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 年昆明市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2020-08-10王鲸邓媛段春梅张从斌
王鲸,邓媛,段春梅,张从斌
(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昆明 650228)
云南省地处我国边境,毗邻“金三角”地带,毒品形势不容乐观,随之而来的艾滋病疫情也日益严峻[1]。自1989 年从云南省边境注射静脉吸毒人群中成批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注射吸毒是云南省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2-3]。尽管近年的监测数据表明云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性传播已取代注射吸毒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4],但是,吸毒人群仍然是艾滋病感染及性病传播的高危人群。近年来昆明市艾滋病疫情也十分严峻,特别是从高危人群传播逐渐向一般人群扩散[5]。为了解昆明市吸毒人群HIV、HCV 和梅毒的感染状况,以及高危行为、艾滋病知晓率等情况,现对昆明市2016—2018 年吸毒人群哨点监测数据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为二手资料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信息系统”国家数据库。根据《云南省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哨点监测期(每年1—6 月)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一对一的方法填写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吸毒者健康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相关信息、毒品滥用情况、性行为等,抽取3~5 ml 静脉血送至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做HIV、HCV 和梅毒检测,并将问卷及三项血清学检测结果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专题调查信息管理系统”。本研究从该系统调取2016— 2018 年监测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和行为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接受干预服务等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2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昆明市主城区的5 个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吸毒人群。入组标准为:①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新入组或脱失3 个月以上重新入组的患者;②在维持治疗患者中,门诊例行尿吗啡检测阳性的患者;③自述使用过合成毒品的患者。2016—2018 年度分别监测了400 人、404 人、400 人,共计1 204 人。
1.3 实验室检测
血清学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进行HIV、HCV 和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抗体筛查;HIV 抗体筛查阳性者,采用4 种快速试剂或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WB)进行补充试验,补充试验阳性者方判为阳性。梅毒检测ELISA 法阳性者,采用非特异性检测方法—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RPR)或者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试剂(TRUST)检测血清中梅毒反应素,RPR/TRUST 检测结果呈阳性时,加做TPP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检测,2 次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时即可判定现症梅毒感染(报阳性);HCV 抗体筛查阳性者采用酶免试剂2(EIA-2,特异性高的试剂)试剂复检,仍为阳性方判为阳性。整个检测流程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检测技术规范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数据分析
数据导出原始文件为csv 文件,然后导入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进行描述统计,双尾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昆明市2016—2018 年累计监测吸毒者1 204 人,其中男性845 人,女性359 人,男女比例2.35 ∶1;年龄最小20 岁,最大69 岁,平均年龄(46.53±6.94)岁;人口构成以41~50 岁为主占61.19%;文化程度以小学到初中为主,占76.99%;婚姻状况中已婚占43.94%;户籍以本省为主,占98.67%,汉族占92.52%。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艾滋病知晓率根据哨点监测问卷8 个艾滋病相关知识问答,回答6 个或以上正确答案即判定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6]。2016—2018 年度知晓率分别为71.00%(284/400)、92.08%(372/404)、92.75%(371/400),3 年总体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85.30%(1 027/1 204)。详见表1。
表1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3 使用毒品种类
在2016—2018 年哨点监测中,滥用毒品种类最多的是海洛因,占92.78%、其次为麻古,占3.20%,冰毒占2.80%。仅滥用1 种毒品的占96.68%;滥用两种及以上毒品的占3.32%。
2.4 行为学特征
2.4.1 吸毒行为
监测结果显示,2016—2018 年监测人群中有过注射吸毒史的占72.01%,有过共用针具史的占8.65%。详见表2。
表2 注射吸毒史及共用针具情况
2.4.2 性行为
最近1 年发生过性行为的有790(65.61%)人,最近1 年吸食毒品后发生性行为的有407(51.52%)人,各年度比例均超过一半以上。最近一年有过商业性行为的有303(38.35%)人。详见表3。
表3 性行为情况
2.4.3 安全套使用情况
调查对象中发生性行为时与配偶使用安全套情况,从未使用的有79(14.55%)人,有时使用的有400(73.66%)人,每次都用的有64(11.79%)人。与商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从未使用的有7(2.31%)人,有时使用的有56(18.48%)人,每次都用的有240(79.21%)人。与配偶和与商业性伴使用安全套的频率相比较,与商业性伴使用安全套的频率更高(X2=384.545,P<0.001)。详见表4。
表4 配偶及商业性伴安全套使用情况比较
