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体育中社会互动的价值及改进策略研究

2020-08-10吴仕琦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大众运动

吴仕琦,刘 晖

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重心已经由竞技体育转向大众体育。大众体育的最基本目标是满足人们个体的需求,通过体育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我国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急需开展,体育具有促进人社会化的功能,以往研究表明,体育的社会化功能并不是只要参与体育运动就能够发挥作用,而是通过体育运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来产生作用,换句话说,对于人的社会化而言,因体育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比参加体育运动本身更为重要。因此,大众体育在满足个体需求的同时,应更多的满足社会成员的群体性需求,社会关系的形成必须依赖社会互动,所谓社会互动,就是人们相互之间不断进行的如以服装取悦别人、问好、学习等众多日常交往活动,当行动导向他人,和社会其他成员发生关系,行动就成为社会互动。而体育社会互动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对于大众体育中社会互动价值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如今,要实现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重点在于大众体育更好的开展,对大众体育中社会互动价值进行探究,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转变大众体育发展方式,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1 大众体育中社会互动的价值

1.1 良好的社会互动促进人们的运动参与

人的行为总是以达成某种目的作为动力。一个人出生下来,要完全成长为人类中的一员,必须与他人有正常的互动。这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会采取各种手段来与他人发生互动。体育作为人们互动的一种媒介,通过体育可以将不同社会群体,社会层次的人暂时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或完成体育活动。人们的运动参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人们需要不断地做出决定,社会条件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变化,这导致人们的决定也在改变。若一个人能够坚持参加运动,他每一次参加的理由都可能存在不同。

1.2.1 首次参与运动的动机激发

任何体育运动的开始的动机都是从各种形式的互动中产生的。只有在互动中受到体育相关的影响,人才能产生体育的参与动机。正如孩子们的运动通常在家长、老师的教导下开始。在真正参与到运动中之前,一定会有一个“寻找支持者”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人们会为想要采取的行动去募集重要社会关系的支持和鼓励,以此而获得开始运动的动机。

1.2.2 持续运动参与的不竭动力

体育运动能否持续下去,取决于人们是否在运动中建立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在通过这些社会关系互动的过程中,可认识到自身在该领域发展下去的潜力以及在其中得到自我认同或是在某项运动中能够建立声望。人们持续运动的动机就是不断的追求在运动建立起的社会关系中得到他人的认同以及建立声望。

可以发现,无论运动的开始阶段还是持续阶段,人们运动参与都需要来自社会的态度。为了验证互动与体育参与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网络向普通大众群体随机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N=28),对正在参与运动的人群进行随机访谈(N=28)。将“运动中是否参与互动”与“每周参加运动的次数”两个问题的问卷结果和访谈结果综合起来进行交叉分析,如图一,可初步判断运动中的互动对人们体育参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价值奠定了基础。

图一 “周运动次数”与“是否参与互动”数据分析

1.2 良好的社会互动有助于个体的“内化”发展

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内化”社会规则与社会期待的过程。“自我”是“主我”与“客我”相互作用的结果,“主我”是个体自发能动的自我认识,“客我”是将别人对自我的认识和社会期待进行内化之后形成的自我意识。“主我”与“客我”不断的相互构建,构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并随着自我的发展不断更新。美国社会学家库力的“镜中我”理论解释了互动中自我意识的形成。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的一大来源就这样一个镜子:他人眼中的我, 他人对我的态度和评价。体育活动中的“自我”同样如此,得到他人的看法的途径只有通过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在互动中得到对自身运动的正确认识,不断的使自身更加符合社会的期待,最终实现自身不断发展。

例如,人们在运动过程中,在一定的地域、时间范围内,注意在某个运动领域表现出色的成员。欣赏对方的动作、技术甚至衣着打扮。在自己心中建立了一个近乎完美、符合自身期待的印象,这会引起自身主动的改变。例如,一次“暴走”运动后,某位成员受到称赞,那么其他成员也会倾向于像这种社会期待改变,使自身更加符合社会的期待。

1.3 良好的社会互动促进体育文化传播、传承与发展

体育实践活动每天都在发生,由实践活动而产生的体育文化也一直在不断变化。因此,体育文化是一直在不断变化着的,那么体育文化的传播、传承、发展也需要持续的进行。广义上来看,通常将体育文化分为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而其中最主要便是体育行为文化,它包含了体育的行为、技术、规范等等。这些文化作为一种间接经验传播,间接经验的传播通常需要通过教学互动来完成。可以是口头传授或查阅书籍,而在体育行为技术的学习中更多的是获得身体的认知,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在身体运动中学习的过程,一个运动技能的学习往往要经历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过程,这些都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之上,并且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无论是学校体育教学还是社会体育指导中,良好的社会互动都是体育文化传播、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1.4 良好的社会互动有助于团体凝聚力的构建

团体内部的沟通与团体凝聚力密切相关。团体凝聚力关系到团体的工作效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优秀的企业越来越重视职工体育在团建中的作用。这是由于建立良好的团队凝聚力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体育运动对于团队凝聚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运动中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使成员之间建立共同的目标。一个专业的团队能够如此快速、流畅地协调工作的一个原因是成员对目的和团队有共同的了解,这使得团队的效率提高。开展职工体育,通过运动中的相互之间的互动,提高团队凝聚力,从而使整个团队的目的达成一致,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团体意识。这对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5 良好的社会互动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结伴进行体育活动会让人们在运动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人们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每一次运动开始时,仿佛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社会,在这个小范围的社会中,人们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完成任务会增加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更好的发挥体育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功能。体育的这种功能是一种社会功能,社会中的人们每天受到生活,工作中的压力,不免会导致心理抑郁,烦躁等情绪,体育活动作为精神的调节器,人们在体育活动中除了追求积极向上的荣誉感,还有人们相互之间交往的亲和感,这种亲和感使得人们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归属感,更加的愉悦身心。在互动中增进不同群体间的人际关系,促进相互间的情感,体育活动形成的临时小社会的和谐对构建整个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有着一定的作用。

