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的实际价值
2020-08-10唐秀荣
唐秀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ICU 广东广州 510378)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发率高、病情迁延反复等特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表现为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胃脘疼痛等症状,西医对此病常以抑酸、抗酸、保护胃粘膜,促进胃肠蠕动为治疗原则,为了提高治疗效率,还需配合中医护理,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本文就中医特色护理应用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0 月~2019 年4 月我院收治的68 例慢性胃炎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将这些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 例。观察组中,男性20 例、女性14 例,年龄25~69 岁,平均年龄(46.38±4.57)岁,病程为1~13 个月,患者的平均病程(6.74±1.56)个月;对照组中,男性21 例、女性13 例,年龄26~70 岁,平均年龄为(46.42±4.68)岁,病程为2~14 个月,平均病程(6.86±1.7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注意休息,戒烟、戒酒,饮食上以少食多餐为原则;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具体内容:
①自拟热敷包,将装有桂枝、吴茱萸、莱菔子等药加入姜汁经过10min 加热放在大小适合的布袋内,进行热敷,每次热敷30min。
②针刺穴位:主穴中脘、气海、足三里、内关等,针刺得气后进行提插法或者捻转补法留针30min。
③拔罐:将竹罐放入煮沸的药水中,药水中有厚朴、白术、茯苓、广木香、炙甘草、干姜、桂枝、制附子、党参、黄芪等10 味药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生活满意度评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SAS 评分。
1.4 评价标准
采用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IA)对两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进行评分,包括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生活满意度指数A(SIA)以及生活满意度指数B(SIB),LSR 最低分为5 分,最高分为25 分,分数越高,患者的满意度越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分,分解值为50 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焦虑倾向越明显[2]。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 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检验;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LSIA 评分对比
两组LSR 评分、SIA 指数、SIB 指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
2.2 两组护理前后的SAS 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SAS 评分相比,P>0.05;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
3 讨论
中医将慢性胃炎列为“脾胃系病症”范畴,主要因忧思郁怒、饮食劳倦、肝气犯胃、损伤脾胃所致的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表现为舌苔薄白,脉沉细,四肢不温,畏寒神卷,胃脘痛等临床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护理,依靠护理来提高治疗效果[3]。
本研究中给予中药包热敷、针刺穴位、拔罐等进行养生调护,可达到健脾燥湿、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作用。中药热敷包中的桂枝具有散寒解表的功效;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三种药物合用具有散寒、消食、止呕等作用;针刺、拔罐疗法可起到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的作用[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生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应用在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助于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减轻其负性情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