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山县蚕桑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建议

2020-08-09余付德

乡村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影响因素

余付德

[摘 要] 在调研河南省鲁山县蚕桑历史最高养量与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存在主要制约因素的原因,结合鲁山县实际,提出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 蚕桑产业;影响因素;发展建议;鲁山县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8-65-2

鲁山县是河南省柞蚕生产基地县,全省乃至全国典型的一化柞蚕主产区,植柞、养蚕、缫丝、织绸一直是山区人民传统生产生活门路。蚕区群众生产经验丰富,社会基础扎实,蚕业历史悠久。鲁山县也是全国少有的柞桑并举县。1966—1967年,鲁山县柞蚕养量达10 000 kg;1992—1993年,桑蚕集中连片和规模化发展达667 m2,蚕桑产业为地方经济、出口创汇和农民增收做出特殊贡献,为此,鲁山蚕业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54家平顶山独家农业产业化项目,相继被县委、县政府确立为振兴鲁山县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富民项目之一。

1 鲁山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全县总面积24万hm2,其中山区面积18.5万hm2,有柞坡资源9.13万hm2。常年来,鲁山县柞蚕养殖面积0.4万hm2,占可利用柞坡的3.6%,放养量900~1 000 kg。2019年春秋,两季柞蚕放养量937 kg,平均667 m2产385 kg,产鲜茧353 t,产值1 836万元,涉及蚕农600余户(其中贫困户27户)1 500余人。

2018年冬季,鲁山县新建桑园13.3 hm2(其中普通桑园8 hm2,果桑5.3 hm2),涉及张店乡、四棵树乡等5个乡镇。2019年秋季,放养中、晚秋蚕种112张,产鲜茧5 t,产值24.5万元。通过示范带动,2020年春季新栽桑园13.3 hm2,计划冬季再新栽桑园10 hm2,预计2020年年底全县桑园面积突破33.3 hm2。

2 鲁山县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国家经济转型与农民收入多元化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蚕业由计划走向市场,计划经济时期的扶持政策相继取消。一是蚕改费征收与投入、化肥、胶鞋、粮油等奖励相继取消,行业突然推向市场,发展呈无组织状态;二是市场经济初期的恶性和无序竞争,造成价格波动大,丰产时价格低,农民赚不到钱,歉收时价格高,农民仍然赚不到钱,伤农现象影响养蚕群众积极性。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行业蓬勃发展,农民经商、务工、办企业,收入渠道多元化,大部分蚕区农民放弃了蚕桑生产。

2.2 气候等环境因素变化

近年来气候变化波动大,与2010年前春季蚕期温度、雨水相比,对柞蚕生长发育不利因素突出。自2014年以来,4月上中旬发生雪冻和霜冻1次,发生过低温(10 ℃以下)2次,发生干热風2次,农药中毒1次,每年都会遭遇大小不等的灾害,造成蚕苗损失过多,收蚁结茧率低,收益无法保证,不仅影响了蚕业生产,而且影响了蚕农养蚕增收的信心。

2.3 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蚕业产业在大农业范畴内存在扶持政策缺失问题。鲁山县从2017年开始把发展蚕业纳入财政补贴和奖励的范围,原计划用3~5年时间,每年扶持资金300万元,但2017年度支持资金300万元后,2018年减少至150万元,2019年蚕业发展资金停拨。由于扶持政策缺乏持续性,对恢复中的蚕业产生消极影响。

2.4 龙头和示范带动作用弱

县内茧丝绸企业主要有4家,分别是靖焜实业、伟富实业、千禧美公司和仙女织工贸,纯手工作坊1家,为瓦屋镇岳石头纯手工桑丝绸作坊,其他兼营茧丝绸的家纺企业100多家。靖焜实业、千禧美公司和仙女织工贸还分别是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但由于产品比较单一,缺乏品牌知名度,基本没有盈利,“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条结合不紧,工业反哺农业无法实现,利益连结不紧密,根本无法实现龙头带动。由此直接影响基地和农户的产品品质和收成收入,示范带动作用弱化。

2.5 林蚕行业管理不协调

宜林则林、宜蚕则蚕是柞树资源利用的原则,多年来,柞蚕生产推广了环境友好型生态柞坡管理技术,90%柞树采用留桩放拐和桩柞留拳中、高干树型,与生态建县、林业大县、青山绿水和谐共生。但相关部门在履行管理职责时,受林业政策的影响,造成林者管林,蚕者管蚕,蚕坡失养成林后,想恢复养蚕需要办理烦琐的柞树采伐手续。3年来,除2017年鲁山县采伐部分柞林增加一定柞蚕养量外,2018、2019年没有审批柞林,蚕桑产业因老蚕坡失养成林无法恢复生产而陷入尴尬。

2.6 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滞后

河南省实现柞蚕放养以来,选育的首个农家品种为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育了三三、河四一等河南的当家品种,引进了贵州一〇一品种,时至今日,三三和一〇一2个品种成为近40年河南省来农户饲养的柞蚕主打品种,新品种培育与引入严重滞后。在技术革新方面,1995年前征收蚕改费直接由蚕业部门作为蚕业科研和技术革新经费使用,政策被取消后,导致蚕业科研投入断崖式现象,新技术、新品种研发与推广举步维艰。

