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公共游泳池水质安全监管体系研究

2020-08-10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游泳池水体水质

熊 坚

麦肯锡最早提出“大数据(big data)”以来,“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生物学、物理学、生态学、金融学等科技商业经济诸多领域,在广泛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大数据”是社会高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产物,“大数据”不仅使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而且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应用于公共游泳池水质安全监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自从2017年海南省颁布了《海南省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教育实施方案》至2019年6月,海南省中小学新增加建设游泳池237个,游泳师资培训720人,中小学生游泳培训教学人数达22.6万人,有21.1万人通过测试考核达标,测试考核通过率超过93%。但是,海南省游泳场馆水质卫生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缺乏专业化管理。依据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 37488-2019)游泳池水质标准进行评价,游泳池水质卫生检测合格率较低。因此,只有全面了解游泳池水净化、消毒、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及药物对人体的影响,构建游泳池水质安全监管体系,才能达到游泳池科学化管理。

1 游泳池水净化、消毒与检测方法

1.1 游泳池水净化方法

游泳池的开放通常是在夏季,虽然多数室内游泳池是全天候的,但是也依然会有空置的时候。游泳池经过长时期的空置便会滋生细菌、真菌以及各类微生物,部分游泳池的墙壁会长青苔等。因此,在游泳池再次投入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洗,在清洗时必须要使用游泳池专用的清洁剂、消毒剂等,从而清除青苔以及各类细菌,否则注入水之后容易再次滋生各类有害细菌,且注水之后的清理难度增大。游泳池在开放使用后,其中的污垢可采用清水澄清剂处理,但多数游泳池内部有沙粒、头发等杂物时,只能通过游泳池吸污机进行处理,从而将游泳池底部清理干净。

多数游泳池长期不使用会滋生出藻类植物,特别是学校游泳池以及偏远地区的不经常使用的游泳池。游泳池在放入新水时,需要投放清水杀藻剂,杀藻剂的计量按照游泳池既定水量的标准一次性投入完成,清水杀藻剂通常是每1000立方投入2瓶(2KG),投入杀藻剂时,需要先将清水杀藻剂兑水稀释之后均匀投入游泳池中。游泳池在投入使用阶段的杀藻与防藻通常是每10天至半个月进行一次1000立方一瓶的清水杀藻剂投放,以预防藻类植物在游泳池中生长,且如果发现水体有发绿现象或游泳池墙壁生长青苔,也可以加入双倍的量,并在当晚收场后进行冲击性处理(即消毒药加入平时2-3倍的量进行处理)。

1.2 游泳池水质卫生消毒方法

杀菌消毒是游泳池水质处理最重要的环节,游泳池里面细菌会严重危害游泳者的身体健康,有些病菌甚至会危及生命。游泳池放入新水之后必须加投游泳池专用消毒粉或者游泳池转筒消毒片进行消毒处理,如果新水无法当天放满,则在加入了清水杀藻剂5个小时之后进行消毒粉或消毒片投放。投放量按照一定的比例以及实际需要投放的新水量来进行细算,其每1000立方投入4KG的消毒粉或消毒片,在投放时,消毒粉需要先用水溶解之后均匀撒入,而游泳池专用消毒片可直接的投到游泳池中。

游泳池水质维护阶段进行消毒杀菌通常是采用游泳池专用消毒片以及消毒粉分两次进行投放,分别是游泳池每日开放前的1-2小时内以及游泳池收场之后进行,按照2公斤/1000立方水量来进行投放,如果游泳池水色发生变化,变绿或者泛白,其量需要加投。游泳池开放前进行消毒粉或者消毒片的投放,最佳时间是提前0.5至1个小时进行,并且在加投前要先进行余氯检测,按照提高余氯0.5至1.0mg/L的比例进行加投,采用专用的投药设备,按照100KG水溶解1KG消毒剂进行自行投放。

1.3 游泳池水质卫生检测方法

游泳池水质监测管理人员在游泳池开放前,游泳池新水放满后,或在投入了游泳池专用消毒剂3个小时后,进行PH值测试,如果测试结果低于7.5时,需要加投PH调节剂,将游泳池的PH值提高到7.5至7.8之间。按照新水加量来计算,其1000立方新水投入10KG PH调节剂,并可以提高一度进行计算。

游泳池完成清洗、灭藻、抑藻、杀菌、消毒、PH值调节等过程后,再加入适量清水澄清剂进行游泳池澄清处理,加投量为1000立方水投入1瓶(1KG),以此类推进行计算,同上,在进行清水澄清剂投放时需要兑水稀释并均匀撒入,如果泳池有水循环处理系统,需要打开游泳池水循环设备。由于清水澄清剂是通过阳离子的吸收,将水中细小杂质加大为颗粒状,通过水循环能够通过过滤系统将杂质排除,使游泳池水变清。游泳池投入使用后的澄清处理一般是每周进行一次,游泳池的人流量较大时,或者游泳池水出现浑浊,泛白或者发绿都可以立即使用。游泳池水体多参数分析设备主要完成对水体中余氯含量、浑浊度、PH值、ORP以及水温进行动态测量。游泳池中的DPD试剂比色光度法测量,浑浊度采用90°散射光测量,PH值以及ORP采用电极法测量,水体温度采用铂电阻法。

