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2020-08-10祝爱敏祝爱芳
1 祝爱敏 祝爱芳
(1 甘肃省兰州市南滨河路333 号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儿科 730050;2 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内三科 410200)
静脉输液为我国临床治疗疾病开展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给药方式[1]。虽然目前静脉输液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但受护理人员穿刺技术、静脉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在静脉输液期间仍可发生多种不良事件,轻则增加机体痛苦,重则可诱发静脉炎等并发症,甚至可能引发医疗纠纷[2]。因此,加强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具有必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20 例患者。应用抽签法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例数相同。对照组的男、女比例为29:31,其中小儿患者25 例,成年患者35例,年龄最小者6 个月,年龄最大者79 岁,平均年龄(43.32±4.15)岁。试验组中男性患者32 例,女性患者28 例,小儿患者26 例,成年患者34 例,年龄范围8 个月~77 岁,平均(43.28±4.09)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的均衡性,结果显示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本人或其家属知晓研究目的后均志愿参与。
1.2 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输液护理。
试验组:在本组患者的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具体管理方法为查阅资料,结合早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制定,具体内容为:
(1)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科室内定期开展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相关知识培训,要求护理人员明确静脉输液的常见不良事件、可能引发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使护理人员具有静脉输液管理风险意识,在护理工作中能够积极采取预防对策。另外,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高质量的完成静脉输液护理措施。
(2)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在静脉输液治疗开始前对患者或其家属实施输液健康宣教,向患者或其家属讲解如何进行输液前准备、输液治疗期间和输液治疗结束后需要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以及输液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等,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及其家属的风险因素识别能力,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输液治疗。
(3)完善静脉输液管理流程:静脉输液治疗需严格遵循“三查八对”原则。静脉穿刺前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尤其是小儿患者,与其家属配合,做好小儿患者的情绪安抚。穿刺结束后,妥善固定输液导管,并指导患者正确摆放肢体,尽量避免大幅度肢体动作,若输液期间有如厕需求,嘱咐患者及时按铃寻求帮助。
(4)加强输液查对和巡视:按严格遵循“三查八对”原则完成静脉穿刺给药后,护理人员增加输液治疗期间的巡视次数,了解患者输液进程,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评估,加强高风险患者的输液监测。
1.3 评估指标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包括液体外渗、针头脱落等。
1.4 数据的统计分析
软件:SPSS 21.0,X2检验计数资料差异,t 检验计量资料差异,P<0.05 时判定两资料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试验组患者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评价我院制定的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对策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静脉输液最常见的护理问题就是各种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长期观察发现,该类事件的发生主要与患者自身状态和护理人员的相关操作有关[3]。我院制定的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对针对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采取干预措施,患者方面主要为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护理人员方面,主要为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加强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以上述两个角度为切入点采取多种管理措施,可基本抑制根源性风险因素的出现。因此,能够获得较理想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我院制定的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在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对多种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均具有预防作用,可使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值得其他医院护理人员进行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