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iwi胎头吸引器在阴道助产分娩中的应用

2020-08-10乔春红戚亚兰赵蕾张婷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1期
关键词:剖宫产

乔春红 戚亚兰 赵蕾 张婷婷

【摘要】 目的 分析Kiwi胎头吸引器在阴道助产分娩中应用的临床安全性。方法 20例阴道试产宫口开全时出现异常情况的产妇, 13例选择剖宫产, 7例选择Kiwi胎头吸引助产。观察产妇术后情况(术后24 h出血量、软产道撕裂伤、住院时间)及新生儿预后情况(出生体重、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头皮下血肿、颅内出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转科)。结果 剖宫产产妇术后24 h出血量为(407±108)ml, Kiwi胎头吸引助产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为(298±75)ml;所有产妇无软产道撕裂伤发生;剖宫产产妇住院时间为(6.1±1.2)d, Kiwi胎头吸引助产产妇住院时间为(5.3±1.4)d。剖宫产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196±428)g, Kiwi胎头吸引助产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084±407)g;

20例新生儿均无出生缺陷, 出生后1 min Apgar评为7~10分, Kiwi胎头吸引助产产妇无新生儿窒息发生, 剖宫产产妇有1例新生儿轻度窒息;剖宫产产妇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为(7.21±0.03), Kiwi胎头吸引助产产妇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为(7.23±0.04);无头皮下血肿及颅内出血新生儿病例, 剖宫产产妇新生儿有1例高胆红素血症, 经服药治疗后治愈, Kiwi胎头吸引助产产妇新生儿有1例高胆红素血症。共有2例新生儿转儿科, 1例因剖宫产后新生儿轻度窒息复苏后转科, 1例因Kiwi胎头吸引助产后4 d因“高胆红素血症”转科。结论 Kiwi胎头吸引器在阴道助产分娩中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转科率, 不增加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阴道助产分娩;Kiwi胎头吸引器;剖宫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30

有研究表明, 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 正常妊娠产妇中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2]。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术后母体恢复较慢, 再次妊娠需2年后, 对于再次妊娠者还可导致瘢痕妊娠、子宫破裂甚至增加子宫切除风险[3, 4], 可能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湿肺、产后出血及盆腔粘连等并发症, 不是临床最佳分娩方式。因此, 如何促进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是我国产科医师目前面临的重要工作之一。童丽萍[5]在应用助产技术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分析及研究中指出合理应用助产技术, 能够促进阴道分娩, 保障母婴安全。产钳技术是目前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的阴道助产分娩技术[6], 临床上利用产钳牵引胎头不仅受到胎方位的限制, 而且对手术操作者也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宋爽等[7]在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中指出, Kiwi胎头吸引器是近年来国外应用比较广泛的阴道分娩助产技术。对第二产程出现异常情况产妇, 遵循其知情同意选择权, 应用Kiwi胎头吸引器或剖宫产结束分娩, 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孕产妇术后母儿情况观察指标, 评估Kiwi胎头吸引器在阴道分娩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20例阴道试产宫口开全时出现异常情况的产妇, 年龄20~39岁, 平均年龄(29.5±3.6)岁;经产妇4例,

初产妇16例;其中, 持续性枕横位6例, 5例选择剖宫产, 1例选择Kiwi胎头吸引助产;持续性枕后位5例, 4例选择剖宫产, 1例选择Kiwi胎头吸引助产;胎儿窘迫8例, 4例选择剖宫产, 4例选择Kiwi胎头吸引助产;继发性宫缩乏力1例, 选择Kiwi胎头吸引助产。

1. 2 方法 接受剖宫产产妇均采用椎管内麻醉下子宫下段剖宫产。接受Kiwi胎头吸引器阴道助产产妇术前导尿排空膀胱, 阴道指检确定子宫颈口已开全, 排除头盆不称, 判断胎方位、胎先露位置, 摸清囟门和矢狀缝, 由小囟沿着矢状缝向大囟方向移动3 cm, 定位俯屈点, 左手食指和中指1~2根手指向下轻压后联合, 右手握住吸杯并放置在胎头, 吸杯凹槽朝向12点钟(作为胎头旋转的标识, 同时方便移动), 调整吸杯中心至俯屈点上, 按压手柄制造真空负压450~600 mm Hg(1 mm Hg=