2 当前大众体育中社会互动存在的问题

社会互动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于大众体育中社会互动的研究,更适合按照互动空间不同的分类方法来进行。

2.1 直接互动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直接互动的特点是互动者双方在同一可视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在各种通讯工具发明之前,绝大多数的社会互动是直接互动,只有极少数是运用书信或某种中介事物来进行。体育锻炼活动都是在特定情境下进行的,因此直接互动占主导地位。这种互动方式优点在于更容易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每个人都是真实的存在,并可以通过手势,眼神等进行互动。但直接互动一般情况下发生在初级群体和熟人社会中,互动的参与者都有着某种共同社会属性。随时间的延长,这使互动者之间更加熟悉,相互拥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减少了互动的意义。

2.2 体育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人们在参与一些对抗性运动时,经常会采取一些工具性攻击行为来帮助己方获得胜利,通过这种行为方式,会导致双方之间的互动具有攻击性倾向,甚至会出现故意性攻击行为来伤害他人。在一些民间体育比赛中,比赛本身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进友谊,却由于不当的行为导致双方出现不愉快甚至仇恨。这种现象违背了大众体育的开展的目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3 间接互动媒介存在安全隐患

间接互动的特点是互动双方利用某种沟通媒介,打破空间的界限,无须面对面的进行。现代社会中,电话、互联网逐渐成为主流的互动媒介。随着其普及率的提高,间接互动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其中,网络互动越来越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网络中,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差距被隐藏,人们在一个更加平等的大环境中进行互动。体育社会互动同样存在网络形式。互联网将各个领域、阶层的人群聚集在一起,创造出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普通体育爱好者可以通过微博等平台与世界冠军进行互动,向健身达人提问,分享自己的运动生活,大大扩大了互动的范围。并逐渐的形成了一些网络虚拟社会群体,不断地突破自身娱乐的功能[9]网络互动的特点是具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社交能力[10]与此同时这种模糊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它降低了人们对个人言论的责任感,以至于对他人进行激烈的言论攻击。对表现不佳的运动员进行诋毁和谩骂,甚至发生网络集群行为,对当事人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2.4 私人网络媒体对体育新闻的扭曲报道

由于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对于报道内容的管理相对宽松。一些媒体为了博取高流量,会对事情进行夸大报道或者对负面消息的大肆宣扬。当前的体育报道中经常会看到类似于“战斗”、“雪耻”、“报仇”、“痛宰”等夸张的词汇[11]特别是每当中国队遭遇日本队,媒体就称之为“抗日”。这是对体育本身意义的违背,对树立良好的体育形象是极为不利的。

3 改善大众体育社会互动效果的策略

3.1 强调体育社会功能,加强互动意识培养

体育运动形式的不同为参与者带来不同的体验,体育教师与社区体育指导员在进行教学与指导时,在强调体育的健体作用的同时,重视体育的社交功能,培养体育互动意识,鼓励在运动健身中主动地、积极地与他人互动。帮助人们在运动过程中得到鼓励与认同,以培养他们未来持续运动的愿望。体育运动能够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其中社交需要的满足可发挥催化剂的作用,如图二,良好的社交对满足健康、娱乐都可以起到催化的作用。注重体育运动过程中个体支持与认同感的获得,使每个个体能够建立起运动良性循环,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

图二 体育参与良性循环结构图

3.2 扩大直接互动范围,更好满足社交需要

社会互动的参与者是社会互动的主体,互动主体的多样便会导致互动中形成多种多样的主体关系。长期在同一范围内和相对熟悉的主体之间的互动会变得关系相对稳定。而参与互动的成员越多,互动内容就越丰富,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于不同群体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认同,更加有益于人的社会化。因此,体育教师、社会指导员应发挥组织作用,协调当地体育机构,积极开展不同社区、单位、企业甚至城市之间的小规模群众体育活动,尽可能的扩大互动范围,提高互动体验。此外,大众体育比赛的开展要充分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指导思想,避免运动员在比赛场上过分的争勇斗狠以及采取不当的竞争方式。

3.3 提高网络监管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媒介

通过网络媒介互动是当前主流的间接互动方式。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是提高互动效果的有效途径。前提是保证网络平台的安全性,网络互动平台应做到:1.严格执行实名制注册,提高言论责任感,减少不当言论的发生。2.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预估,防止网络集群行为的发生。3.加强网络实时监控,对不法互动及时处理。

在提高安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不受空间限制的特点。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发挥榜样效应,拓宽普通大众与冠军偶像之间的互动渠道,并扩大体育领域模范代表人物的荣誉事迹,使人们产生相关的社会期待认识。当人们通过网络关注到有关信息时,产生自身“内化”的欲望,有益于人们体育运动参与的开始和运动的持续,从而促进大众体育参与。对媒体报道的合理性加强监督,对体育场上的负面新闻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报道,不允许夸大事实。禁止使用不当词汇来描述竞技比赛。此外,完善网络虚拟社会群体的建设,为人们提供能够更好的展示、分享运动生活的平台,通过网络互动在虚拟群体中得到支持、强化认同或者建立声望,促进人们的体育参与。

4 小结

大众体育中社会互动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进一步揭示大众体育中社交互动的价值,采取有效改进手段,帮助人们建立在运动开始阶段和持续阶段的动机,改变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重点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人“内化”社会期待的需求,培养并保持人们的体育参与动机,使人们能够自发的、主动的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全民体育参与的热情,增加我国体育人口,提高全民族体质。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大众运动
体育运动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呆呆和朵朵(13)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