2 游泳池水质卫生评价标准

2019年4月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人工游泳池和天然游泳池水质指标卫生要求(见表1-2)。2019年新国标比1996年国标游泳场所卫生要求更高(见表3)。新国标游泳池水质浑浊度要求提高了4NTU,pH值缩小了0.2-0.7,水质的酸碱度更接近中性,更有利于游泳者身体健康,游离性余氯含量值范围增大了0.5mg/L,96年标准对化合性余氯、氧化还原电位、氰尿酸没有作出规定值,而2019年新国标要求化合性余氯≤0.4mg/L、氧化还原电位≥650(ORP)/mV、氰尿酸≤50mg/L,尿素和浸脚池游离性余氯规定值要求没有变化,最为明显变化的是菌落总数的要求提高幅度最大,96年标准要求游泳场所菌落总数≤1000CFU/mL,2019年标准要求菌落总数≤200CFU/mL,2019年新国标对游泳场所大肠杆菌群提出了新的规定,检测时应为阴性,不得检出大肠杆菌群。

表1 人工游泳池水质指标卫生要求

表2 天然游泳池水质指标卫生要求

表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游泳池水环境指导准则”对游泳池水体消毒剂含量的规定值:残余氯≤5mg/L(池中保持余氯为lmg/L);化合性余氯浓度≤0.2mg/L(游离性余氯的1/2);游离残余浓度2mg/L(高浓度)≤0.5mg/L(低浓度);臭氧浓度≤0.2mg/m3;氰尿酸(Cyanuric acid)≤100mg/L(其中美国标准10mg/L≤150mg/L、澳大利亚≤100mg/L、英国≤200mg/L);水体溴基≤1至6mg/L、溴基+臭氧≤15至20mg/L、DMH(二甲基乙内酰脲)≤200mg/L。

3 游泳池水药物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游泳池水体安全监测项目主要有:尿素、pH值、室内温湿度、溶解氧、浑浊度、氧化还原电位、臭氧、水温、总大肠杆菌群、氰尿酸、化合性余氯、游离性余氯以及三卤甲烷THM等。游泳池水质监测管理技术需要充分了解游泳池水质监测标准,进而按照标准进行水体监测,从而达到目的。游泳池各项监测项目参数超标会导致人体健康较大的影响。

浑浊度是指代水体清晰度,是从外观上反应水体物理性状的指标之一,能够直观、有效的反映出水体中污染物含量,浑浊度也指代水体透明度以及清晰度。浑浊度过大时会出现无法直接看到游泳池底部,从感官上影响游泳者的游泳体验,同时影响游泳池救生员的视线,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游泳安全事故以及延误事故急救工作。游泳池水体中的颗粒含量过多会直接损伤游泳者的皮肤、眼睛等。水中颗粒过多会滋生微生物,进而导致疾病发生,需要消耗大量消毒剂,且水体混浊,杀菌效果会更差。PH值反应了水体酸碱浓度,无论是过酸、过碱性的水体都容易对游泳者造成影响,甚至导致过敏。我国游泳池PH值2019国家新标准规定在7.0-7.8。尿素含量是我国游泳池水质安全标准中的重要指标。尿素来自人体的新陈代谢,即汗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水体中的尿素含量越高,代表水体中的污染程度越高。

游离性余氯的规定是为了保障游泳池水体具有持续性的消毒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中残留细菌的滋生、繁殖,并防止水体中交叉感染以及水体负荷突增对游泳池水体带来不利影响。化合性余氯是指代游泳池水体中以氯氨等化合状态存在的氯消毒液浓度,其中,化合性余氯对人体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会引起鼻粘膜炎以及结喉炎与皮肤过敏等症状。因此,限制游泳池水体中的化合性余氯浓度具有一定必要性,其理想浓度含量应当在游离性余氯含量的一半或者更低。

细菌总数是测试游泳池水质处理设备质量的标准,是了解游泳池水消毒是否彻底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游泳池水体杀菌效率的标准指标之一。由于游泳池水中通常含有足量的消毒剂余量,水体的PH值会维持在规定范围,水体的循环周期适当。时常对游泳池水体过滤设备、系统进行清洗,强化游泳池卫生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抑制、控制水体细菌总数的滋生。大肠杆菌群来自人体肠道,如果游泳池水体中存在大肠杆菌群,便代表着游泳池水体受到了人体排泄物污染。

