度地使原生态古街与新商业历史区的共存,带动周边旅游休闲区与生态休闲区的活力,提升区域品质(见图4)。
双魁巷传统民居是嘉兴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丰富历史发展至今的沉淀和缩影,也是艺术、文化、历史、技术的承载者,通过对其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总结嘉兴传统民居的形成以及发展的特性规律,继承和发扬优秀建筑文化传统,使幸存的传统建筑和空间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历史文化脉络得以延续传承并不断发展,走出一条有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道路,不断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俊清杨新平.浙江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包琳.嘉兴双魁巷建筑特色研究.嘉兴学院学报.2011.09
3.金轶.江南水乡古镇滨水建筑外部空间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10
4.向晨曦李冬冬.传统·时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华中建筑.2007.11
5.汪莹徐行翔.在月河历史街区追忆似水年华.嘉兴日报.2007.12.24
6.朱炜.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浙江大学.2009.
7.张新克.嘉兴古镇民居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嘉兴学院学报.2011.05
8.王建国.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9.董晓洁王雯雯等.嘉兴老城区的特色建筑探寻(一).科技视界.2011.10
10.周甜甜.历史街区城市色彩景观研究——以嘉兴.月河历史街区为例.设计艺术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