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2013-2017年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2020-08-10刘娜娜杨思秋张若楠侯胜田

卫生软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卫生管理人员

刘娜娜,杨思秋,张若楠,侯胜田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

卫生资源可分为卫生人力资源、卫生物力资源和卫生财力资源,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1]。卫生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存在于卫生行业内部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各种卫生工作者数量和质量的总和[2]。由于修订《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査制度》,适当调整了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统计口径,导致2013年机构和人员数变动较大,2013年以前不包括原人口计生部门主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人员数,2013年以后的卫生人员数包括卫生计生部门主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人员数。为保证统计口径一致,本研究选择对2013-2017年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人力资源数量进行统计,分析2013年以来全国卫生人力资源的增长变动、分布状况及其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制定我国卫生人力资源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1 数据来源及指标口径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根据相应数据汇总求出。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卫生人员指在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包括职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师(士)等卫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其中,2010年起,卫生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包括获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公务员。

2 结果

2.1 全国卫生人力资源情况

2013-2017年,全国卫生人员总量持续增长。从2013年的9,790,483人增长到2017年的11,748,972人,年均增长速度为4.66%。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逐年递减,年均增长速度为-2.71%外,其余各类卫生人员均逐年递增,其中注册护士的年均增长速度最快(8.13%),药师(士)的年均增长速度最慢(3.45%),见表1。

表1 2013-2017年全国卫生人力资源存量及年均增长速度

2.2 医院卫生人员情况分析

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类别分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四类,医院是其主要形式,拥有大量的卫生资源,卫生人员主要分布于医院。2013年到2017年,医院拥有的卫生人员的总量和在全国卫生人员中的占比逐年增加,2017年占比达到59.38%;从占全国卫生人员的比例来看,除注册护士和管理人员在全国的占比为波动增长外,医院其他类别的卫生人员占比均为逐年增加;除执业(助理)医师和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比在六成以下之外,其余各类卫生人员占全国卫生人员的比例均在60%以上,见表2。

表2 2013-2017年医院卫生人员存量及占全国卫生人员总量比例

2.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情况分析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面向服务辐射区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是我国卫生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员配备的合理性至关重要。从总体情况来看,2013年到2017年,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的数量逐年增长,从2013年的3,514,193人增长到2017年的3,826,234人;但占全国卫生人员的比例逐年下降,从2013年的35.89%下降到2017年的32.57%。从各类卫生人员的情况来看,除管理人员在全国卫生人员中的比例相对较低,占20%以下外,其余各类占全国卫生人员的比例均在20%-30%左右,见表3。

表3 2013-2017年基层卫生机构人员存量及占全国卫生人员总量比例

2.4 东中西卫生人员情况分析

从东中西分区来看,2017年拥有的卫生人员总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东部(5,052,211人)、中部(3,443,254人)、西部(3,243,507人)。各类卫生人员数量也以东部居多,值得注意的是,在管理人员方面,西部地区(29.42%)以微弱优势多于中部(29.29%),见表4。由于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东中西三地区的人口基数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扣除此因素影响后,每万人口卫生人员数排名为东部(87.51人)、西部(85.65人)、中部(79.33人),见表5。

表5 2017年东中西万人口卫生人员数

表4 2017年东中西卫生人员存量及占全国卫生人员总量比例

2.5 省际卫生人员情况分析

2017年的数据显示,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拥有卫生人力资源最多的是山东省,共有卫生人员917,894人;拥有卫生人力资源最少的是西藏,共有卫生人员33,413人。利用SPSS 20.0进行描述统计发现,最小值为33,413,最大值为917,894,平均值为378,677,可见卫生人力资源在省际间的分布变异度较大。

每万人口卫生人员数的全国平均水平为84.52人,达到平均水平的只有北京、陕西、西藏等16个地区,贵州、海南、天津等15个地区没有达到平均水平。由于各地人口数不一样,卫生服务利用会因人口数的不同出现差异,如西藏2017年人口数为337万人,每万人拥有的卫生人员数达99.15人,位居全国第3。扣除人口因素影响后,省际分布仍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每万人口卫生人员数量为145.20人,安徽为65.14人,两者的差距约2倍,见表6。

