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乡水库管理的对策
2020-08-09吴宗霞
吴宗霞
[摘 要] 水库工程是我国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防汛和抗旱灌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城乡水库管理是我国发展水利建设事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城西水库为例,指出城乡水库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期不断提高城乡水库管理水平。
[关键词] 水库管理;除险加固;清淤扩容;城西水库
[中图分类号] TV6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8-125-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事业,针对城乡水利建设及其管理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为城乡加强水库管理指明了方向。安徽省滁州市是农业大市和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加强对现有水库工程的管理,对于确保农业生产和城乡发展的有效用水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滁州市城西水库现状
滁州市城西水库是一座按大型水库标准管理的重点中型水库,位于滁州市城区西北部边缘,紧靠滁城及京沪铁路,属长江水系,依傍在风景秀丽的琅琊山下,坐落在滁河支流清流河的小沙河上。
城西水库工程于1958年开始动工兴建,1965年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原设计主要功能为防洪保安、农业灌溉、水域养殖、发电等。但是,随着滁州市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的发展,加之滁州市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供水需求量急剧增加。因此,水库的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即防洪保安、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发电等。目前,城西水库平均每年向城市供水量约为2 900万m3,向农业供水量约为900万m3,保证了滁城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为滁州市工农业生产和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库防洪保安主要对象为滁州市城乡约59.8万人口、滁州市城区、京沪铁路、104国道等。该水库是滁城供水的唯一直接水源基地,因此城西水库一直都有“滁城的大水缸”之称。
2 城西水库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水库坝体渗漏严重,边坡失稳
城西水库坝体为均质土坝,底部大多没有采取防渗措施,坝体渗漏严重。由于在早期施工过程中缺乏正规施工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坝身填土质量差、碾压不密实。现在蓄能电站每天都要从水库中抽水排水,昼夜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水位上升时,边坡浸水部分的土体由于浸泡作用导致抗剪强度下降,从而可能诱发边坡失稳;水位下降时,由于坡体内孔隙水来不及排出而使坡体水位高于库水位,使潜在滑动面的抗滑能力降低,也可能诱发边坡失稳,对坝体产生较大影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2 受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严重
原来灌溉渠道大部分分布在郊区和农村地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的发展必然侵占了一些灌溉渠道,从而影响了水库下游灌溉渠道功能。平时部分居民为了自己方便,随意向渠道倾倒生活垃圾,造成了河道阻塞,而城市渠道的所有权现在已经移交至市政部门,水库管理部门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已力不从心。
2.3 监测设备硬件不足,水库管理水平较低
例如,溢洪道、拦水坝、灌溉渠等缺乏自动监测设备。即便部分地方安装了监测设备,但是存在监测不完全的问题,主要依靠人工观察记录。早期城西水库请过有关科研院所进行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安装运行的尝试,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设备只能用用停停,导致监测数据不完整,自动监测设备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4 日常维护困难
水闸启闭设备投入使用时间较长,虽然日常保养正常,但是很多设备的零部件因年代久远而不可避免地存在无形损耗,需要及时更换。但因年代久远,部分零部件原来的供应商已不生产甚至厂家已经不存在,或者原来的设计图纸已不复存在,导致采购较困难。
2.5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配备欠合理
城西水库工作人员虽然属于事业编制,但是以往实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由于历史原因,人员来源比较复杂,很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后来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单位经过改制变为全额事业编制,但是人员编制指标减少,想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却没有空编,只能依靠自然减员,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人员更替。
3 加强城西水库管理的对策
3.1 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由于城西水库库内水位(特别是汛期降雨量较大水位暴涨时)比老城区部分地区地面高,汛期防洪下泄易造成城区部分地方被淹,需要对下泄河道进行加固处理,清除河道中的障碍物,以提高下泄流量。同时,要对水库大坝坝体进行除险加固,增强大坝的安全稳定性。当初在建蓄能电站时安排专项资金进行除险加固,目前来看能达到设计要求,后期重点工作是增强坝体渗流量的变化监测,增加对水库大坝坝体、溢洪道、拦水坝、灌溉渠等自动监测设备的投入,这需要与水利部有关科研院所进行更深层次合作,有针对性进行自动监测数据的收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同时,派出部分人员到其他大中型水库学习,把其他单位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应用到本单位,对自动化监测系统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科研院所沟通,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好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2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维护和更新
针对闸门、启闭机等金属结构存在易生锈、变形、漏水等问题,事先制订除险加固设计方案并进行优化,保证设备维护更新的及时性。同时,保存好设备原始资料及更新维护记录,使水利工程设施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3 清淤扩容,合理调水
城西水库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168 km2,校核洪水位32.35 m,相应库容为8 525万m3;正常蓄水位29.00 m,相应库容4 400万m3;汛期限制水位为28.50 m,相应库容为4 000万m3。随着现在工业用水量和居民用水量的急剧增长,原来的水库库容量难于满足现在的用水需求,需要提高水库抗洪抗旱设计标准。目前,虽然城西水库和沙河水库实行了水资源联动调度,但是只能起到缓解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2019年就是一个明证,由于2019年降雨量与常年相比偏少60%,造成城市供水困难,只能采取分时减压供水,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给百姓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城西水库必须清淤扩容,扩大库容量,挖掘自身潜力;另一方面要制订从长江水系調水的调配方案,保证缺水年份滁城城乡居民和农业用水需求。
3.4 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为有效提高水库管理水平,应不断提升水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这就要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业务培训,通过教育培训来提升水库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业务能力。年终绩效考核时向一线管理技术人员倾斜,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专业性考试、考核,并在时间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另外,水库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主要是质量标准和工作量标准。质量标准要具体可行,工作量标准是落实质量标准的具体化,也是实现质量标准的一个重要前提。管理标准应尽量量化,以便定岗定责,有助于明晰责任。同时,应定期调整和修改管理标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总之,水库管理工作水平决定着水库工程是否能正常运行及其运行效果。提高水库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和管理能力,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提升水库管理质量,从而保障水库工程正常运营,使水库工程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可为滁州市国计民生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