0.133 kPa), 负压<600 mm Hg, 用手指沿吸杯边沿摸一圈, 避免母体、脐带组织夹带, 同时再次检查吸杯位置, 一手轻轻固定吸杯, 另一手配合宫缩沿骨盆轴方向持续地、缓慢地牵拉真空泵手柄, 直至胎头娩出。

1. 3 观察指标 术后恢复情况:术后24 h出血量, 软产道撕裂伤及住院时间;新生儿情况:新生儿出生时体重, 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及新生儿头皮下血肿、颅内出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转科情况。

2 结果

剖宫产产妇术后24 h出血量为(407±108)ml, Kiwi

胎头吸引助产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为(298±75)ml;所有产妇无软产道撕裂伤发生;剖宫产产妇住院时间为(6.1±1.2)d, Kiwi胎头吸引助产产妇住院时间为(5.3±1.4)d。剖宫产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196±

428)g, Kiwi胎头吸引助产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084±407)g;20例新生儿均无出生缺陷, 出生后1 min

Apgar评为7~10分, Kiwi胎头吸引助产产妇无新生儿窒息发生, 剖宫产产妇有1例新生儿轻度窒息;剖宫产产妇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为(7.21±0.03), Kiwi胎头吸引助产产妇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为(7.23±

0.04);无头皮下血肿及颅内出血新生儿病例, 剖宫产产妇新生儿有1例高胆红素血症, 经服药治疗后治愈, Kiwi胎头吸引助产产妇新生儿有1例高胆红素血症。共有2例新生儿转儿科, 1例因剖宫产后新生儿轻度窒息复苏后转科, 1例因Kiwi胎头吸引助产后4 d因“高胆红素血症”转科。

3 讨论

剖宫产是通过手术的方式将胎儿取出的一种分娩方式, 在处理难产和高危妊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理使用能有效挽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安全[8]。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在亚洲9国开展的调查显示, 我国剖宫产率高达46.2%, 位居亚洲首位[9]。各大文献报道, 自2016年二胎政策放开后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包春荣等[10]的研究中, 与2015年

相比, 2016年剖宫产率就开始呈现上升趋势(52.4% VS 53.7%)。随着二胎政策开放, 以瘢痕子宫为指征的剖宫产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1, 12]。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母儿近、远期并发症和病死率伴随剖宫产率增加而增加[13, 14]。张家帅等[8]研究中推测可能因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存在子宫破裂风险, 目前对于子宫瘢痕的牢固性及其所承受的宫腔压力尚无法精确判断, 医师通常通过选择剖宫产来规避子宫破裂风险, 且大部分瘢痕子宫产妇无试产意愿, 只有6%左右的瘢痕子宫产妇选择阴道分娩。因此, 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安全, 是我国产科医师目前面临的重要工作。

近些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头位难产发生率呈现明显上身趋势[15]。大量研究表明分娩过程中助产技术的合理应用, 能够促进阴道分娩、保障母婴安全[5]。据报道, 美国分娩总量10%~15%的产妇需要阴道助产, 我国尚缺乏相关统计数据[6]。对于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中子宫收缩乏力、母亲合并其他疾病及第二产程中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需要短期内终止妊娠者, 产科医师所面临的棘手问题是如何协助产妇尽快娩出胎儿, 降低剖宫产率, 改善妊娠结局。临床中, 应用比较广泛的阴道助产分娩技术是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产钳使用有致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面部表皮破溃、钳痕及新生儿窒息可能, 且增加了产妇软产道裂伤、阴道壁血肿、产后出血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 对手术操作者要求较高, 通常需要高年资且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级别以上人员操作, 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对于枕横位产妇使用产钳, 容易导致胎儿面部及眼球损伤, 故在枕横位产妇中使用也受到限制。本研究采用Kiwi胎头吸引助产操作简便, 容易掌握, 不受胎位限制, 产后母婴预后良好, 不增加孕产妇产后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且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产妇, 安全有效, 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1953年由TageMalstron发明胎头吸引器并推广, 与产钳相比, 不会造成胎儿面部损伤, 且由于胎头吸引器的旋转不受限制, 故临床使用不受胎方位的限制。临床操作中医师可以准确的将杯体放置于胎头上, 操作简便, 有利于提高广大年轻医师阴道助产技术水平。胎头吸引器通常是将负压牵引力直接作用于胎儿头皮, 其吸杯的材质主要包括塑料、橡胶、金属、硅胶等[16], 长时间牵引、牵引困难者容易出现新生儿头皮下血肿、颅内出血及头皮擦伤。本研究选择Kiwi胎头吸引器阴道助产, 其吸杯由软硅胶材料制成, 带有牵引力指示器, 可以将触感与可视刻度相互关联起来, 相比传统的金属杯体, 明显降低了胎儿头皮损伤发生率 [17]。本研究7例采用Kiwi胎头吸引器阴道助产者均一次吸引成功, 无吸引失败者, 无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头颅血肿及颅内血肿病例发生, 且移除吸引器杯罩后产生的假髻, 12~18 h后自行消失, 不需治疗, 产妇无软产道撕裂伤病例发生;新生儿预后良好, 无窒息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且Kiwi胎头吸引器助产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者。