2.4.4 接受干预服务情况
调查显示,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清洁针具提供/交换服务的比例都在90.00%以上,接受过同伴教育的为39.7%。详见表5。
表5 接受干预服务情况
2.5 血清学检测结果
经调查分析,2016—2018 年HIV 感染率为6.89%、梅毒感染率为3.24%、HCV 感染率为81.48%。3 年的总体检出率无明显波动。详见表6。
表6 2016—2018 年血清学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关于印发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 年)的通知[7],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规定应达到90%以上。经统计分析,昆明市2016—2018 年艾滋病哨点监测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水平呈较高水平(85.30%),从2016 年的71.00%上升到2018 年的92.75%,目前已达到国家要求,说明对社区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对“使用新型毒品(如冰毒、摇头丸、K 粉等)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吗?”这一问题的知晓程度仅有57.66%,说明对新型毒品危害还没有引起重视、认识不到位。“2018 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我国毒品市场花样多,新型毒品不断出现,冰毒(甲基苯丙胺)成为滥用“头号毒品”,大麻滥用人数增多。甲基苯丙胺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依赖性强,是我国危害最大的合成毒品,随着甲基苯丙胺类毒品的快速蔓延,因吸毒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后引发的自杀自残、伤人、毒驾、袭警抗法等极端肇事肇祸现象亦时有发生。在今后的宣传教育中,应结合吸毒人群的特点,如对不同教育水平和使用不同毒品种类的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特别是对新型毒品的危害应引起重视,同时对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应加强媒体、网络、广播电台、报纸等宣传。
3.2 此次调查吸毒人群中多药滥用的比例低于国内的一些研究[8],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调查人群主要基于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大部分调查对象主要使用的毒品是海洛因。但多药滥用的问题在临床中不可忽视,其易导致各种并发症,会增加高危性行为及过量中毒发生的风险概率、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9-10],尤其是涉及合成毒品的多药滥用,滥用者极易发生高危性行为,大大提高了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多关注多药滥用行为,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3.3 性行为方面的分析结果显示,吸食毒品后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51.52%,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为38.35%,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没有百分百使用安全套。国内外研究表明,注射吸毒人群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商业性行为和高危性行为,加大了艾滋病在吸毒人群及通过性途径在性乱人群中传播的潜在危险性[11]。调查对象有商业性行为呈逐年缓慢上升趋势,多性伴、吸食毒品后性生活混乱、无保护意识,极易发生高危性行为,加大了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由此可见,仅加强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够的,须将健康教育与清洁针具、安全套发放并重[12],推广完善美沙酮维持治疗[13],加强有关部门对商业性行为的监管查禁,加大安全套的宣传及使用,切断传播途径,阻止艾滋病的传播,保护易感人群。
3.4 接受干预措施。我省自2005 年以来持续开展了四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在方案以及实际执行中,在不同场所均对吸毒人群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干预活动,此次调查分析,安全套使用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清洁针具提供/交换服务的覆盖率已超过国家2018 年防艾措施覆盖高危人群90%的要求[14],说明我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这也与近年来宣教力度的加大以及云南省、市疾控中心深入监管场所、社区维持治疗门诊提供干预服务的成果密不可分。
3.5 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研究对象HIV 阳性率为6.89%,有报告显示[15],1996 年我国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是1.95%,2009 年吸毒人群HIV 感染率升至9.30%,到2011 年则有所下降,为6.40%,而目前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吸毒人群HIV 感染率已达到15%[16]。此次调查结果略低于中国其他城市9%~10%吸毒人 群[17-18]以及云南省其他地州吸毒人群8.68%~22.72%[17]。本次研究梅毒阳性率为3.24%,低于中国其他地区吸毒人群检出率[17-21]。造成两者结果略低的原因可能为: ①存在取样偏差,样本代表性欠佳;②可能那些阳性的感染者更容易留在门诊服务中。因此,我们应该在巩固现有防控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有效预防措施的覆盖面,调动全社会力量,聚焦艾滋病传播,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监测HCV 阳性率 为81.48%,远远高于中国各地区吸毒人群HCV 感染 率[17-22],这与昆明市的吸毒人群特点相符,他们以注射使用为主,导致丙肝感染率较高,因此,对丙肝患者不应仅局限于健康宣教,应加强与医院的转介工作,使患者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此次调查还有诸多不足之处,调查对象主要是来自于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年龄、物质滥用情况等不足以代表昆明市的吸毒人群状况,此外,调查的样本数量还有待增加,问卷内容有待优化。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扩大监测的覆盖面,采取更有效的监测措施,以获得更准确、客观的信息,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更科学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