臭氧具有一定的强氧化性,是当前市场上效果较强的氧化剂以及消毒剂,同时,臭氧是一种有毒气体,当室内空气中臭氧含量达到一定标准时,吸入人体会导致人体臭氧中毒,游泳池水面上空的臭氧浓度含量值标准在0.2mg/m3。

水温主要关系到游泳者的游泳体验,游泳池水体问题通常会维持在23至30℃,且不同的游泳池、不同的季节水温也会不同,且一般游泳池水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引起人体不适。

溶解性总固体指代游泳池水体中需要进行稀释或更新的重要指标,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会对游泳池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溶解性固体含量过多会造成以下影响:游泳池水体会变浑浊;导致游泳池水体余氯失效;使游泳池水体验收变色;导致游泳池水体过滤周期缩短;使游泳池水体气味发生变化。

水体氧化还原电位(ORP)检测项目表示消毒剂的杀菌能力指标,是国际水质标准检测指标之一。ORP主要用于测量消毒剂的氧化能力强度,而不是测量水体中的消毒剂含量。实践表明,游泳池水体中的PH值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即ORP值>650mV,则游泳池水体中的细菌含量属于正常范围。氰尿酸是二氯异尿酸钠以及三氯异尿酸钠的统称,属于一种有机生物消毒剂,能够在游泳池中不断累积,量少时会被阳光分解,过量会直接的影响到游泳池水体消毒效果,这两种消毒药剂使用时,需要对游泳池水体中的氰尿酸进行检测及控制。三卤甲烷是游泳池水体中使用氯进行消毒后留下的副产物,其具有一定的致病、畸形以及致癌物质,因此,游泳池水体中的三卤甲烷含量控制极为重要。

4 游泳池水质安全监管体系的构建

4.1 建立在线监控集中管理系统

海南省公共游泳池利用时间长,利用率较高,参与游泳池健身、休闲、教学的学生群体较多,在游泳池水质检测和各检测项目参数标准的控制具有一定难度。目前,游泳池水质处理常采用水自动循环过滤系统进行物理净化,人工吸尘和化学物消毒等,水质检测采用的是人工测试,由于游泳池缺乏水质检测专业技术人员且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大部分游泳池管理者凭经验实行消毒药物的投放,游泳池水质无法达到安全指标参数。因此,采用在线监控管理有利于实时掌握游泳池水质卫生状态。

游泳池水质在线监控集中管理系统由现场检测子系统和分级监控管理网络系统构成。泳池水质监测数据由现场检测单元进行采集,由检测主机(工作站)通过网络上传,上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的专用网络进行逐级传输(若已建立则可共用已建立的专用网络),一种是利用因特网将数据上传省级数据中心,由省级数据中心根据用户权限进行数据下发。现场检测子系统是公共泳池水质在线监控集中管理系统的检测与数据采集前端设备,主要功能是依据国家标准和体育行业标准进行水样采集、水样分析检测以及数据通过网络上传等。公共泳池水质在线监控集中管理系统采用实时分散监测、分级集中管理模式。各区(县)管理机构可以查看及管理本区(县)泳池水质数据,各市可以查看及管理本市各区(县)泳池水质数据。

4.2 建立三级联合监督管理模式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优势,数据化优势及专业化效率优势,采用省级、市(县)级、公司三级联合管理,高效部署,实行一体化监督管理模式,统一技术路线,规范API开放端口,厘清平台衔接流程,组建三大应急大数据智慧调度平台、监控平台、反馈平台、指挥平台、执行平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扩大游泳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游泳池水质卫生指标信息公开透明,实时接受公众监督。

4.3 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库

建立游泳池水质卫生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库,保障市场需求。游泳池水质监测、技术管理是一项较为严谨、实用性强的工作,实践教学对游泳池水质监测、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游泳池水质监测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大部分只是理论教学,缺乏实质性的操作和实践应用,水质监测管理停留在简单的培训和操作,在实践中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和培训机构应转变观念,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同时注重综合知识的培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服务能力。游泳池水质监测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将游泳池水质监测管理专业技术的相关工作岗位需求作为游泳池水质监测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职业定位依据,为学生快速适应游泳池水质监测管理专业技术学习打下夯实基础。把实际职业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学习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对游泳池水质监测、管理

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素质。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时,应将游泳池水质监测管理技术知识纳入实训教学当中,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力。

5 结语

海南省众多游泳池救生员既担任救生工作又承担水质净化工作,水质处理专业人才短缺,管理机制不完善。游泳场所应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可以利用“大数据”建立游泳池水质安全在线监控集中管理系统,实时监管全省游泳池的水质状况。依据海南省的地域环境和政策优势,着力培育智能化管理专业人才。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应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多学科跨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游泳池水体水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游泳池
皇家游泳池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智扩游泳池
水质的年轮——读《时光的年轮》
观水色,辨水质
观水色,辨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