2.7 蚕农老龄化与新型蚕农后继无人

养蚕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大多蚕农都在50岁以上,而且多是因为家庭和健康原因无法出去务工、经商的人员,年轻人认为养蚕是体力活、农业活,辛苦且赚钱少,养蚕没面子,收入也没有稳定保障。因此,蚕业生产链条的最前端缺乏活力,缺乏有思路、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制约蚕桑扩大生产的又一重要因素。

3 鲁山县桑蚕产业发展建议

从多年来的发展看,鲁山县桑蚕产业存在问题的根源如下:一是政策支持缺位,投入不足;二是龙头企业无品牌优势,缺乏龙头引领,而且群众收入无保障,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采伐手续难,恢复养蚕无保障;四是与文旅融合不够,资源优势难以突显。为切实推动蚕桑产业全面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3.1 政策扶持,资金倾斜

在向上级呼吁争取强力优惠扶持政策的同时,地方部门应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从保护和传承角度发展蚕桑产业。一是地方政府要制定具体保护措施。在政策上、资金上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蚕桑产业予以倾斜和扶持。政府要把扶持资金列入预算实现长期支持扶持产业发展。二是划定蚕桑产业核心保护区,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专项发展计划,规划柞蚕生产保护区和桑蚕养殖示范区,引导桑柞并举持续发展。三是將产业列为产业扶贫项目扶持的重点。争取省市县各级项目资金和扶贫资金支持发展,同时利用涉农项目整合资金,增强蚕业发展后劲。四是将蚕业纳入财政全供,由财政统筹解决蚕种场“三金”问题,改变蚕种场生产生活困境,逐步提高蚕种场的积极性,激发蚕种场和蚕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保住柞蚕种质保护和良种繁育的基础,保持一两家生产规范、投入稳定的柞蚕种场,为产业恢复和振兴打好“种子”基础。五是借鉴外市(县、区)做法,推进柞(桑)蚕稳步发展。例如,汝州市由政府投入资金流转土地,栽植桑园,建设养殖大棚和小蚕共育室,并配套水电路,采取返租给农民的方式已发展桑园200 hm2;南召县投入3个国有柞蚕种场和1个个人蚕种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 000多万元,改善了蚕种场生产技术条件;方城县、台前县对桑园、小蚕共育室建设给予财政专项支持。可以结合鲁山县实际,借鉴以上做法支持蚕桑产业发展。

3.2 集约发展,壮大规模

培育大户,走家庭农场和组织化规模型发展路子是有效途径,改变小而分散、粗放经营模式,在下汤、赵村等蚕桑资源集中的乡镇,通过蚕坡流转、承包经营等途径,使柞坡资源向大户和合作社集中;在张店、四棵树等有桑蚕生产基础和积极性的乡镇开展土地流转,建设集中连片的桑蚕示范园区。同时,按照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型产业发展条件,培育一批示范性和带动能力强的高产、高效柞蚕示范基地(园区)和桑蚕示范园,使蚕桑产业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又一特色产业。

3.3 转变观念,敢于创新

一是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改变传统的放养模式,实现一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通过传统模式的改变,使柞蚕产业在3~5年内年实现柞蚕卵放养量、利用面积、蚕茧产量、蚕茧产值翻一番。二是走科技化省力化生态化高效发展路子,积极探索机械化柞蚕坡管护和修剪技术,培育和推广省力、易饲新品种,切实提高蚕业经济效益,激发群众养蚕积极性。三是桑蚕示范要以省力化、高质量、高效型为重点,使不能上山参与柞蚕生产的贫困户和弱劳力下田采桑养桑蚕增收致富。

3.4 多元开发,文旅融合

一是初级产品开发。在蚕、茧、丝、绵等初级产品上,从开发旅游纪念品入手,从家居服饰、保健酒、保健枕、五彩蚕和宠物蚕等方面把初级产品做优做精。在丝绵的生产销售上,以产业集聚区为重心,着力打造全国丝绵加工销售集散地。二是高端产品开发。做好蛹虫草、蛹油等生物制品开发生产,同时积极对接国内重点科研机构和国内知名企业,采取生物技术开发高端蚕桑系列产品,实现产业链高端突破。三是蚕文化开发。鲁山蚕桑产业分布在主要旅游线路上,要积极做好蚕桑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下汤松树庄村、四棵树张沟村和瓦屋镇马停村为重点,打造3~5处集生态观光、文化欣赏、教学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一化柞蚕示范园;以张店乡白象店村为重点建设桑蚕示范园和果桑采摘园,同时将蚕桑产业纳入鲁山精品旅游线路,提升鲁山县蚕桑产业和蚕桑文化的知名度。

3.5 龙头引领,唱响品牌

蚕桑产业要走龙头带动和品牌化之路。一是传承保护和整合聚力。要以县委、县政府规划建设鲁山县丝绸家纺产业园区为契机,整合分散经营的小散弱丝绸家纺企业,实现行业抱团发展。二是招商选资,筑巢引凤。包装和推介好鲁山蚕桑产业,采取以商招商方式,瞄准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引进有经济能力和科研实力的公司对蚕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三是品牌培育,要围绕鲁山已获得的“鲁山丝绸地理商标”“鲁山一化茧(丝绸)原产地认证牌”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创造鲁山蚕产品品牌,提高鲁山蚕业整体知名度,推动鲁山蚕桑产业更好更稳发展。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影响因素
民办高校秘书工作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