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事志愿者动机和激励因素分析

2020-08-10梁梓杰曹伍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动机高校学生志愿

梁梓杰,曹伍健

1 引言

志愿者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在体育赛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志愿者的概念为“不以金钱、物质作为目的,而是为社会作出奉献的实践者”。同时,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志愿服务机构不断扩大,大学生志愿者成了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重要主体。

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项爱心事业,在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2]。同时,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健康的社会活动,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第十五届广东省运动会为契机,对志愿者的参与动机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当前我国的志愿服务情况,对志愿者的激励制度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提供帮助。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主要以参与第十五届省运动会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和激励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240位志愿者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以及在网络上查阅大量而准确的文献资料,并做好记录,在此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有关体育赛事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和激励因素的相关知识,为本次研究积累经验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2.2.2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调查地点主要集中在肇庆学院、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东金融学院、肇庆医专高等专科学校、广东理工学院、肇庆市技师学院等六所学校。此次调查在上述高校中随机抽取40位参与过省运会志愿者的学生进行调查,得出本次调查所需要的数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有效问卷共230份。

2.2.3 访谈法

通过实地考察,与志愿者们进行口头交流,并在访谈过程中获取与本次研究相关的数据,进一步了解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以及有哪些激励制度推动着他们投入到志愿服务中,为本次研究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2.2.4 数据统计法

运用相关软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的数据将以三线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3 结果与分析

3.1 第十五届广东省运动会志愿者情况的调查分析

3.1.1 志愿者性别比重与年龄构成

通过调查了解到,参加本次省运会的志愿者多数为高校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志愿服务意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也成了学生们的一种潮流。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得出被调查的230位志愿者中,男性共126人,女性共104人。其中,19-25岁的人数占总数的89.13%,高达205人。其次是25岁以上的志愿者占总数的6.09%,人数居第二,与19-25岁的相差了83.04%。18岁以下占总人数的4.78%,共11人,人数最少。由以上数据可得,19-25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作为本次省运会志愿者的主力军,为本次省运会的顺利举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表1 志愿者性别比例与年龄构成 (n=230)

对以上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18岁以前是学习的紧张时期,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并且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办事能力欠缺,因此参与志愿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而19-24岁年龄段的青年,他们大多是高校学生,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去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所以此年龄段的学生成为本次省运会志愿者的主力军。25岁以上的人群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事业上,因此缺少时间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3.1.2 志愿者活动的参与情况

表2 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 (n=230)

由表2的数据可以得知有92.17%的人数曾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他们有着强烈的奉献精神,并且希望通过志愿者活动提升自我。另一方面,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未曾参与过志愿者活动,仅占7.83%。由此可见,由于志愿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这对于本次省运会的顺利举办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着重要意义。

3.1.3 参与志愿活动的频率

表3 参与志愿活动的频率 (n=230)

从表3可以看出,半年参与一次志愿活动的人数总达115人,占总人数的50%,而一个月参与一次志愿活动的人数则为最少,共48人,仅占20.87%。由数据可得,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志愿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分和志愿者证书等激励措施去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要转变观念,要树立一种勇于自我奉献的精神,作为高校学生,应该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还是未来的就业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3.1.4 影响参与志愿活动的因素

表4数据反映了在影响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各个因素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缺乏空闲时间,占了总比例的72.61%,共有167人。缺乏空闲时间并不能成为我们不参加志愿活动的理由,除了奥运会、省运会等连续性的体育赛事,大多数的体育赛事都会采用轮班制的工作制度,并且总体的比赛时间不会太长。因此,学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参与志愿活动的时间。

表4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因素 (n=230)

由于参与本次省运会的志愿者大多数为高校学生,因此工作负担太重和学业繁忙所占的比例也较高,分别占了53.48%和60.43%。高校学生每周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任务和课堂作业,并且学生为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钻研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另一方面,有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是担任班干部或者是机构干部,他们除了要完成学业上的事情,还要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处理机构的事务,这就进一步制约了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时间。此外,缺乏陪伴、天气因素等客观条件也会影响着学生参与志愿活动。

3.2 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

动机是造成某种行为的原动力。在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研究中(如表1),可把志愿者的参与动机概括为自我动机、利他动机、物质动机和社会关系动机四大类。

3.2.1 自我动机

根据表5数据,可把获得成就、提升自我以及体验娱乐三个动机因素归为自我动机一类。其中,占比例最高的动机因素为提升自我,为53.48%。青年志愿者有着强烈的服务意识,他们希望借着本次省运会志愿者一职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增长见识。其次,获得成就和体验娱乐也成为了学生们参与志愿者的动机因素,其比例分别占了56.52%及44.34%。在大学时期,学生的好胜心强,会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去获得一些成就感,以此来满足自我。

表5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 (n=230)