随着社会公众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 对于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中出现子宫收缩乏力、胎儿窘迫及母亲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需要短期内终止妊娠者, 更多产科医生阴道助产技术不如剖宫产熟练, 畏惧因自然分娩可能才出现的纠纷风险, 倾向于选择手术干预, 而Kiwi胎头吸引器阴道助产操作简便, 容易掌握, 不增加產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有利于提高年轻医师及基层医院产科医师阴道助产分娩技术水平, 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值得临床推广。但产科医师仍应严格把握胎头吸引术使用指征, 熟练掌握胎头吸引术手术操作技巧, 尽量在短时间内以最小的牵引力将胎儿娩出[18], 日后研究尚需纳入更多的样本, 以提供更充分的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 邵坤.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观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 25(24):52.

[2] 孙立忠. 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效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12):140-142.

[3] Rafiei M, Saei GM, Akbari M, et al. Prevalence, causes, and complications of cesarean delivery in Ira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 J Reprod Biomed (Yazd), 2018, 16(4):221-134.

[4] Pedraszewski P, Wlazlak E, Panek W, et al. Cesarean scar pregnancy-a new challenge for obstetricians. J Ultrason, 2018, 18(72):56-62.

[5] 童丽萍. 应用助产技术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分析及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23):184-185.

[6] Committee on Practice Bulletins-Obstetrics.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 154: Operative Vaginal Delivery. Obstet Gynecol, 2015, 126(5):e56-e65.

[7] 宋爽, 葛明. 低位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1):1749-1750.

[8] 张家帅, 程海东, 张治萍, 等. 上海市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调查分析.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9, 35(3):325-329.

[9] Lubiganon P, Laopaiboon M, Gulmezoglu AM, et al. Method of delivery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 Asia:the WHO global survey on maternal and perinatal health 2007-08. Lancet, 2010, 375(9713):490-499.

[10] 包春荣, 余自成, 丁佩芳, 等.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剖宫产率、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变化.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4):724-726.

[11] Liu Y, Li G, Chen Y, et al. 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 indications for caesarean section in mainland China. BMC Pregnancy Childbirth, 2014(14):410.

[12] 张国华, 曹琴英, 王岩, 等. 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研究.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8, 34(1):119-122.

[13] 候磊, 李光辉, 邹丽颖, 等. 全国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调查的多中心研究.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49(10):490-499.

[14] Jacob L, Taskan S, Macharey G, et al. Impact of caesarean section on mode of delivery, pregnancy-induced and pregnancy-associated disorders, and complications in the subsequent pregnancy in Germany. Ger Med Sci, 2016(14):14.

[15] 蔡璐, 郑飞云, 郑灵芝. 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技术在枕横位和枕后位头位难产中的应用. 中华全科医学, 2018, 16(9):1493-1495.

[16] 戴钟英. 提高阴道分娩安全性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28(2):81-84.

[17] Johanson R, Menon V. Soft versus rigid vacuum extractor cups for assisted vaginal delivery.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0, 27(1):CD000446.

[18] 王珺, 陳惠池. 胎头吸引与产钳术临床应用及比较.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6(11):829-831.

[收稿日期:2020-03-04]

猜你喜欢

剖宫产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
剖宫产会导致后代肥胖
头一胎剖宫产第二胎一定要剖吗
放弃不必要的剖宫产
某院近三年剖宫产现状分析
一胎剖宫产,二胎只能剖吗?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