表6 2017年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万人口卫生人员数

3 讨论与建议

3.1 卫生人员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注重加强素质培养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对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层次、多样化,卫生人力资源面临巨大市场缺口。另一方面,随着医改深入发展,国家对医疗卫生人员支持和引导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卫生人员总量将会持续增长。据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工作会议消息,预计2020年全国卫生计生人才队伍总量将会达到1255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5人,注册护士达到3.14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达到0.83人[3]。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4]。一方面,多措并举增加卫生人才总量,加强卫生人力资源的储备:改进医师培养机制和就业指导政策,注重制定和落实人才引进、优待、医学生就业指导等政策,吸引医疗卫生人才,创造留住人才的机会;通过人事、薪酬等手段为引进医疗卫生人才提供保障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高素质卫生人才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引导总量增长的同时,也应关注到卫生人员素质培养,强化卫生人员执业资质管理和考核:严格把控卫生人员的准入资格,并对已经在岗执业的卫生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应有的卫生技术能力和水平。加大对卫生人力资源的资本投入,加强卫生人才教育培养,精心制定医疗卫生人才培育计划,全面提升医疗卫生人才技术技能水平,努力培养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

3.2 优化地区、城乡间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近年来,为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人才向农村、社区、西部地区以及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缓解其卫生人才匮乏的矛盾。但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型医院快速无序扩张等原因,导致卫生人员依然主要流向大城市,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高收入,严重影响了基层卫生改革的作用和效果[5]。主要表现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量逐年递减;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拥有的卫生人员总数量逐年增加,其中医院卫生人员占全国的比例增长,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占比逐年下降。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向城市大量、快速地聚集,在城市中又集中于大型医疗机构,使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倒三角”配置状况更为严重。

此外,卫生人力资源在东中西区域间和省际间同样存在分布不均衡问题:东部地区卫生人力资源集中度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西部的每万人口卫生人员数多于中部;31个省、市、自治区中,每万人口卫生人员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16个省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藏、青海、新疆、宁夏等省份的排名在经济实力较强的广东、福建之前。导致地区间卫生人力资源结构失衡的直接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中,体制性原因正是由于政府的卫生投入宏观调控力度不够[6]。首先,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级政府普遍存在对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投入不足,特别是偏远地区;第二,由于东部地区的医学院校集中、医学教育质量相对较高、实践和培训机会多,导致大量卫生人力资源向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和生活环境好、患者支付能力高的地方聚集;第三,由于西部的西藏、青海、新疆、宁夏等省份普遍人口较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口少,因此扣除人口因素影响后,每万人口卫生人员数量差异较大。如何解决地区、城乡间卫生人力资源匮乏情况,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满足百姓的医疗卫生需求,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各地区、各层次结构的卫生需求情况和资源配置的差异,将会影响卫生服务的有效利用。因此,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相应的支持和引导政策,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合理配置各地区、各层次卫生人力资源,避免出现“洼地效应”[7];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水平,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给予最需要的地区、单位和人群以适当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引导卫生人力资源流向短缺区域;完善一定区域范围内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信息互通共享的平台和远程医疗服务的信息渠道,缓解不均衡情况;完善分级诊疗体制,鼓励和引导多元办医,缓解卫生资源供需矛盾[8]。

3.3 重视卫生管理人员培养,加强精细化管理

管理工作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科学技术和管理创新已成为医疗机构参与医疗市场竞争,获取市场份额,维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医疗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对卫生人力、财力、物力的有效管理,既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又能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在卫生人员中均存在占比较低的情况。其原因主要是卫生行业普遍偏重临床,管理人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当前我国卫生管理人员数量少、重视程度和培养方面也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管理管理人员不足,不利于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制约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系的形成[9]。因此要结合当前卫生管理工作的现实,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安排管理人员,培养、组建高素质的卫生管理团队,保证卫生管理水平。注意加强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工作呈现出规范化和有序化发展状态。例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确保上级部门的各项政策措施都能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提高工作的实际效率和效果,构建良性循环管理系统,形成合理的工作评价和改善机制,促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卫生管理人员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智取红领巾
国企基层管理人员作风建设措施分析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
卫生歌
讲卫生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