3.2.2 利他动机

根据表5数据,可以把自我奉献这一动机因素归为利他动机一类。其比例占总比例的40%。作为高校学生,除了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他们还受到社会道德风气以及校园文化的影响,内心都渴望能够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作出贡献。由此可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高校的一种潮流,这也为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3.2.3 物质动机

物质动机也成为了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重要因素。从表5数据可以看出,在动机因素中获取社会实践分的比例占总调查数最高,为73.48%。其次为取得志愿者证书,占总调查数的59.57%。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部分高校是把社会实践分作为学生顺利毕业的条件之一,而此次省运会也把社会实践分作为激励学生参与志愿者的措施之一,这一措施也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到本次省运会的志愿服务中。另一方面,颁发志愿者证书也能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对于学生而言,证书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证明,这既可以作为学生参与活动的纪念品,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认可。

3.2.4 社会关系动机

由表5数据可得出,在本次调查中,有43.47%的学生参与本次省运会志愿者的目的之一是结交朋友,以此扩大自己的朋友圈。研究表明,结交朋友是志愿行为的外部动力之一。在此次省运会中,志愿者都是来自不同院校的,并且负责不同的岗位,大家在工作中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并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因此友谊这股力量成为了驱使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外在动力之一。

3.3 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因素

激励作为一种驱动力,它通过外在的刺激和内在的自我鼓励,促使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付诸行动的过程。在本次调查中(如表6),可以把志愿者的激励因素概括为外附非报酬性激励、外附报酬性激励以及物质性激励。

3.3.1 外附非酬劳性激励

非酬劳性激励因素有:工作时有自主性;能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丰富而不单调。由表6数据可以看出,志愿者们最希望的非酬劳性激励为工作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共有115人,占调查总数的50%,其次为工作内容丰富,共有109人,占调查总数的47.39%。本次省运会是一个连续、重要的大型体育赛事,因此也决定了本次的志愿服务工作性质是具有较强的服从性。对于志愿者而言,他们更希望能够在有自主性的环境中工作,从而更加热情的投入工作中。另一方面,不同的志愿者是负责不同的工作岗位,志愿者在长时间内重复做同一件事情难免会出现枯燥感,因此,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应该定期更换,让志愿者们体验不同的工作岗位,以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

3.3.2 外附酬劳性激励

酬劳性激励包括:提供志愿者意外事故保险和给予志愿者补贴。通过表8数据可以得出,志愿者最希望的酬劳性激励为举办方能提供志愿者补贴,共有133人,占总调查数的57.83%。其次为希望能给志愿者购买意外事故保险,共有118人,占总调查数的51.3%。本次省运会志愿者多为高校学生,他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给予的生活费来维持日常生活。而参与本次省运会志愿者,他们同样有额外的支出,如出行费,伙食费等,因此在工作后给志愿者们发放适当的补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志愿者的负担。另外,本次省运会志愿工作多在户外进行,并且当时所处季节较为炎热,具有一定的危险系数,出于对志愿者人身安全的考虑,举办方应该为每一位志愿者购买意外事故保险来保障他们的自身安全。

3.3.3 物质性激励

在考虑激励因素的时候,往往要与调查者的动机相适应。物质性激励主要包括给予社会实践分和颁发志愿者证书。由表8数据可以得出,志愿者最希望的物质性激励为给予社会实践分,共有135人,占总调查数的58.7%。其次为颁发志愿者证书,共有129人,占总调查数的56.09%。由此可见,志愿者们希望在工作后能得到社会实践分,这是因为高校把社会实践分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学生必须通过参与一定的活动才能获取社会实践分。因此,对于大型体育赛事而言,把社会实践分作为激励因素,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志愿者颁发志愿者证书也可以作为物质性激励的手段之一。志愿者证书是学生参与本次志愿活动的证明,也是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纪念品,因此志愿者证书受到学生们的重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本文通过对第十五届省运会志愿者动机和激励开展研究,多数志愿者为高校学生,他们都对志愿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并在大学期间都参与过志愿活动。

2.志愿者具有强烈的志愿服务意识,能响应政府和学校的号召,积极参与到省运会的志愿服务中。

3.高校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时会受到学业繁忙、缺乏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4.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大多数为获取社会实践分和志愿者证书,其次是提升自我和获得成就。

5.志愿者最渴望得到的激励因素是物质性激励,其次为外附酬劳性激励。

4.2 建议

1.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参与志愿活动的时间,并逐渐养成参与志愿活动的习惯。

2.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成立学生志愿服务机构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来推进校园志愿服务体系的发展。

3.政府应增加对志愿服务建设的资金投入,在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站,向社会群众宣传有关志愿服务的信息,鼓励全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4.大型赛事举办前,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群体的参与动机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激励制度,以此吸引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5.体育赛事管理者在制定激励制度时,应尽量贴近志愿者的实际情况,在注重非物质报酬的同时,也要考虑志愿者的物质报酬心理,使得激励制度更具人性化。

猜你喜欢

动机高校学生志愿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以志愿,致青春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动机比能力重要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