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0-08-10邱军玉
邱军玉
(民勤县中医院 甘肃武威 733300)
心律失常为临床常见心内科疾病,病理表现包括交界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其潜在性危害较大,若没有及时给予治疗,极易导致心力衰竭等危重并发症的发生,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临床针对快速心律失常,主要以控制心率为主要治疗目的,可显著降低急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维持血流动力学,针对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可选用药物较多,较为常用的药物为胺碘酮,但于临床应用发现胺碘酮单药治疗近期效果较好,远期效果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性,临床应用价值受限[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课题共收集7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纳入周期为2018 年3 月到2020 年2 月,借助蓝红双色进行数列分布,36 例分设实验Ⅰ组,男女例数为19、17,年龄中数(58.26±1.95)岁;36 例分设实验Ⅱ组,男女例数为18、18,年龄中数(59.68±2.02)岁;假设校验2 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基线资料(P>0.05),符合假设校验标准。
纳入原则:
(1)72 例课题研究对象均符合课题研究标准,经《心内科医学诊断指南》[2]评估,符合临床对快速心律失常的确诊指征;
(2)纳入征求患者及其监护人授权,经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3)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
1.2 方法
2 组患者确诊后均采用药物治疗,于药物治疗之前给予患者药敏实验,确保课题药物使用安全性;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药物静脉滴注,选取300mg 稀释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十min 以上,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可于静脉滴注后30min 左右,重复用药150mg,静脉滴注之后可联合使用安碘酮口服,剂量依据患者机体耐受度为宜;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美托洛尔静脉注射,采用150mg 胺碘酮稀释后静脉注射,于注射后30min 采用5mg 美托洛尔稀释后进行缓慢静脉推注,静脉推初速度为0.5-1.0mg/min,观察药物疗效,若患者自觉症状无改善,可于五min 后重复上述治疗,每日持续治疗剂量不超过15mg。
1.3 评价标准
统计比对2 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情况,每次检测3 次,取中间值进行客观分析;观察药物使用期间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课题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4.0 进行假设校验,P<0.05 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比对
治疗前假设校验2 组患者心率指标,差异均衡(P>0.05),治疗后,2 组患者心率均不同程度降低,实验Ⅱ组患者心率显著低于实验Ⅰ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
2.2 2 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实验Ⅱ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实验Ⅰ组4 例患者继发恶性心律失常,1 例患者继发心力衰竭,发生率13.88%,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快速心律失常为临床常见内科疾病,可与多种心脏器质性疾病伴随发生,例如心肌病、冠心病等,需及时控制心率,降低危重并发症的发生,缓解心律失常症状,降低死亡率[3]。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加速,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临床继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危害老年患者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受到临床心内科学者高度关注。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诱发因素较多,且其潜在危害性较大,经临床病理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快速,心律失常与患者机体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理状况、饮食习惯等均具有高度关联性,若没有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控制,疾病进展严重危害患者心功能,极易诱导心功能衰竭情况的发生,临床潜在危害性较大。
既往临床针对快速心律失常病理表现及其治疗需求,多采用药物控制的方式,旨在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心率,可有效逆转心功能损伤,以提升疾病治疗有效性。临床常用胺碘酮药物进行抗心律治疗,其主要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钾外向电流,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有效阻断房颤情况的发生,降低猝死率;但于临床应用中发现,胺碘酮药物单独应用效果不甚显著,需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死亡率;临床常配合使用美托洛尔进行静脉注射。美托洛尔作为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改善钙内流情况,延缓心率传导,经临床药理研究中发现,胺碘酮与美托洛尔无交叉耐用情况,可联合使用,提高药物疗效[4]。
综上,于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采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静脉注射联合疗法,临床应用兼具有效及安全等优势,可于临床深化研究及推广,让更多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