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

2020-08-10罗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缺血性效能神经功能

罗敏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最常见脑卒中类型,约占60%~80%[1],通常表现为脑供血不足、脑部血管破裂、血管阻塞等,复发率、致死率、致残率极高[2]。患者极易因肢体活动障碍、部分神经功能损伤等影响日常生活,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自我感受负担 (self-perceived burden, SPB)是指接受照护者因依赖照顾者产生的挫败、顾虑及内疚感,因自身照护需求带给照顾者身心、情感、经济等方面负面影响的担心[4-6]。因此,本研究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干预策略,旨在为临床护理措施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47例。年龄61~74岁,平均(68.27±8.90)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3.18±2.64)年。纳入标准:在我院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CIS患者,并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年龄>60岁且≤75岁;住院时间≥2周;经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得分≤5分[7];患者和家属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患严重精神性疾病或严重失语;非首次发病住院者;意识不清或昏迷患者;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途应各种原因退出本次研究。

1.2 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调取病案室患者病历,从人口特征与经济状况、疾病因素、照顾者因素、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等可能影响患者SPB得分的多维度出发,使用问卷调查收集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经济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神经功能缺损、病程、焦虑或抑郁情绪、生活质量、产生肢体或语言障碍、疾病认知程度、自理能力水平、照护者因素、社会支持度、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等18项相关因素。由专业培训过的研究人员亲自在住院病房发放调查问卷,采取面对面讲解形式,由患者独立完成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9份,收回有效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观察指标 (1)患者SPB评分情况。参考Cousineau研制,并结合我院临床经验修订的简化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做为评估标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主要包括[8]:身体负担、情感负担和经济负担3个方面,共10个条目,各个条目采取李克特1~5分评分制,其中1分代表“从不”,5分代表“总是”,累积得分总得分高低与SPB程度成正相关,并将得分指标分为:无明显(<20分)自我感受负担、轻度(20分~29分)、中度(30分~39分)、重度(≥40分)。(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支持度评估。选取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其中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中度缺损和重度缺损得分范围分别为0~15分、16~30分和31~45分[9];采取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其中正常、部分缺陷、明显缺陷得分范围分别为 0~16分、17~21分以及≥22分;选取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对个体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评估[10],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共3个维度,累积各维度得分,得分高低与社会支持程度成正相关。经检验以上量表均有较好信度和效度。

2 结 果

2.1 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SPB现状 结果显示,8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PB的平均得分为(36.97±6.23) 分,处于中度水平,其中无明显SPB 9例(10.11%),轻度SPB 17例(19.10%),中度SPB 34例(38.20%),重度SPB 29例(32.58%)。89例患者SPB各维度得分见表1。

表1 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SPB各维度得分情况(分,

2.2 影响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SPB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SPB评分为因变量,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收入水平、自理能力水平、疾病认知程度、照护者因素以及自我效能是影响患者SPB的独立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SPB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经济收入水平和自理能力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经济收入水平越高,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越低(P<0.05),这与郑红等[11]提到的能够支付住院费用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明显低于不能完全支付者基本一致。分析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周期长、费用高,部分患者发病后处于离职或无固定收入状态,家庭收入减少,而患者面对家属照护付出的时间、精力容易产生重大愧疚与自责感,自我感受负担加重。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经济负担较重患者的心理变化与行为举止,及时疏导患者负面情绪,避免抑郁、自杀等不良后果产生。

自理能力是影响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重要因素,李咏梅报道[12],平等理论中个体在社会关系中常倾向维持自身受益 (获得帮助、支持) 与贡献 (实施帮助、支持) 间平衡,由于疾病原因,患者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护能力而需求被照护,失去维持平衡能力,极易产生自我感受负担。同时,因偏瘫、偏盲、语言功能障碍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生活自理能力偏弱患者,除照护需求增多外,对照护者身体消耗与心理负担要求更高,患者短期内无法接受自护功能转换,加上自理能力不足与治疗周期拉长、康复训练费用昂贵,无形间再次加重其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利用认知行为教育,鼓励患者给予照护者关爱,重建双方互信活动,获取新的亲密关系平衡,以有效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

3.2 疾病认知程度和照顾者因素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疾病认知程度以及照顾者因素会明显影响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相关文献指出[13],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知识了解越多,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越轻,是因为患者若对疾病类型与特征认知不足,易对肢体、吞咽等生理功能障碍产生恐慌与焦虑,意志消沉、丧失治疗信心,致其出现食欲减退、睡眠障碍、沉默少语等异常行为,同时抗拒护理人员心理疏导与疾病讲解,形成恶性循环,与认知程度高者比较,其自我感受负担明显加重。刘同欣等[14]研究认为,身份、健康状况、工作状况、负担情况以及可照护时间的照顾者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造成重要影响(P<0.05),分析原因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家庭事件,为承担照护责任,家庭每位成员原有生活方式与社会角色均被打破,随照护者年龄增长,照护者自身精力、体力有限,尤其长期照顾肢体障碍患者,严重影响照护者抗压能力与自我调适能力,而病患敏感度高,受照护者身心压力与负面情绪传染迅速,产生的愧疚感与负担感使其遇到困难时不愿求助照护者,自我感受负担加重;当照护者为健康状况差或抱怨情绪多的保姆或护工时,也会使自我感受负担感上升,这与吕姗的研究结果相符[15]。护理人员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给予照顾者专业的技能指导,可借助看护日记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照护效率、情绪管理能力。

3.3 自我效能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自我效能会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产生影响(P<0.05),这与刘智慧[16]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效能相关性结果相符。究其原因,良好自我效能感为患者战胜疾病、抵抗负面情绪、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提供必要情感与行为支撑,自我效能提升利于降低应激反应,打破部分患者过度担心、幻想式、自责的情绪,主动表达自身感受、维护良好心理体验,进而消除自我感受负担。苏丹丹研究也表明[17],良好的自我效能有助于预防心理障碍,文丹静则认为[18]自我效能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生活质量与自我感受负担密切相关,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共同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呼吸放松和想象放松等训练,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精神状态,利于提升自我效能,进而减轻自我感受负担。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较重,且受诸多因素影响,应给予更多关注,护理人员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增强照护者与社会支持度,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猜你喜欢

缺血性效能神经功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